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强

作品数:36 被引量:158H指数:8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哲学宗教
  • 15篇文化科学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11篇道德
  • 8篇大学生
  • 7篇道德氛围
  • 7篇学校道德
  • 7篇学校道德氛围
  • 7篇氛围
  • 6篇心理
  • 5篇人格
  • 4篇心理健康
  • 4篇心理学
  • 4篇全人
  • 4篇内疚
  • 4篇健全人格
  • 3篇社会
  • 3篇社会支持
  • 3篇中学生
  • 3篇理学
  • 3篇教育
  • 2篇道德判断
  • 2篇动机

机构

  • 22篇宁波大学
  • 9篇巢湖学院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郑州财税金融...

作者

  • 36篇李伟强
  • 6篇王林
  • 3篇岑国桢
  • 3篇杨秀飞
  • 3篇董悦
  • 2篇郭本禹
  • 2篇甘超
  • 2篇舒敏
  • 2篇袁博
  • 2篇葛明贵
  • 1篇赵必华
  • 1篇黄会欣
  • 1篇王伟伟
  • 1篇郑剑锋
  • 1篇马玉娇
  • 1篇桑青松
  • 1篇陈朝阳
  • 1篇张振红
  • 1篇张锋
  • 1篇张林

传媒

  • 9篇中国健康心理...
  • 5篇宁波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学校卫生
  • 3篇心理科学
  • 2篇衡阳师范学院...
  • 2篇中国心理学会...
  • 1篇社会心理科学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应用心理学
  • 1篇中小学心理健...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巢湖学院学报
  • 1篇宁波教育学院...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第十届全国心...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
2015年
本研究使用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调查问卷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随机抽取的3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度低的大学生更容易形成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倾向;社会支持各因子及总分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总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并且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
舒敏杨秀飞李伟强桑青松
关键词: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社会支持
道德判断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理论模型
2016年
人类社会生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道德判断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无处不在。从古至今,许多学者对道德判断的研究着迷,特别是关于道德判断是受情绪控制还是受认知控制这一问题。近年来,关于这一争论的研究成果很丰富,本文梳理了这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阐述各种理论的观点及其研究,分析各理论的局限,以期对深化道德判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所裨益。
王晓菲董悦李伟强
关键词:道德判断道德推理道德直觉
大学生个体情绪稳定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关于个体情绪稳定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目前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研究从个体的创造性思维而非创造力倾向着手,考察上述问题,并探讨上述关系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测量被试的情绪稳定性,以及"多用途测验"与"中文远距离联想测验"测量被试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结果:(1)女性的发散性思维显著高于男性的发散思维(t=-2.10,P<0.05),女性的聚合性思维显著高于男性的聚合性思维(t=-4.42,P<0.05);(2)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个体的情绪稳定性与发散性和聚合性思维都不存在显著相关;(3)将被试按照情绪稳定性得分高低分为两组,结果发现,在发散性思维方面,两组被试差异不显著,在聚合性思维方面,两组被试差异边缘显著。结论:女性的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均比男性高,情绪稳定性与创造性思维不存在显著相关。
董悦李伟强郭杨詹文琦袁博
关键词:情绪稳定性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性别差异
道德违规对个体内疚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本研究以个体的价值取向为依据,编制了道德违规事件问卷,考察三种类型和三种后果的道德违规事件中个体的内疚水平,随机选取40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得出:三种类型道德违规事件中个体的内疚水平差异显著,违反了公正价值观个体的内疚水平最高,关爱次之,宽恕更次之;三种后果的道德违规事件中个体的内疚水平差异显著,导致他人健康损害的个体的内疚水平最高,名誉受损次之,财产损失更次之。该研究在道德领域三主题的范围下研究个体的内疚状况,从更深的层次探讨了内疚的机制,为培养大学生合理的道德情绪提供理论借鉴。
王林李伟强刘权张晓丽
关键词:内疚道德事件
道德违规对内疚的影响及其认知机制
内疚是个体违反了一定的社会规范后产生的负性道德体验,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道德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研究个体违反道德规范后的内疚状态及其影响机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
李伟强王林
关键词:内疚
学生健全人格初探被引量:7
2001年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现代人格的人来参与和推动,促进人格现代化的核心就是要培养人的健全人格。本文从人格的涵义入手,对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及其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李伟强葛明贵
关键词:健全人格涵义人格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人格
学生道德敏感性对其学校道德氛围感知的影响
道德敏感性是个体对情境的道德含意的领悟和解释能力,是对情境的道德内容的觉察和对行为如何影响别人的意识,即敏感地认识到&quot;这是个道德问题&quot;。道德敏感性被看作是道德行为的起始端点,是道德行为发生之前逻辑上的...
李伟强
关键词:道德敏感性学校道德氛围感知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考察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及沉思的中介作用。方法:以332名成人为被试,施测受害者敏感性量表、宽恕他人量表中的7个测量报复的条目、宽恕量表和事件影响量表中的侵扰分量表中文修订版。结果: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呈显著正相关(r=0.343,P<0.01),与宽恕呈显著负相关(r=-0.345,P<0.01);在受害者敏感性对报复的预测中,沉思发挥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7.4%;在受害者敏感性对宽恕的预测中,沉思发挥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1.4%。结论:沉思在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袁玉尹月阳李伟强
关键词:报复宽恕沉思中介效应
学校道德氛围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被引量:6
2007年
对学校道德氛围进行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外对此已有探索,但实证研究较少,国内对该课题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推进我国对该课题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要借鉴国外已有成果,更要厘定学校道德氛围的内涵和外延,探明影响学校道德氛围的诸多因素,开发有效的研究学校道德氛围的心理学测量工具。
李伟强岑国桢
关键词:学校道德氛围心理学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与成就动机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年级与性别特点及其与成就动机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描述问卷(SDQ-Ⅱ)、成就动机量表(AM S)对济宁市1所中学的173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初中生的自我概念年级差异不显著(F=1.064,P>0.05),男生自我概念显著高于女生(t=5.275,P<0.01);②不同自我概念水平的初中生,在成就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F=23.354,P<0.01);③除外貌自我外,自我概念的子量表与成就动机的各因素有显著正相关,而且诚实可信、与异性关系等子量表对追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成就动机有显著预测性。结论初中生的自我概念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初中生自我概念越高,其成就动机也高,诚实可信、与异性的关系等自我认识对成就动机有重要影响。
马玉娇李伟强
关键词:初中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