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广 作品数:17 被引量:78 H指数:5 供职机构: 聊城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聊城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CAS-R-2无框架与Leksell框架立体定向仪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比较CAS-R-2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与Leksell框架立体定向仪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量20~40 mL)患者的简易性、疗效、安全性、社会经济负担和预后的不同。方法选择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应用CAS-R-2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65例(无框架组),应用Leksell框架立体定向仪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55例(有框架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7 d的血肿排空率、住院期间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差异。结果无框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0.5±0.1)h vs.(2.2±0.5)h]、住院期间再出血率(0.0%vs.9.1%)和颅内感染发生率(1.5%vs.9.1%)均低于有框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框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低于无框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 d的血肿排空率、住院时间、治疗后6个月死亡率及mR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R-2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与Leksell框架立体定向仪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和预后相同,但前者操作简易性和安全性高,后者的费用低。 苏道庆 朱建新 周光华 惠浴祚 张学广 孙汉宇 许崇福 任松涛 张士刚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 钻孔引流术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生化及营养等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生化及营养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普通鼻饲组42例(A组)、添加益生菌鼻饲组39例(B组)、鼻肠管鼻饲组43例(C组)和添加益生菌鼻肠管鼻饲组41例(D组),在摄入同等热量及同等氮量的条件下,分别于第1、7、14天行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营养指标的检测,同时比较各组胃肠道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第14天,对比4组病人的ALB结果显示,B组优于A组(t=3.32,P<0.05),D组优于C组(t=2.75,P<0.05);Hb水平B组优于A组(t=3.25,P<0.05),D组优于C组(t=2.99,P<0.0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B组优于A组(t=3.40,P<0.05),D组优于C组(t=2.51,P<0.05);白细胞计数B组低于A组(t=3.21,P<0.05),D组低于C组(t=3.42,P<0.05);C反应蛋白水平B组低于A组(t=3.01,P<0.05),D组低于C组(t=3.65,P<0.05);降钙素原水平B组低于A组(t=2.31,P<0.05),D组低于C组(t=2.46,P<0.05)。腹胀、腹泻、反流等胃肠道症状反应的发生率B组低于A组(χ~2=3.98,P<0.05),D组低于C组(χ~2=4.11,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能有效保护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胃肠黏膜,减少胃肠道并发症。 石婷婷 张学广 焦盈盈 任春会 侯磊 种宗雷关键词:颅脑损伤 肠道营养 依达拉奉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运动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对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进行测定,观察依达拉奉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8—11月清洁级健康雄性SD实验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依达拉奉组(C组);术前5 min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mg/kg,全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对实验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估,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并检测脑组织MDA、NO含量和SOD活性,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B组和C组大鼠平衡评分结果[(1.52±0.92)、(3.02±0.71)分]和引体试验评分结果[(1.07±0.83)、(2.26±0.77)分]与A组平衡及引体试验评分结果[(4.27±0.69)、(4.03±0.65)分]比较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C两组比较,C组平衡试验与引体试验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C组两组实验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为(79.02±0.65)%、(77.85±0.59)%,较A组的(75.31±0.41)%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0.33±0.12)μmol/mg、(6.02±0.21)nmol/mg、(76.55±2.64)U/mg]比较,B组和C组NO、MDA含量[(0.96±0.39)、(0.63±0.06)μmol/mg、(7.75±0.49)、(6.97±0.40)nmol/mg]明显升高,SOD活性[(40.07±3.23)、(53.25±4.57)U/mg]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较B组可显著降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DA、NO含量,提高SOD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运动功能障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并可降低MDA及NO水平,而显著提高SOD活力,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显著改善预后。 张秀 王秀金 焦盈盈 张学广 侯磊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 依达拉奉 丙二醛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颅内动脉瘤术后脑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颅内动脉瘤术后脑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自2006年5月至2010年8月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颅内动脉瘤手术,且术后发现脑缺血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EPO皮下注射,剂量为3000IU,连用3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治疗。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YIHSS)对2组患者人院当天、EPO/生理盐水治疗后1、2、3、4、5周各进行一次评分。利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测定缺血当天及缺血后1、2、3、4、5周时2组患者脑缺血面积。结果治疗第3、4、5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9.4±1.9)vs(11.3±2.3)、(8.7±1.7)vs(10.8±2.2)、(7.9±1.6)vs(10.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第3、4、5周,治疗组与对照组脑缺血面积缩小百分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值分别为(21.6±4.1)%vs(16.8±3.1)%、(27.5±5.3)%vs(18.9±3.3)%、(32.8±5.5)%vs(19.5±3.4)%。结论EPO能够通过促进缺血脑组织微循环重建的机制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张树葆 张学广 李忠民 耿凤阳 郭传军 肖以磊 种宗雷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 颅内动脉瘤 脑缺血 疗效观察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烯醇化酶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010年 目前,亚低温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众多学者认为亚低温(28~35℃)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对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另一组进行常温治疗,分别测定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赵青菊 张学广关键词:S-100Β蛋白 颅脑损伤患者 神经元烯醇化酶 亚低温治疗 重型 血清 脑保护作用 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分析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显微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次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28例,疼痛明显减轻6例,减轻3例。头晕症状6例均消失,听力改善3例。脑脊液切口漏3例,口周疱疹4例。1例于术后6个月症状明显加重口服药物效果不佳再次行手术治疗疼痛症状消失。结论枕下乙状窦后人路显微手术为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主要治疗方法,显微外科技术配合适当的手术技巧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张学广 耿凤阳 焦盈盈 张秀 李忠民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表皮囊肿 桥小脑角 mTOR信号通路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7月至2010年5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人脑胶质瘤石蜡标本87例(Ⅰ~Ⅱ级27例、Ⅲ级24例、Ⅳ级3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胶质瘤组织中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AKT、pmTOR和p-p70S6K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AKT、pmTOR和p-p70S6K在各级胶质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Ⅰ~Ⅱ级70.4%(19/27)、Ⅲ级70.8%(17/24)、Ⅳ级75.0%(27/36),Ⅰ~Ⅱ级77.8%(21/27)、Ⅲ级75.0%(18/24)、Ⅳ级72.2%(26/36),Ⅰ~Ⅱ级63.0%(17/27)、Ⅲ级70.8%(17/24)、Ⅳ级80.6%(29/36);各阳性表达率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它们的表达水平均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升高(P=0.0001,0.0063,0.0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术前KPS评分等参数无关。pAKT、pmTOR和p-p70S6K三者共表达于42例胶质瘤组织中,在其余45例中仅有一种或两种表达。结论:mTOR信号通路蛋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胶质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李学元 贾爱华 任玉波 李鑫 马翔宇 张连群 张学广 李新钢关键词:胶质瘤 MTOR AKT P70S6K 信号转导通路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采用氧化酶法和放免法分别测定57例高血压脑出血(A组)、50例高血压(B组)、41例健康查体者(C组)空腹胰岛素(FBI)、空腹血糖(FBG)及血清瘦素(LP)值,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A组较B组和C组:FNS、LP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ISI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发现,A组血清LP水平与ISI呈显著负相关,与FN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A组LP水平增高,且与IR并存,二者可能共同参与HCH的发生. 赵青菊 李学元 张学广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瘦素 胰岛素抵抗 持续腰大池引流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观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脑脊液以及血浆中淀粉样B蛋白亚型(Aβ1-42)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1例DAI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14d。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5,9,14d患者脑脊液和血浆中Aβ1-42水平,6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cow outcome scale,GOS)评定预后。结果两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浆中Aβ1-42水平均先升高再逐渐降低,而治疗组Aβ1-42水平降低较早,幅度较大。治疗14d后,两组Aβ1-4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GOS为(4.1±0.5)分,对照组为(3.4±0.3)分(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可改善DAI患者的预后,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脑脊液及血浆中Aβ1-42水平有一定关系。 张树葆 印素娜 张学广 耿凤阳 李忠民 种宗雷关键词: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引流术 淀粉样Β蛋白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液pH值的影响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液pH值的影响。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间收治的1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n=84)和肠外营养组(PN组,n=84),其中EEN组患者鼻腔内插入14F硅胶胃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PN组患者给予全静脉营养。分别于人院即刻和人院后第3、5、7天监测患者胃液pH值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人院即刻胃液pH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值,ENN组患者人院后第3、5、7天胃液pH值均明显高于PN组(P〈0.001)。两组患者入院即刻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入院后第3、5、7天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酸呈高分泌状态,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升高胃液pH值,可能对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起一定作用。监测胃液pH值对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具有预警作用。 赵青菊 张学广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胃液PH值 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