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衍

作品数:4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色素上皮
  • 2篇色素上皮衍生...
  • 2篇上皮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急性脑梗死患...
  • 2篇梗死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区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清
  • 1篇血清VEGF
  • 1篇血性
  • 1篇预后
  • 1篇中风

机构

  • 4篇浙江中医药大...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郑水红
  • 4篇陈衍
  • 4篇金岗生
  • 3篇胡浩宇
  • 3篇金姬
  • 3篇徐宾
  • 3篇冯炯
  • 2篇卢一

传媒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出血性中风患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测定和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出血性中风患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随病程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实验的研究方法,设置出血性中风组和正常对照组,对45例健康体检者和41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在入院第1、3、7、14、28天的血清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进行检测,并计算不同病程时期的VEGF/PEDF比值。结果:出血性中风组发病第1、3、7天的血VEGF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变化趋势是第1~7天VEGF浓度逐渐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第28天降至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出血性中风组从发病第1天开始血PEDF浓度即降低,随时间的增加,逐渐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出血性中风组第1、3、7天的VEGF/PEDF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然后缓慢降低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出血性中风组发病1、3、7、14、28天的TNF-α、IL-6、IL-8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VEGF、PEDF及VEGF/PEDF比值变化在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过程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TNF-α、IL-6、IL-8浓度变化临床意义有限,提示VEGF/PEDF比值可以作为出血性中风患者诊断与治疗的一个监测指标。
金岗生卢一冯炯陈衍胡浩宇徐宾郑水红金姬
关键词:出血性中风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PEDF表达及其比值的变化和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以及其比值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实验的研究方法分为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对新诊断的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第1、3、7、14、28天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PEDF、VEGF浓度并计算VEGF/PEDF的比值变化,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浓度随病程逐渐增高,第7天达到最高浓度(214.72±55.95)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9,P<0.05)。而急性脑梗死组血清PEDF浓度在入院后第1天最低(28.77±8.60)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3,P<0.05),随病程时间延长逐渐提高,第14天接近健康人正常水平。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发病第1、3、7天血清VEGF/PEDF比值分别为7.48±1.98、7.86±2.83、7.39±2.18,均高于对照组5.93±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63,P<0.001;t=3.68,P<0.001;t=3.24,P<0.01)。结论 VEGF/PEDF比值可以作为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一个检测指标,血清VEGF、PEDF浓度及其比值变化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金岗生卢一冯炯陈衍胡浩宇徐宾郑水红金姬
关键词: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酶联免疫分析急性脑梗死
西酞普兰治疗丘脑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郑水红金岗生陈衍
关键词:西酞普兰丘脑痛脑血管疾病患者疼痛综合征动脉供血区
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浓度变化与NIHSS评分的关系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变化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初诊的住院患者30例为脑梗死组,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抽空腹肘静脉血2 m L。脑梗死组患者入院当天、第3、7、14、28天各抽血1次;对照组健康者抽血1次,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VEGF,并对患者各时间点进行NIHSS评分。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发病第1、3、7、14、28天血VEGF浓度分别为(203.76±47.36)ng/L、(207.35±49.83)ng/L、(214.53±55.87)ng/L、(203.78±42.39)ng/L、(188.34±42.82)ng/L,均高于对照组的(185.97±53.36)ng/L,第7天血VEGF浓度显著增高(t=2.421,P〈0.05),其他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的NIHSS评分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76,P=0012),随着时间的延长,NIHSS评分逐渐降低;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发病第1、3、7、14、28天血VEGF浓度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结果 血清VEGF的浓度变化结合NIHSS评分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诊断和预后疗效的评价指标,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金岗生冯炯陈衍胡浩宇徐宾郑水红金姬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VEGFNIHSS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