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染色
  • 4篇染色体
  • 3篇流产
  • 2篇形态学
  • 2篇亚群
  • 2篇着丝点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习惯性流产
  • 2篇细胞亚群
  • 2篇哮喘
  • 2篇哮喘患儿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患儿
  • 2篇教学
  • 2篇教学内容
  • 2篇IGE
  • 1篇形态学特征

机构

  • 12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 12篇李新华
  • 4篇李效良
  • 3篇郭居新
  • 3篇于爱莲
  • 3篇郭淼
  • 3篇刘京昇
  • 3篇宗传龙
  • 3篇赵静
  • 3篇张丰雪
  • 2篇杨志孝
  • 2篇李桂信
  • 2篇杜可明
  • 2篇邓文
  • 1篇刘京升
  • 1篇李永华
  • 1篇山长武
  • 1篇李哲
  • 1篇王世华
  • 1篇李忠培
  • 1篇魏成芳

传媒

  • 7篇泰山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遗传
  • 1篇中国食用菌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3
  • 1篇199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用蘑菇的致突变性研究
1991年
本文采用Ames试验和微核试验对食用蘑菇进行了致突变性研究。两种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说明食用栽培蘑菇无致突变作用。
李新华于爱莲郭居新
关键词:蘑菇食用致突变性
着丝点结构变异与消失对非整倍体细胞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着丝点结构变异与消失对非整倍体细胞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Cd—NOR同步银染技术显示染色体Cd结构 ,并对 2 7例食管癌患者和 4 4例习惯性流产患者的Cd结构变异、Cd结构消失作了比较分析。结果 发现在食管癌患者和习惯性流产患者的Cd结构变化中主要是Cd结构变异和Cd结构消失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刘京升郭淼李效良李新华
关键词:食管癌习惯性流产染色体着丝点
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gE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李新华李永华张丰雪
关键词: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GE
生物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所要具备的条件和重要地位
2004年
李新华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素质教育教学内容
超低温保存菌种的方法探讨被引量:8
2000年
李新华邓文李忠培
关键词:超低温菌种培养基
培养后淋巴细胞观察方法的改进
2001年
李新华王新成杨志孝
关键词:淋巴细胞形态学外周血
哮喘患儿血清IgE升高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探讨被引量:7
2006年
郭居新李新华杨志孝
关键词:哮喘微量元素IGE
染色体着丝点结构变化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被引量:8
2003年
为探讨染色体Cd结构变化与习惯性流产关系,采用Cd-NOR同步银染技术,对38例习惯性流产患者和42例正常人Cd结构变异、Cd结构消失、Cd结构最大横径和Cd-NOR融合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发现习惯性流产患者的Cd结构变异和Cd结构消失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Cd结构最大横径明显小于正常人。Cd结构消失和Cd结构变异频率的增高以及Cd结构最大横径变小可能是影响习惯性流产的相关因素。
刘京昇李效良魏成芳赵静李新华宗传龙杜可明李桂信郭淼
关键词:习惯性流产着丝点
46,XX,t(2;22)平衡易位一例
2003年
刘京昇李效良赵静宗传龙李新华
关键词:平衡易位细胞遗传学染色体畸变死胎自然流产病例报告
山东泰山地区汉族染色体着丝点结构形态学特征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测量山东泰山地区汉族人群染色体着丝点 (centromeric dots,Cd)结构最大横径正常值 ,并分析总结其形态学特征 ,为探讨 Cd结构变化与染色体非整倍畸变间的关系提供客观的衡量指标。方法 采用 Cd- NOR同步银染技术显示染色体 Cd结构 ,用显微测微尺测量了泰山地区 5 2名汉族的染色体 Cd结构最大横径 ,并对不同染色体组的 Cd结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发现泰山地区汉族人 Cd结构最大横径平均值为 (0 .4 5± 0 .0 1)μm,各染色体组Cd结构最大横径均值为 :A组 (0 .4 9± 0 .0 2 )μm;B组 (0 .4 6± 0 .0 2 )μm;C组 (0 .4 7± 0 .0 1)μm;D组 (0 .39± 0 .0 1)μm;E组 (0 .4 5± 0 .0 7)μm;F组 (0 .4 6± 0 .0 3)μm;G组 (0 .4 0± 0 .0 3)μm。结论  Cd结构大小在男女性别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各染色体 Cd结构的大小并不有规律地随染色体的大小变化而相应增大或减小 ,A组 Cd结构明显大于其它各组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D、G组 ) Cd结构明显小于其它各组 ,Cd结构大小正常值可作为探讨染色体非整倍畸变机理的形态学指标。
刘京昇李效良郭淼李新华宗传龙李桂信杜可明赵静
关键词:汉族人群人类染色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