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辉

作品数:18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急性
  • 4篇梗死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病患
  • 2篇蛋白
  • 2篇动脉供血
  • 2篇动脉供血不足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叶提取物
  • 2篇医院感染
  • 2篇银杏叶
  • 2篇银杏叶提取物
  • 2篇人脐
  • 2篇人脐血
  • 2篇人脐血干细胞
  • 2篇提取物

机构

  • 16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连云港市第二...
  • 1篇盐城市第三人...
  • 1篇宿迁市人民医...

作者

  • 17篇王辉
  • 11篇潘凤华
  • 6篇刘庆萍
  • 5篇吴岩峰
  • 4篇丁新生
  • 4篇丁桂兵
  • 3篇丁海霞
  • 2篇丁红
  • 2篇秦勇
  • 2篇叶民
  • 1篇印卫兵
  • 1篇张克忠
  • 1篇姚娟
  • 1篇徐运
  • 1篇董海蓉
  • 1篇陈皆春
  • 1篇张智弘
  • 1篇方春丽
  • 1篇崔桂云
  • 1篇刘卫国

传媒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健康博览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α-突触核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易患性的关联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易患性的关系。方法选择515例帕金森病患者和450名健康对照,利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连接酶检测反应方法扩增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SNCA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736990和rs356219,分析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单倍型和帕金森病易患性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匹配,具有可比性。SNCA基因多态性位点rs2736990C〉T的基因型(CC、CT、TT)分布[44.7%(230/515)、44.7%(230/515)、10.7%(55/515)和40.0%(180/450)、43.6%(196/450)、16.4%(74/450),∥=7.264,P=0.027]和等位基因(C、T)频率I67.0%(690/1030)、33.0%(340/1030)和61.8%(556/900)、38.2%(344/900),)X^2=5.704,P=0.017]在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纯合子比率帕金森病组为10.7%(55/515),显著低于对照组[16.4%(74/450),X^2=6.61,P=0.010]。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相比,rs356219A〉G的基因型(AA、AG、GG)分布[13.8%(71/515)、45.4%(234/515)、40.8%(210/515)和22.4%(101/450)、45.6%(205/450)、32.0%(144/450),X^2=15.144,P〈0.011和等位基因(A、G)频率I36.5%(376/1030)、63.5%(554/1030)和45.2%(407/900)、54.8%(493/900),)(2=15.13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G纯合子比率帕金森病组为40.8%(210/515),显著高于对照组[32.0%(144/450),X^2=14.43,P=0.000]。与对照组相比,CG单倍型增加帕金森病易患性(OR=1.439,95%C/1.199~1.727,P〈0.01),CA(OR=0.472,95%C/0.311~0.717.P=0.000)和TA(OR=0.799,95%C/0.663—0.963,P=0.019)单倍型降低帕金森病易患性。结论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SNCA基因多态性位点rs356219G�
潘凤华董海蓉叶民丁海霞刘卫国崔桂云张雪玲陈卓友陈皆春罗阳侍海存吴岩峰王辉丁新生
关键词:帕金森病Α突触核蛋白单核苷酸疾病遗传易感性
嗜酸细胞性筋膜炎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附1例报告)被引量:3
2008年
嗜酸细胞性筋膜炎(eosinophilic fasciitis,EF)是近20余年来新认识的疾病,属于炎性肌病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以局限性皮肤受累尤其是皮下筋膜增厚伴嗜酸细胞增高为特征的疾病。现报告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EF。
潘凤华王辉张平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潘凤华秦勇王辉
关键词:医院感染病原菌脑血管病患者耐药性分析病原菌分布急性
人胚神经干细胞及人脐血干细胞治疗大鼠脑缺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人胚神经干细胞(hNSCs)、人脐血干细胞(hUCBCs)治疗脑缺血大鼠的效果及其在缺血大鼠脑内的增殖、分化情况。方法:从自然流产的孕10~13周的人胚脑组织中分离、培养hNSCs;采集足月新生儿脐带血60~100ml,分离出其中的单个核细胞;治疗前hNSCs、hUCBCs均经5-溴脱氧嘧啶尿苷(BrdU)标记48h。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1天后经尾静脉注射未分化的hNSCs、hUCBCs至脑缺血大鼠体内,对治疗后大鼠进行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SS),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NSCs、hUCBCs的存活、迁移、分化状况。结果:从人胚脑中成功培养出hNSCs,培养条件下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hUCBCs在体外也具有增殖能力。两治疗组大鼠均自治疗后21天起其NS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各时间点NSS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4、21、28、35天脑组织切片中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缺血侧明显多于对侧(P<0.05),治疗后21、28、35天明显多于治疗后14天(P<0.05);hNSCs组BrdU染色阳性细胞数多于hUCBCs组(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切片中均可见nestin染色阳性细胞;在BrdU阳性细胞群中,hNSCs组73.8%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阳性细胞,16.7%为2,3-环核苷酸磷酸二脂酶(CNPase)染色阳性细胞,9.5%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阳性细胞;hUCBCs组74.5%为GFAP染色阳性细胞,15.4%为CNPase染色阳性细胞,10.1%为NSE染色阳性细胞;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NSCs、hUCBCs均具有多分化潜能,受缺血部位微环境信号的影响分化成3种主要类型的神经细胞;静脉注射hNSCs、hUCBCs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除了hNSCs外,hUCBCs也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可能手段。
潘凤华丁新生丁海霞王辉张炜民邓小萱姚娟
关键词:人胚神经干细胞人脐血干细胞脑缺血
拉莫三嗪添加或单药治疗部分发作性癫痫的有效性和耐受性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TG)治疗对多种抗癫痫药物疗效不佳的部分发作性癫痫患者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入组患者为多中心来源,主要终点指标为使用利物浦不良体验量表(LAEP)测试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次要指标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表(QOLIE)-31,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发作控制率。结果入组患者114例,105例患者完成了LTG加量期治疗。与基线期比较,LTG加量期结束时患者LAEP评分改善2.6分(P<0.05),QOLIE-31总体评分提高8.49分(P<0.01)。试验结束时有26例患者实现了LTG单药治疗,65例临床发作控制率达到50%以上,与基线期比较,LAEP评分改善5.1分(P<0.01),QOLIE-31总体评分提高12.72分(P<0.01)。结论对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不佳的部分发作性癫痫患者合用LTG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发作和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宋春杰陈惠玲王小勇张克忠王辉万琪
关键词:部分性发作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单药治疗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组织型抑制剂1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260例,应用高分辨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ted thickness,IMT)及斑块情况。患者分为4组:IMT正常组(24例)、IMT增厚组(62例)、稳定性斑块组(110例)和不稳定性斑块组(64例)。测定血清生化指标、MMP-9、TIMP-1水平并行组间比较。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MMP-9、TIMP-1水平依次增高,不稳定性斑块组MMP-9/TIMP-1比值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以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为因变量,与其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形成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lgMMP-9呈正相关。以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为因变量,与其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BMI、TG、lgMMP-9呈正相关。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TIMP-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
刘庆萍吴岩峰王辉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潘凤华秦勇王辉
关键词: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
基因指导下的抗凝治疗
2014年
抗凝治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房颤动、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栓塞类疾病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抗凝药物剂量个体差异大、出血风险高。如何提高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基因多态性在抗凝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华法林、达比加群等抗凝药物的遗传因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吴岩峰丁红刘庆萍王辉
关键词:抗凝治疗华法林达比加群基因多态性
PU-223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潘凤华王辉丁桂兵刘庆萍
60例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VBI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血纤维蛋白原(Fbg)、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所示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9.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Fbg、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T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均<0.05)。TCD显示治疗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快(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VBI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潘凤华王辉丁桂兵刘庆萍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银杏叶提取物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超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