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晓丽

作品数:31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烟台大学民族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历史地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8篇民族
  • 11篇民族关系
  • 7篇民族关系思想
  • 3篇民族理论
  • 2篇地主
  • 2篇玄宗
  • 2篇唐朝
  • 2篇唐玄宗
  • 2篇毛泽东
  • 2篇交融
  • 2篇和亲
  • 2篇安史之乱
  • 2篇陈寅恪
  • 1篇大一统
  • 1篇大一统思想
  • 1篇邓小平
  • 1篇调查会
  • 1篇匈奴
  • 1篇宣帝
  • 1篇薛道衡

机构

  • 31篇烟台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31篇马晓丽
  • 3篇崔明德
  • 1篇孙政
  • 1篇丁勇
  • 1篇刘晓梅
  • 1篇李国栋

传媒

  • 18篇烟台大学学报...
  • 4篇齐鲁学刊
  • 3篇文史哲
  • 1篇东岳论丛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中国边疆史地...
  • 1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历史教学(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3
  • 1篇199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略论李维汉民族理论的特点被引量:4
2002年
李维汉的民族理论不仅内容丰富、体系比较完备 ,而且有鲜明的特色。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注重调查研究 ,反对主观武断 ,关注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他所提出的思想主张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 ,对正确解决当时的民族问题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
马晓丽
关键词:民族理论
论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对农村的调查
1993年
毛泽东同志是我党从事社会调查研究的开拓者。他在投身中国革命之后,就致力于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调查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尤其是他所进行的时间长、规模大、内容广泛而深刻的农村调查,是我们党社会调查的壮举。 还在学生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利用假期,进行农村调查,深入了解社会。在土地革命时期,当党内一度盛行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外国经验神圣化的倾向时,毛泽东同志独树一帜,公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一再提倡并亲自进行调查研究,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马晓丽
关键词:毛泽东同志土地革命时期地主调查会富农
略论陈寅恪的理性爱国之情被引量:3
2000年
史学大师陈寅恪的爱国之情 ,主要包括他的“归正首丘”之义 ,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关注 ,对民族气节的尊崇 ,以及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陈寅恪的强烈爱国情感的形成 ,既有他的家庭亲属的影响 ,又有中国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陈寅恪因其对历史的深入研究、显赫的官宦家庭出身及丰富的留学经历 ,使他看问题更具睿智和洞察力 ,因此他的爱国之情更具理性。陈寅恪没去台湾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从根本上说 ,是因为他对共产党及其领袖人物有较好印象 ,更有感情 ,而对国民党及其领袖人物极其反感甚至可以说已经彻底失望 。
马晓丽
关键词:陈寅恪爱国情感
汉宣帝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初探被引量:1
2007年
汉宣帝对民族关系的理想追求是“万国伏,贻长久”,其思想核心是“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因这一思想符合中原王朝的根本利益,因此成了后世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理论依据。赵充国的民族关系思想体系主要由三大理论观点所构成:一是以夷击夷,二是分化瓦解诸羌同盟,三是“威德并行”。从汉宣帝以及大臣们对赵充国的理论观点表示怀疑到逐渐理解和认同,说明任何一种理论都有一个被逐步认识和逐步接受的过程。魏相对少数民族出师应有名的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大气和大度,它既体现了汉朝主动改善汉匈关系的积极态度和诚意,也与汉宣帝“信威北夷”的思想比较合拍。萧望之民族关系思想的主要观点,一是反对汉与乌孙和亲,二是“不伐丧”,三是“让而不臣”。尽管“让而不臣”是当时处理汉匈关系的最佳理论,却遭到了丞相黄霸和御史大夫于定国等重臣的普遍反对。由于汉宣帝采纳了萧望之“让而不臣”的理论并积极实践,才使汉朝出现了“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太平和繁荣局面。由此可见,真理并非都掌握在多数人的手中,就如何对待匈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朝见这件事情而言,真理就为萧望之个别人掌握。
马晓丽
关键词:汉宣帝赵充国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相关著作及作者述评被引量:2
2008年
隋唐时期是中国民族关系思想的高度发展和成熟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重要人物编撰了大量的与民族关系思想相关的著作,这些著作既体现了他们对历史和现实民族关系的认识,也为研究民族关系思想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尽管这些人物著述的风格不尽一致,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但从总体来看,这些人物以及他们的著述大都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共同之处:第一,这些人物都是博学之士,都有满腹经纶。博学使他们熟知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对现实的民族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第二,他们著述的出发点大都是为最高统治者提供治理边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信息资料和经验教训,也可以说都是经世致用之作。事实证明,这些著作都在当时处理民族关系中发挥过一定的作用。第三,他们的著作大都引起最高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第四,他们大都有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或工作的经历,对少数民族比较了解,这为他们撰写相关著作提供了方便,也使他们对民族关系有了更加接近实际的感悟和认识。第五,他们大都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因而他们的著作大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马晓丽
关键词:民族关系思想著作隋唐
对拓跋鲜卑及北朝汉化问题的总体考察被引量:7
2012年
从258年拓跋力微迁居盛乐到581年北周为隋所代,拓跋鲜卑及北朝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汉化过程。从北魏皇室始祖到北魏前期,虽有汉化因素,但其主流思想是坚守本民族习俗和文化。北魏中期,积极推行全面汉化政策。北魏后期,部分鲜卑人对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改革进行反思、清算甚至猛烈反扑,曾一度出现了新的鲜卑化倾向。东魏、北齐对汉化政策反扑最为激烈,胡风、胡俗越来越重。西魏、北周虽有胡风、胡俗回潮现象,但幅度较低,范围较窄,主要是对孝文帝以来汉化之路的逐步回归和对民族关系的不断调适,为消灭北齐、统一北方并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马晓丽崔明德
关键词:拓跋鲜卑北朝汉化
试析唐朝文官武将投降安史叛军的原因被引量:2
2000年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的一些文官武将主动投降叛军,在安史叛乱政权中担任要职,为叛军出谋 划策,进一步助长了叛军的嚣张气焰。那些在唐朝有较高政治地位、有相当影响的文官武将主动投降安史叛 军,既是当时政治腐败的产物,又是李林甫、杨国忠压抑、排挤、打击甚至陷害同僚的结果。而从根子上说,是 唐玄宗晚年专以声色自娱和用人不当的结果。就主动投降者本身来说,既是排泄怨气的途径,又是报复唐玄 宗、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人的手段。
马晓丽
关键词:唐朝官员投降
略论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共同性被引量:1
2004年
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在对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坚持民族平等、坚持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方面的认识上,具有许多共同之处。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民族理论之所以会有共性,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民族理论都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属于一个思想体系;二是他们的民族理论都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他们都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强烈使命感;四是他们所面临的诸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大汉族主义等问题基本相同;五是他们所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相同;六是少数民族要求民族平等、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提高教育文化水平的愿望相同。当然,毛泽东、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由于他们所处时代以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不同,加之他们个人经历的差异,其民族理论也有一些差异。
马晓丽
关键词:民族理论
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以吐蕃与唐朝关系为例被引量:6
2009年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其思想由以武力威逼唐朝转变为"渐慕华风",主动表示愿意为唐朝贡献自己的力量。弃隶蹜赞在《请修好表》、《请约和好书》和《献皇帝书》等三份上书中,强调了互信在民族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同为一家"的观点。乞立赞的"三恨",为修复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从吐蕃大相尚结赞与唐朝会盟于清水到平凉劫盟,标志着双方关系的逆转,反映了尚结赞复杂的心路历程。长庆会盟是吐蕃与唐朝关系的重大转折点,可黎可足在盟文中所确立的"偃兵息人"、"患难相恤"的路线,既是对清水之盟"固结邻好,安危同体"的继承和发扬,也成为吐蕃处理与唐朝关系的指导思想。
崔明德马晓丽
关键词:唐朝民族关系思想
《汉唐藩属体制研究》评介
2008年
马晓丽
关键词:边疆民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