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坚
- 作品数:54 被引量:271H指数:9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24例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 分析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能力。方法 对36例MPP患儿痰标本进行MP-DNA及23SrRNA基因测序,检测耐药基因,在此基础上分为24例大环内酯类耐药组与12例大环内酯类敏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治疗等资料。结果 36例MPP患儿中24例检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均为23SrRNA V区A2063G突变,12例为大环内酯类敏感组。大环内酯类耐药组患儿在住院时间(P=0.025),总咳嗽时间(P=0.035),总发热时间(P=0.008),抗生素治疗后发热时间(P=0.010)及病程(P=0.048)方面均高于大环内酯类敏感组。大环内酯类耐药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及CRP较大环内酯类敏感组更高。大环内酯类耐药组12例患儿仅应用大环内酯类治疗5 d内体温消退,3例需改用喹诺酮类抗感染;另10例联合激素,6例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所有患儿预后良好。大环内酯类敏感组8例患儿在大环内酯类治疗后12 h~3 d体温消退。结论 相比大环内酯类敏感组,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引起的耐药MPP患儿在住院时间、总咳嗽时间、总发热时间和抗生素治疗后发热时间、病程上更长,白细胞计数及CRP更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部分耐药MPP治疗有效,病情严重者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或根据病情酌情更改抗生素。
- 施李芬陈俐丽余坚林苗苗何时军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耐药糖皮质激素
- 血乙型肝炎病毒RNA定量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精准诊疗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评价血乙型肝炎病毒(HBV)RNA定量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类似物(NAs)治疗疗效监测中的价值,分析HBV RNA与其他HBV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9例CHB患者,其中149例NAs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设为治疗组,20例无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设为未治疗组,检测所有患者的HBV RNA,并收集同期检测的HBV DNA、HBsAg、HBeAg和ALT等数据。分析治疗组的HBV RNA定量结果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HBV RNA与HBV DNA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在CHB未治疗组中,HBV RNA与HBeAg、HBV DNA高度相关(r=0.856;r=0.938,P<0.01)。在CHB治疗组中,HBV RNA与HBeAg、HBV DNA显著正相关(r=0.552;r=0.511,P<0.01)。治疗组总体上HBV DNA与HBV RNA的阳性率分别是33.56%(50/149)和54.36%(8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BeAg阳性亚组的HBV RNA阳性率高于HBeAg阴性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HBV DNA和HBeAg一样,血HBV RNA可辅助诊断未治疗HBV携带患者,但在NAs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中,血HBV RNA水平较HBV DNA能更灵敏地反映体内HBV的活动,能更好地反映治疗效果。
- 刘项君余坚陈占国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抗病毒治疗疗效监测
- 乙肝患者病毒核酸载量与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含量相关性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核酸载量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307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HBV-LP、HBV-M和HBV DN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07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LP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变化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r=0.943);在131份HBeAg阳性血清中,HBV DNA与HBV-LP的阳性率分别为95.42%和93.89%,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76份HBeAg阴性血清中,HBV DNA与HBV-LP的阳性率分别为46.02%和56.2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BV-LP水平能反映HBV感染者体内HBV复制程度,其灵敏度高于HBeAg,可作为判断HBV复制新的血清学指标。
- 李小永温怀凯陶洪群张信良余坚
- 关键词: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血清学指标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人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HCMV抗体与其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87例SLE患者及72例对照组血清特异性抗HCMV Ig G和Ig M抗体阳性率及浓度,分析结果与SLE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抗HCMV-Ig G抗体的阳性率为98. 61%,SLE组阳性率为100. 00%,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抗HCMV-Ig M抗体的阳性率为0. 00%,但SLE组阳性率为8. 05%,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比较2组人群的抗体浓度发现,SLE组的抗HCMV-Ig G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但抗HCMV-Ig M抗体浓度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进一步分析HCMV血清学与SLE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的HCMV抗体浓度其临床指标的差异存在不同的特征。结论 HCMV感染与SLE存在相关性,具体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 李宝青张佳丽郭刚强余坚薛向阳章慧娣
-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系统性红斑狼疮
- EB病毒相关mRNA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22年
- 目的探讨EB病毒相关mRNA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03例IM患儿潜伏期基因LMP1、即刻早期裂解基因BZLF1和晚期基因BLLF1 mRNA的表达以及EBV DNA载量。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血清EB病毒特异性抗体,分析不同mRNA表达组和DNA载量组患儿间酶学指标和特异性抗体的差异。结果103例IM患儿LMP1、BZLF1和BLLF1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5%、45.2%和64.1%,LMP1 mRNA表达阳性率高于BZLF1,但低于BLLF1(P<0.05)。LMP1和BZLF1 mRNA表达阳性组ALT、AST和LDH较阴性组升高程度更高(P<0.05);LMP1和BLLF1阳性组的VCA-IgM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阴性组(χ^(2)值分别为4.989、5.588,P<0.05),且LMP1阳性组的VAC-IgA阳性率高于其阴性组(χ^(2)=9.548,P<0.05)。高载量组的BZLF1 mRNA表达阳性率高于低载量组、中载量组(P<0.05)。结论LMP1、BZLF1和BLLF1的表达反应体内EB病毒感染状态,且与临床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判断EB病毒感染状态及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金速速章婷婷刘秀静余坚
- 关键词: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信使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用于检测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分型的性能及应用评价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评价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的性能,以确定临床使用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RT-qPCR检测临床骨髓标本中的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BCR-ABL、PML-RARα及AML1-ETO的RNA,验证准确性、特异性、最低检出限、精密度、抗干扰和融合基因亚型检出能力等性能指标,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RT-qPCR检测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BCR-ABL、PML-RARα及AML1-ETO的阴阳性符合率为100%,特异性和准确性得到验证;该方法检测下限为100 copies/每反应,其批内和批间精密度CV值均<10%;精密度符合实验要求;胆红素、甘油三酯和血红蛋白对该方法无明显干扰作用;均能检出融合基因亚型;白血病患者治疗前融合基因表达为阳性,完全缓解、巩固、维持各期的相关融合基因表达均为阴性,此结果与疾病进展关系一致。结论采用RT-qPCR检测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试剂盒符合规定的性能指标,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等优势,适合应用于临床。
- 白园园杨慧洁余坚杨军军郑晓群陈占国
- 关键词:融合基因白血病性能评价
- 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76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和96例正常对照的KIR基因的多态性。结果患儿组KIR2DS1、KIR2DS2、KIR2DS5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χ2=9.145,P=0.002;χ2=15.167,P=0.000;χ2=4.611,P=0.032);其余各KIR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3个或3个以上活化性KIR基因的个体在患儿组中占63.16%,在对照组中占3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73,P=0.000)。结论 KIR基因多态性与HCMV感染有关联,活化性KIR基因数目增多可能是HCMV感染后发病的遗传因素之一。
- 陈晓晴余坚葛海峰郑晓群
- 关键词: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人巨细胞病毒
- IL-18基因多态性与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
- 目的通过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白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137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探讨其与HCM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
- 陈晓晴陈小剑葛海峰余坚郑晓群
- 文献传递
- IgG抗体亲和力指数在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IgG抗体亲和力指数(AI)在儿童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收集120例临床疑似HCMV感染患儿的尿液和外周血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法检测尿液HCMV DNA载量和血清HCMV IgM/IgG抗体;采用尿素变性结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HCMV IgG抗体亲和力指数(AI)。结果 120例疑似HCMV感染患儿的尿液HCMV DNA、血清HCMV IgM和HCMV Ig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83%(85/120)、60.83%(73/120)和76.67%(9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2,P=0.027);25例HCMV IgM-/IgG+患儿中,以高亲和力抗体检出为主,占92%(23/25);67例HCMV IgM+/IgG+患儿中,以低、中等亲和力抗体为主,分别占26.87%(18/67)和53.73%(36/67);高、中、低IgG抗体AI患儿尿液HCM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11%(13/36)、86.84%(33/38)和100%(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62,P<0.01)。结论 IgG抗体亲和力指数测定能准确地反映HCMV感染的活动状况,有助于HCMV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 郑晓群余坚田可港张琪
-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抗体
- 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核酸载量与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含量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核酸载量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307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HBV-LP、HBV-M和HBVDN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07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LP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变化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r=0.943);在131份HBeAg阳性血清中,HBV DNA与HBV-LP的阳性率分别为95.42%和93.89%,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76份HBeAg阴性血清中,HBV DNA与HBV-LP的阳性率分别为46.02%和56.2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BV-LP水平能反映HBV感染者体内HBV复制程度,其灵敏度高于HBeAg,可作为判断HBV复制新的血清学指标。
- 李小永温怀凯陶洪群张信良余坚
- 关键词: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血清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