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惠敏

作品数:110 被引量:67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哲学宗教
  • 33篇文学
  • 28篇文化科学
  • 6篇艺术
  • 5篇政治法律
  • 4篇社会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0篇文学
  • 15篇文化
  • 13篇哲学
  • 13篇媒介
  • 13篇美学
  • 11篇后现代
  • 10篇主义
  • 10篇文化研究
  • 9篇叔本华
  • 8篇麦克卢汉
  • 7篇审美
  • 7篇后现代性
  • 6篇庄子
  • 6篇文化帝国主义
  • 6篇访谈
  • 5篇结构主义
  • 5篇后结构主义
  • 4篇德里达
  • 4篇日常生活审美...
  • 4篇审美化

机构

  • 90篇中国社会科学...
  • 25篇河南大学
  • 6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爱丁堡大学
  • 1篇北京青年政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上海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中国教育报...
  • 1篇宾州州立大学
  • 1篇中共中央编译...
  • 1篇文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学院

作者

  • 108篇金惠敏
  • 1篇杜悦
  • 1篇李松
  • 1篇吕微
  • 1篇赵京华
  • 1篇可晓锋
  • 1篇孙歌
  • 1篇薛晓源
  • 1篇卡斯腾·杜特
  • 1篇杨晶
  • 1篇张海燕
  • 1篇贺淯滨
  • 1篇赵稀方
  • 1篇安德明
  • 1篇户晓辉
  • 1篇易晓明
  • 1篇邹赞
  • 1篇张江
  • 1篇易晓明
  • 1篇王秀臣

传媒

  • 10篇文学评论
  • 9篇哲学研究
  • 6篇江西社会科学
  • 5篇首都师范大学...
  • 5篇外国文学
  • 5篇外国文学评论
  • 4篇文艺研究
  • 4篇人文杂志
  • 4篇艺术百家
  • 3篇文艺理论研究
  • 3篇汉语言文学研...
  • 2篇解放军艺术学...
  • 2篇文艺争鸣
  • 2篇东岳论丛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甘肃社会科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南华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8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类文化共同体与中国文化复兴论被引量:12
2019年
本文发掘、分析和批判了当前学界文化自信阐释和研究中无意识地潜藏着的"中国文化复兴论",它自鸦片战争以来时起时伏,但从未绝迹,甚至有时以发布宣言的形式形成一次次高潮。本文认为,"文化自信"不是文化复古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等于单一的中国文化之复兴。中国文化复兴论或特殊论是旧时代的后殖民思维,进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标志的新时代,我们需要放下中国文化复兴论,阐扬特殊性或差异性的话语性之交往性维度,致力于人类文化共同体的建构。
金惠敏
关键词:文化自信
当代世界问题与三种对话主义——在洛阳“二程理学现代价值”高端论坛上的发言
2016年
当今至少有三大问题在纠缠着我们,一是中国与西方的问题,二是人与自然的问题,三是天理与人欲的问题。因应这三大问题,本文提出全球对话主义、环境对话主义和德性对话主义。所谓"对话"首先是鼓励介入对话过程的各方充分发声,二是提倡各方之间的相互倾听。对话的哲学前提是承认各方有不可通约的生命存在及其本真性,同时对话又是向异己让渡本己的空间,是诚意的邀请和虚席以待。在充满各种利益冲突的时代,只有高扬对话精神,我们才可能获得一个和谐的世界。
金惠敏
抑制与作为升华的抗争——弗洛伊德的美学思想述论被引量:3
2005年
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影响最广泛和最持久的文化思想流派。作为一种美学思想,其对艺术现象的阐释和对艺术本质的界定别有开拓:艺术是对社会抑制的升华性抗争。本文依据德文第一手资料,对弗洛伊德美学思想的基本构成及其在艺术阐释上的具体应用做了客观的介绍和公正的评论。
约西.德.穆尔金惠敏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无意识美学
阐释的政治学——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谈起被引量:14
2019年
强制阐释论和公共阐释论的提出是新世纪文论界最重要的思想事件之一,是从文学出发并最终越出了文学领地,从而不再仅仅赋有文学意义而是更兼社会政治喻指和冲击力的理论命题,堪称文学介入现实的典范,属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作为此两论之补充,本文批判性地引入尼采"事实即阐释"的观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汤普森所主张的"社会阐释"以及孔子"和而不同"的理念,廓清了真理、共识、阐释、理性和交往行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揭示了话语性真理或交往理性的合法性与局限性。最后提醒,在理性共识之外还有非理性共感的存在。
金惠敏
关键词:交往理性真理
从形象到拟像被引量:28
2005年
金惠敏
关键词:国际学术界审美化图像转向传统文人泛化新术语
由“术”而“道”:老庄整体性技术观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道"有双重的意指,它既是"道路",也是"真理";既是主体的"言说",也是被言说的客体或世界本身;对作为"道路"之"道",老子提供了否定的辩证法,但这只是一般性原则,停留于"认识"层面,不具备可操作性。而庄子则将此一般性原则具体到"实践"的层面,将技术、语言置于具体的感受性活动。这种感受性活动不为某一感官如耳目鼻口所主控,它是各种感官的综合作用,因而是对各种单一感官的超越和否定。这是完整的感性,分割性的技术、感官、语言经由否定的辩证法或整体的感性而最终达到整体的"道"的世界。
金惠敏
关键词:老子道术方术整体性
消费时代的社会美学被引量:22
2006年
无论在国内或国外,美学的沉寂都是一个事实。美学的复兴当在于积极回应当代社会的变迁。由于审美现代派的巨大影响,“美学”一直处在与“社会”的尖锐对抗之中。而今,由于以“物符”为标志的“消费社会”的到来,原本便具有文化向度的“社会”就显在地“文化”化了,它是符号化,同时也是美学化,这种符号—美学借助于无所不及的商品逻辑和电子媒介取得了空前的社会化,于是一个普遍的“美学社会”已赫然在目。这意味着,如果文学研究仍然可以被界定为与“社会”相关的一种“美学”研究的话,那么“社会美学”将是它不得不认真面对的新的理论图景。换言之,这就是文艺学与美学的新的相关性。
金惠敏
关键词:消费社会美学社会文化
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全球化——约翰·汤姆林森教授访谈录被引量:9
2012年
对"文化帝国主义"论的批判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文化帝国主义的事实,而是说"文化帝国主义"这一概念已经不足于表述如今的全球化及其文化后果,因而"全球化"应该被提升为一个新的概念,至少应该被作为一个新的视角。同样道理,也不能将"全球文化"或"文化全球化"理解为文化的西方化和同质化,理解为"文化帝国主义",它们应该被作为对全球化时代文化变迁的一种新的概念化方式。或可期待,歌德和马克思"世界文学"概念将由此而得以丰富和更新。
金惠敏
关键词:文化帝国主义文化全球化世界文学
叔本华的想象论及其可能的价值被引量:2
1998年
与韦勒克等西方学者的看法不同,笔者认为,叔本华关于想象的思想不仅是丰富的,而且是新颖的。传统文论以为想象只是一种心理的功能,而惟有叔本华却主要地是把它作一种哲学的和批判的功能。叔本华的想象论既是对西方文论的贡献。
金惠敏
关键词:叔本华心理功能西方美学史《诗学》哲学功能作家论
形而上学的毁灭——维特根斯坦分析美学述评
1987年
维特根斯坦写出《逻辑哲学论》以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中止了哲学研究,因为他确信,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所有哲学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分析哲学就是以这样的自信登上哲学舞台的。它断言,以往的所有哲学命题都是没有意义的,因而应该取消。它强烈地拒斥形而上学,认为物质和精神。
金惠敏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拒斥形而上学分析美学分析哲学逻辑哲学哲学命题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