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建平

作品数:35 被引量:191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2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玉米
  • 8篇气候
  • 6篇小麦
  • 5篇冬小麦
  • 4篇气候资源
  • 3篇养老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候资源利用
  • 3篇气候资源利用...
  • 3篇利用率
  • 3篇经济增长
  • 3篇降水
  • 3篇降水截留
  • 3篇灌浆
  • 3篇春玉
  • 3篇春玉米
  • 2篇冬小麦籽粒
  • 2篇信度
  • 2篇养老金
  • 2篇养老金计划

机构

  • 34篇南京信息工程...
  • 2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1篇山西省气候中...
  • 4篇泰安市气象局
  • 3篇安徽省宿州市...
  • 1篇弗吉尼亚大学
  • 1篇宿州市气象局
  • 1篇威海市气象局

作者

  • 34篇郭建平
  • 21篇郭建平
  • 9篇栾青
  • 8篇马雅丽
  • 5篇谭凯炎
  • 4篇杨荣光
  • 4篇张惠芳
  • 3篇孙义
  • 2篇刘文平
  • 1篇曹杰
  • 1篇赵俊芳
  • 1篇米晓楠
  • 1篇郭建华
  • 1篇孙义

传媒

  • 5篇应用气象学报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气象
  • 3篇统计与决策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科技情报开发...
  • 3篇科技信息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2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统计与信息论...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西安财经学院...
  • 1篇干旱气象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品性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为揭示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过程的动态变化,利用不同品种冬小麦分期播种的灌浆速率资料,建立了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播期条件下不同品性冬小麦的灌浆特性,并探讨了冬小麦灌浆特性对气象因子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质量与开花后天数的关系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基于Logistic模型求算的各次级参数能够较好地表征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半冬性品种较春性品种灌浆高峰期出现时间早;春性品种的粒重渐增期和粒重快增期持续时间一般长于半冬性品种的;半冬性品种的平均活跃灌浆期较春性品种的短;早播和正常播种条件下,春性品种最大和平均灌浆速率均高于半冬性品种的,而迟播条件下春性品种最大和平均灌浆速率均低于半冬性品种的,适期晚播更利于春性品种灌浆和千粒重增加。灌浆特性的变异系数分布总体呈春性品种大于半冬性品种的,表明播期对春性品种的影响更大。不同籽粒灌浆特性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不同,其中孕穗—成熟期内的平均气温、孕穗—乳熟期内的降水量、播种—乳熟期内的日照时数与冬小麦灌浆特性相关密切,基于灌浆特性与气象因子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507~0.875,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
信志红郭建平郭建平谭凯炎刘凯文杨荣光杨荣光孙义
关键词:LOGISTIC模型不同播期冬小麦灌浆特性
中国外汇储备长期增长趋势预测被引量:4
2009年
考虑外汇储备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可能发生变化,本文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做了协整分析并检验了其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基于指数模型对外汇储备的增长情况做了预测。研究发现我国外汇储备与经济增长之间已经形成协整关系,并且原有关系在1987年发生改变;使用1987-2006的数据拟合了指数模型,并对2007年外汇储做了验证性预测,对2008年外汇储备情况做了预测;对研究结果做了分析后,认为削减外汇储备应当审慎。
郭建平张惠芳
关键词:外汇储备经济增长
晋北农牧交错带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7
2019年
选取晋北农牧交错带1961—2016年19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以及1981—2016年5种粮食作物发育期观测资料,采用作物生产潜力逐级订正法,分析不同作物各级生产潜力分布特征,并基于各级生产潜力变化倾向率建立统计模型,分析辐射、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6年,晋北各作物光温生产潜力空间分布特征为:玉米、谷子、高粱和大豆东高西低,马铃薯空间分布差异较小;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特征为:玉米、谷子和高粱东南高西北低,马铃薯东西高中部低,大豆空间分布差异较小;气候要素变化对不同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不同,辐射变化对5种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负效应;气温变化对大部分地区喜温作物(玉米、大豆、谷子和高粱)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正效应,对喜凉作物马铃薯的影响是负效应,气候变暖对改善晋北地区热量不足有利;降水变化是影响晋北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出现明显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降水减少对于东北部降水偏少地区的影响为负效应,而对于南部降水较多地区未表现负效应,降水基本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为适应当前气候变化,需加强高光合效率和抗旱作物品种的选育,合理密植,调整播期,优化农业布局,因地制宜地推广农业集雨灌溉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促进粮食作物稳产高产。
马雅丽郭建平郭建平
关键词:气候变化
基于线性生长假设的作物积温模型稳定性比较被引量:8
2020年
利用山西省2个冬小麦观测站、3个春玉米观测站和3个夏玉米观测站长时间序列的作物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4种作物生长发育速率线性假设,建立了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活动积温(Aa)和4种有效积温模型,并对各积温模型的稳定性进行统计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以变异系数为指标检验各模型稳定性时,活动积温模型最稳定,考虑作物三基点温度的有效积温模型(Ae4)次之,仅考虑作物下限温度的有效积温模型(Ae1)及考虑作物上、下限温度的有效积温模型(Ae2和Ae3)最不稳定。以生育期模拟偏差和生育期模拟准确率为指标检验各模型稳定性时,Aa模型对作物生育期的模拟效果最好,稳定性最高;4种有效积温模型中,Ae1、Ae2和Ae3模型模拟效果无显著差异,准确率和稳定性高于Ae4模型。各积温模型在春玉米和夏玉米出苗−抽雄期和抽雄−成熟期的稳定性表现一致,出苗−抽雄期各积温模型的稳定性高于抽雄−成熟期;冬小麦在出苗−抽穗期和抽穗−成熟期各积温模型的稳定性表现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作物种植区域、品种类型以及生育期选取合适的基点温度,综合分析多种积温模型稳定性,选取稳定性更高的积温模型。
栾青郭建平郭建平郭建平马雅丽李伟伟
关键词:积温稳定性
冬小麦籽粒品质评价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研究被引量:17
2019年
选用南北方冬麦区主要推广品种作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分期播种试验方法,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冬小麦籽粒性状和内在品质进行分析评价,利用线性相关、二次曲线相关和逐步回归等方法,选择影响显著的气象因子绘制品质响应曲线,构建冬小麦品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各供试小麦品种均属中蛋白品种,其主要品质性状中,淀粉含量最高且变异程度最小,蛋白质含量次高变异程度居中,脂肪含量最低但变异程度最大;蛋白质、脂肪和产量区域差异显著,各品质含量地域分布总体呈北方较南方高而稳定的特点;蛋白质组分氨基酸品质可由3个主成分解释,一般非必需氨基酸谷氨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含量最低,北方麦区氨基酸品质优于南方麦区,表明北方气温日较差大更利于提高氨基酸含量;脂肪组分脂肪酸品质可由4个主成分解释,一般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含量最高,饱和脂肪酸十五碳一烯酸含量最低。温湿条件是影响冬小麦籽粒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可通过调整开花—成熟期气温日较差和降低土壤湿度的方式提高蛋白质或氨基酸品质,通过调节开花—成熟期最低气温和土壤湿度的方式提高脂肪或脂肪酸品质。
信志红郭建平郭建平谭凯炎杨荣光杨荣光孙义
关键词:冬小麦籽粒品质脂肪酸气象因子
小样本厚尾观测数据的信度加权混合分布拟合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文章提出了通过构建以信度因子为权重的混合概率分布模型拟合小样本厚尾数据的方法。给出了信度因子计算方法以及完全可信情况下最小样本观测个数,提出了信度加权混合概率分布模型的矩估计方法,确认了混合概率分布模型具有更佳的拟合效果。选择我国1980—2015年间火灾损失数据为样本,构建并估计了信度加权混合分布模型,结果表明信度加权混合分布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厚尾数据的能力,能够显著提高小样本厚尾数据的拟合效果。
郭建平曹杰赵立龙
关键词:矩母函数
东北春玉米非线性积温模型参数改进被引量:12
2018年
结合我国东北地区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以观测年份较多、观测地点较广为原则选取4个春玉米品种,分别为东农248、龙单13、四单19和丹玉13,利用生长发育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判断4个玉米品种的相对熟型并对沈国权非线性积温模型(简称NLM)进行参数拟合,讨论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及其与品种熟型的关系,对NLM进行有效改进及验证。结果表明:4个春玉米品种NLM均不存在无效参数,参数K与参数Q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K可能仅是一个统计参数,没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积温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全生育期模型参数Q与多年站次平均有效积温或活动积温有较好的相关性,由于不同的积温意味着不同的玉米品种熟型,说明Q与玉米品种的熟型有关,将模型参数Q和K用反映玉米品种熟型的参数(有效积温、活动积温)表示,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品种的通用积温模型,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李蕊郭建平
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玉米品种布局的影响被引量:27
2018年
为探求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玉米品种布局的影响,基于玉米生产潜力和气候资源利用率,结合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的2011—2099年RCP_4.5,RCP_8.5两种气候背景气象资料和1961—2010年我国东北地区91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情况下,东北玉米品种布局、生产潜力、气候资源利用率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未来东北地区玉米可种植边界北移东扩,南部为晚熟品种,新扩展区域以早熟品种为主,不能种植区域减少。未来玉米生产潜力为南高北低,增加速率均高于历史情景,水分适宜度最低,而历史情景下温度是胁迫玉米生产的关键因子。未来东北玉米对气候资源利用率整体下降,其中RCP8.5情景利用率最低。
初征郭建平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适宜度气候资源利用率
玉米叶面积指数估算通用模型被引量:6
2020年
基于2018年黑龙江哈尔滨、吉林榆树、辽宁锦州、新疆乌兰乌苏、甘肃西峰、河北固城6个农业气象试验站不同属性品种玉米的分期播种试验资料,以当地常年大田实际播种期为界,提前10d播种为第1播期,正常播种为第2播期,比正常晚10d播种为第3播期,晚20d为第4播期,以第1播期、第3播期和第4播期实测值计算的有效积温相对值为自变量,采用修正的Logistic方程,构建了通用的玉米叶面积指数估算模型,进一步利用有效积温相对值对模型在三叶期和七叶期的残差进行订正,并用2018年6个农业气象试验站及2019年吉林榆树、甘肃西峰和山东泰安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8个不同品种玉米的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以多属性品种玉米有效积温相对值为自变量的RLAI拟合曲线完全符合修正的Logistic方程变化规律,模型拟合优度(R2)达到0.93,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具有较高的精度。玉米全生育期不同品种模拟RLAI与实测计算RLAI的相关性较高,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均超过0.9,平均相对误差介于13.8%~27.6%。不同生育期模拟RLAI与实测计算RLAI的平均相对误差介于9.4%~30.7%,七叶期最高,乳熟期最低。说明以不同属性玉米品种、土壤性质、管理措施、种植密度下的试验资料为基础构建的LAI估算模型,较以往基于单站、单品种、单播期或单站多品种LAI估算模型更具普适性,适用于大多数属性品种玉米的LAI模拟。
栾青郭建平郭建平郭建平马雅丽
关键词:玉米叶面积指数
玉米冠层对降水的截留模型构建被引量:10
2020年
降水资源是农作物的主要水分来源,农作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但由于未考虑农作物冠层对降水截留作用,在水资源评估和农田水分平衡研究中往往高估降水作用。该文通过2018年玉米生长季在辽宁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的降水模拟试验系统分析了玉米冠层对降水的截留效应,结果表明:在降水量一定条件下,玉米冠层截留量与叶面积指数的二次多项式拟合相关最佳;在叶面积指数一定条件下,玉米冠层截留量与降水量的幂函数拟合相关最佳。综合叶面积指数和降水量分析表明:玉米冠层截留量与叶面积指数平方及降水量对数函数拟合呈正相关。根据我国玉米传统种植方式,高产玉米的叶面积指数最大一般为5~6,因此,对一次降水的最大截留量通常约为1.5~2.3 mm,当叶面积指数小于1时,对降水的截留可忽略不计。
郭建平郭建平栾青张丽敏
关键词:玉米冠层降水截留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