王栋
-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远处转移肾癌伴肾静脉瘤栓的长期疗效和预测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无远处转移肾癌伴肾静脉瘤栓患者行开腹根治性肾切除联合瘤栓取出术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4年9月我院113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癌伴肾静脉瘤栓的临床资料,均为Mayo 0级瘤栓,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肾癌伴肾静脉瘤栓的预后。结果 106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3.8%(106/113),中位随访时间61个月(12~186个月),36例死亡,中位生存127个月(5~186个月),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为61.3%,10年CSS为50.4%。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副瘤综合征(β=2.457,P=0.000)、Fuhrman分级(G3/4)(β=2.617,P=0.000)和肾周脂肪受累(β=1.369,P=0.002)是肾癌伴肾静脉瘤栓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同时伴有3项危险因素的患者中位生存仅14个月。结论术前无远处转移的肾癌伴肾静脉瘤栓患者行开腹根治性肾切除联合瘤栓取出术后预后良好,伴有副瘤综合征,高Fuhrman分级和肾周脂肪受累的患者预后差。
- 曹传振寿建忠肖振东肖泽均田军王栋毕新刚管考鹏李长岭马建辉
- 关键词:肾癌肾静脉瘤栓预后
- ^(125)I近距离治疗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治疗中-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长期疗效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125)I近距离治疗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治疗中-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5)I近距离治疗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治疗的36例局限性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患者中位年龄65岁,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7~8分。临床分期:T2a期9例,T2b期17例,T2c期10例。血清PSA 5.8~26.2ng/ml,中位PSA为12.8ng/ml。根据前列腺癌危险度分级,均为局限性前列腺癌,其中中危组20例、高危组16例。^(125)I放射性粒子处方剂量均为145Gy。雄激素剥夺疗法采取LHRH药物去势联合比卡鲁胺抗雄治疗,中危组行辅助治疗6个月,高危组辅助治疗12个月。全部患者术后随访60~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结果患者治疗6个月后PSA均降至0.2ng/ml以下,PSA最低值0.003ng/ml,中位PSA 0.01ng/ml。中危组中出现生化复发2例,恢复内分泌治疗有效,未出现临床复发。高危组中出现前列腺局部复发1例,行挽救性前列腺癌根治术后PSA降至0.003ng/ml;出现生化复发1例,恢复内分泌治疗有效。随访过程中无患者死亡。5年总生存率为100%;中危组的肿瘤无进展生存率为90.0%,高危组为8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6)。近距离治疗不良反应:尿路症状Ⅰ级22%(8/36)、尿路症状Ⅱ级6%(2/36)、直肠症状Ⅰ级8%(5/36),以上不良反应均于1年内消失。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性欲减退100%(36/36)、勃起功能障碍100%(36/36)、潮热50%(18/36)、乏力33%(12/36)、乳房肿痛25%(9/36)、恶心14%(5/36)、贫血5%(2/36)、抑郁3%(1/36),停药后均消失。结论 ^(125)I近距离治疗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治疗中-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危组辅助内分泌治疗6个月与高危组辅助内分泌治疗12个月的肿瘤学预后相近。
- 王栋江卫星肖泽均李长岭
- 关键词:局限性前列腺癌
- 成人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和治疗(文献综述并16例报告)
- 目的:探讨成人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论:成人肾上腺皮质癌恶性程度高,影像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早期发现并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是目前提高生存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 王栋
- 关键词:影像检查柯兴氏综合征顺铂
- 文献传递
- 肾癌术后引流液肌酐水平与肾功能变化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 探讨根治性肾切除与肾部分切除术后伤口引流液的肌酐水平以及手术前后血肌酐水平的变化情况,观察肾癌不同术式对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伤口引流液肌酐的异常对判断术后尿瘘发生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间手术的肾癌患者共65例,其中根治性肾切除34例,肾部分切除31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4 h内测定血肌酐水平、伤口引流液肌酐水平,并在术后3个月复查血肌酐情况。分析行两种不同术式后血肌酐水平的变化及伤口引流液肌酐水平的差异。结果 根治性肾切除术组术后伤口引流液肌酐水平明显低于血肌酐[(99.94±21.10)μmol/L比(114.61±25.09)μmol/L,P=0.000]。肾部分切除术后发生尿瘘1例(2.9 %),其术后血肌酐及引流液肌酐水平分别为107 μmol/L、686 μmol/L;其余30例肾部分切除术后伤口引流液肌酐水平也明显低于血肌酐水平[(92.90±26.21)μmol/L比(99.83±28.77)μmol/L,P=0.021]。肾部分切除术后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根治性肾切除术(P=0.035),但伤口引流液肌酐水平与根治性肾切除组无差异(P=0.239)。 3个月后肾部分切除组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肾根治性切除组[(81.43±12.82)μmol/L比(106.53±21.73)μmol/L,P=0.001]。结论 肾癌术后引流液肌酐水平明显低于血肌酐,引流液肌酐升高对判断肾部分切除术后尿瘘有帮助;肾癌患者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
- 郑玮寿建忠韩苏军王栋温力李长岭
- 关键词:肾功能肌酸酐尿瘘
- 散发型嗜铬细胞瘤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研究
- 目的:
对散发型的嗜铬细胞瘤病例的全基因组DNA拷贝数异常(Copynumbervariations,CNVs)进行系统分析,在1号染色体上精确定位发生缺失的染色体片段,从而准确地获得与散发型嗜铬细胞瘤密切相关的染...
- 王栋
-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染色体缺失
- Ghrelin及IGF-1在慢性紫绀型肺血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表达改变及机理探讨
- 第一部分慢性紫绀型肺血减少先天性心脏病幼猪模型的建立
[目的]
采用人工血管主肺动脉(MPA)-左心房(LA)分流与远端MPA环缩的方法建立慢性紫绀型肺血减少先天性心脏病幼猪模型。
[方法]
将6...
- 王栋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GHREL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炎性因子
- 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分析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IMT)的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膀胱IMT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3例IMT患者中,女1例,男2例,年龄分别为15、36、60岁,平均37岁。所有患者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大体检查见单发或多发的息肉样或结节状肿物,最大径1.8~5.5cm;组织学见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表现为梭形细胞增生性结节,细胞核大、可见明显核仁及明显异型性伴间质明显的黏液样变或纤维化,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呈AEl/AE3、CK18、ALK阳性。3例患者均获得随诊,随诊时间分别为2、18和18个月,平均12.67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膀胱IMT是一类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组织学表现为呈浸润性生长的梭形细胞增生性结节,有较为特征性的免疫表型,在青少年需与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等鉴别,在成年人需与肉瘤样癌、平滑肌肉瘤等鉴别。
- 郑闪毕新刚王栋田军刘秀云马建辉吕宁
- 关键词:膀胱免疫组织化学
- 单纯侵犯腹膜的T4期肾癌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了解单纯侵犯腹膜并且无淋巴结及全身转移的T4期肾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6例单纯侵犯腹膜并且无淋巴结及全身转移的T4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7例.年龄33~ 78岁,中位年龄65岁.肿瘤位于左肾6例,右肾10例.肾肿瘤最大径5.5~ 17.0 cm,中位数为8.5 cm.16例均侵犯腹膜.16例均成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及受累腹膜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1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结果 单纯侵犯腹膜的T4期肾癌占同期收治肾癌的0.21%(16/2 889),占同期T4期肾癌的21.62%(16/74).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134个月,其中8例术后出现远处转移,中位转移时间6.5个月;术后无瘤生存9例(其中1例甲状腺转移行手术切除后无瘤生存),带瘤生存1例,死亡6例.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32%和64.90%.结论 单纯侵犯腹膜的T4期肾癌临床上少见,通过手术完整切除患肾及受侵犯的腹膜者预后良好.
- 寿建忠马建辉郑玮肖振东肖泽均田军王栋毕新刚管考鹏李长岭
- 关键词:肾癌外科治疗预后
- 散发型嗜铬细胞瘤1号染色体拷贝数缺失的研究
- 目的:对散发型的嗜铬细胞瘤病例的全基因组DNA拷贝数异常(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进行系统分析,在1号染色体上精确定位发生缺失的染色体片段,从而准确地获得与散发型嗜铬细胞瘤密切相关的染色体...
- 王栋
-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