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栋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1篇胆碱酯酶
  • 1篇休克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培养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胆碱酯酶
  • 1篇血脂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因果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癌
  • 1篇食管癌细胞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脓毒症患者
  • 1篇趋化
  • 1篇趋化因子

机构

  • 6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郑州大学

作者

  • 6篇王栋
  • 4篇孙同文
  • 3篇刘韶华
  • 2篇韩冰
  • 2篇王海旭
  • 2篇张晓娟
  • 1篇张毅
  • 1篇岳冬丽
  • 1篇付利军
  • 1篇王丹
  • 1篇赵颖颖
  • 1篇杨黎
  • 1篇段晓光
  • 1篇邱新光
  • 1篇宋来君
  • 1篇张瑞芳
  • 1篇陈新峰
  • 1篇刘欢

传媒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卫生应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脓毒症患者血脂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脂水平与炎症反应强度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期寻找一种可以快速评估脓毒症病情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449例脓毒症患者及同期住院的355例非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入院24 h内的血脂及其他临床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双变量相关性研究方法分析脓毒症患者血脂水平与炎症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血脂成分对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将血脂分为不同水平两组,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无终点事件发生(以28 d病死率为终点事件)的累积存活率。结果与非脓毒症患者比较,脓毒症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TC(mmol/L):2.93±1.33比4.01±1.14,HDL-C(mmol/L):0.78±0.47比1.16±0.40,LDL-C(mmol/L):1.53±1.00比2.71±0.98,均P<0.05〕。在脓毒症患者中,血浆胆固醇水平与炎症程度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以HDL-C与白细胞介素-6(IL-6;r=-0.551,P=0.000)、降钙素原(PCT;r=-0.598,P=0.000)、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r=-0.285,P=0.000)的相关性最强。ROC曲线分析显示,在所有血脂成分中,以HDL-C对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8,当最佳截断值为0.69 mmol/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3%、65.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6%、71.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HDL-C≤0.69 mmol/L组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较HDL-C>0.69 mmol/L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而且低HDL-C水平组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59.73%(135/226)比28.70%(64/223)〕、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41.15%(93/226)比31.84%(71/2
徐亚楠王栋刘欢丁显飞张晓娟刘韶华孙同文
关键词:脓毒症血脂炎症因子预后
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断和治疗思考被引量:3
2021年
2019年12月,全球出现了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2019-nCoV)感染引起的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对COVID-19的流行性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COVID-19的诊断和治疗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本文主要就COVID-19发病机制的思考、COVID-19诊断变革的思考免疫治疗、COVID-19治疗方案的思考三方面进行阐述。
王栋刘韶华孙亚丽孙同文
关键词:冠状病毒病免疫治疗
一种早期血流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法建立早期预测血流感染模型,为早期诊断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留取血培养1 9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血流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出与血流感染相关特异性指标,建立预测模型。结果预测早期血流感染指标包括胆碱酯酶(CHE)、降钙素原(PCT)、高密度脂蛋白(HDL)、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和血小板计数(PLT)。该模型在预测集和测试集中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96 6、0.874 7,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879 9~0.913 2、0.846 9~0.902 4。结论基于机器学习血流感染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细菌或真菌导致的血流感染,为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王海旭孙同文王栋韩冰赵颖颖孙俊一赵瑞巧宋来君
关键词:血流感染血培养
阿司匹林下调趋化因子CCL2的表达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干性作用
2018年
目的探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食管癌细胞干性的影响以及阿司匹林抗肿瘤的潜在机制。方法按照不同处理情况分组,分为对照组、ASA组、KYSE-450与M2共孵育组(KYSE-450+M2组)、KYSE-450与M2共孵育+ASA组(KYSE-450+M2+ASA组)、M2与shCCL2-KYSE450共孵育组(M2+shCCL2-KYSE450组)、M2与shCCL2-KYSE450共孵育+ASA组(M2+ shCCL2-KYSE450+ASA组)、M2与shCCL2-KYSE450共孵育组(M2+shCCL2-KYSE450组)、M2与shCCL2-KYSE450共孵育+ASA组(M2+shCCL2-KYSE450+ASA组)。采用细胞成球实验检测阿司匹林对KYSE-450成球能力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阿司匹林处理各组KYSE-450细胞后,KYSE-450细胞中不同趋化因子、干性基因Nanog和细胞表面干性指标CD90表达的差异。结果ASA组和KYSE-450+M2组细胞的成球数目分别为(7.00±1.23)个和(34.33±2.33)个,与对照组[(14.50±2.33)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YSE-450+M2+ASA组细胞的成球数目为(20.67±2.33)个,与KYSE-450+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ASA组细胞中Nanog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0和0.5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YSE-450+M2组和M2+KYSE-450+ASA组细胞中Nanog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74±0.13和1.4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2+shCCL2-KYSE450+ASA组和M2+shCCL2-KYSE450组细胞中Nanog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1.22±0.11和1.17±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和ASA组细胞中CD90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93±0.52)%和(1.3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2+shCCL2-KYSE450组和M2+shCCL2-KYSE450+ASA组细胞中CD90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07±0.12)%和(4.73±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结论阿�
王栋岳冬丽王丹陈新峰殷向阳王亚苹杨黎张毅
关键词:阿司匹林M2型巨噬细胞肿瘤微环境
血清胆碱酯酶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SChE)水平与感染性休克(S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94例SS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一般资料,以及SS确诊48 h内血常规、降钙素原(PCT)、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极值。于2019年9月至10月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结局指标,主要结局指标为出院后28 d全因死亡;次要结局指标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全因死亡、2年全因死亡及ICU住院时间。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SS患者28 d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肝功能指标SChE对SS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根据SChE水平将患者分为低SChE组(SChE≤4000 U/L)和正常SChE组(SChE>4000 U/L),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无终点事件发生的累积存活率。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385例SS患者,其中成功随访356例,随访率92.5%(356/385);28 d存活142例,死亡214例,28 d病死率60.1%(214/356);2年存活116例,死亡240例,2年病死率67.4%(240/356)。与28 d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APACHEⅡ评分、部分肝肾功能指标及血乳酸(Lac)水平较高,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SChE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相对危险度(RR)=1.444,95%可信区间(95%CI)为1.090~1.914,P=0.010〕、APACHEⅡ评分(RR=2.249,95%CI为1.688~2.997,P=0.000)、SChE(RR=1.469,95%CI为1.057~2.043,P=0.022)和Lac(RR=2.190,95%CI为1.636~2.931,P=0.000)为影响SS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ChE单独预测SS患者28 d预后的价值较弱〔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74〕,但与APACHEⅡ评分和Lac联合预测的AUC则大于APACHEⅡ评分或Lac单独预测(AUC:0.807比0.785、0.697),敏感度为79.9%,特异度为
赵瑞巧张晓娟王海旭张瑞芳段晓光刘韶华韩冰丁显飞王栋孙同文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血清胆碱酯酶预后
56例复发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的可能原因.方法 对56例复发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引起复发的可能原因.结果 t检验结果显示,年龄、初次手术方式、病理类型及术后服药、放射性核素治疗对复发均有影响(P<0.05),而性别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无明显影响(P=0.240);首次手术方式中单侧腺体切除对复发有影响(P =0.006),双侧腺体切除对复发无明显影响(P=0.1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手术方式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复发可能性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应加强定期随访,如确诊复发,需积极采取规范的方式治疗.
王栋付利军邱新光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影响因素因果律复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