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栋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烟台大学学报编辑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5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民族
  • 3篇民国
  • 2篇政府
  • 2篇孙中山
  • 2篇清末
  • 2篇清末民初
  • 2篇历史考察
  • 2篇民初
  • 2篇民国政府
  • 2篇民族思想
  • 2篇民族问题
  • 2篇民族政策
  • 1篇新疆南疆
  • 1篇学科
  • 1篇学科研究生
  • 1篇政权
  • 1篇述论
  • 1篇能力培养体系
  • 1篇主权
  • 1篇主权维护

机构

  • 10篇烟台大学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作者

  • 10篇李国栋
  • 1篇崔明德
  • 1篇马晓丽
  • 1篇刘佳鹏

传媒

  • 4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民族论坛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中国边疆史地...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中国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维护及其启示被引量:5
2014年
中国自古以来拥有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南海诸岛是中国最早发现、命名、经营及开发,并最早且连续行使主权,这在当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民国时期,列强不断侵犯我国南海岛屿及其附近海域,民国政府通过维权与交涉斗争、设治管理与恢复主权、经营开发、图示定名与标示主权等措施积极维护南海岛屿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这都为我国维护南海及其附近海域主权提供了历史和法理依据。中国坚持维护南海"断续线"为中国海上国界线,以"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前提,和平妥善解决南海问题,决不牺牲南海主权国家核心利益,坚决捍卫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主权。
李国栋
关键词:主权维护民国时期
民国政府及国人对20世纪30年代新疆南疆危机认识述论被引量:3
2014年
20世纪30年代新疆南疆分裂政权出现后,随着国内报纸转载国外媒体的报道,引起了国人对新疆南疆危机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撰文发表看法,深刻分析了造成新疆南疆危机的多种因素,呼吁国人关注边疆安全和建设,但却未能完全认清分裂分子的思想来源。而新疆南疆分裂的苗头也没能引起民国政府的重视,民国政府对媒体的报道不置可否,未能及时掌握新疆南疆动态,对新疆南疆分裂活动的认识扑朔迷离,举措无从下手,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李国栋
关键词:民国政府新疆南疆
对南京临时政府民族政策的历史考察被引量:2
2007年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民族政策主要来源于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思想,以民族平等原则为指导,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新型的民族政策;同时发展了孙中山的民族思想,把民族问题纳为民主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使反对民族压迫和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发展起到良好作用。客观地考察这一时期的民族政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李国栋
关键词:南京临时政府历史考察民族政策
民国政府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基本走向被引量:3
2008年
代表资产阶级的民国政府为了自身统治的需要,趋向以法律治理民族,制定了以民族平等、自治、实业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政策,客观上说具有整体系统性、时代发展性和历史进步性等特点;但其阶级本质又决定着其民族政策带有极大的欺骗性、虚伪性和空想性。从根本上讲,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不可能真正解决当时中国的民族问题,最终连同民国政府一起走向失败。
李国栋
关键词:民国政府民族政策民族理论
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例被引量:22
2012年
跨学科、跨专业招收研究生数量不断增长的趋势,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提高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对跨学科录取研究生状况、跨学科报考研究生的动机、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及招收、培养跨学科研究生利弊全面考查和客观分析基础上,通过对研究成果、实施方案及实践成效的梳理,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问题,为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跨学科、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具有三大方面的优势;从国内外教育、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招收和培养跨学科研究生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殊意义;构建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应从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创新培养模式、搭建平台以及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等方面着力;应坚持跨学科人才培养与跨学科科学研究相结合、跨学科人才培养与培育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相结合、校内跨学科导师指导与校外跨学科导师指导相结合以及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要努力实现"六个转变";要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和学术经历的师资队伍;以科研任务锻炼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方法,将研究生尽快带入科研第一线;继续优化、深化和完善"跨学科研究生论坛",使研究生在辩论中产生问题意识。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已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一是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二是学科建设得到了长足进步;三是指导教师在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
马晓丽崔明德李国栋
关键词:跨学科
对孙中山西部建设思想的历史考察
2007年
西部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西部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建设。孙中山在优秀传统爱国精神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了近代以来有识之士对中国西部地区建设的思想;对当时已处于落后状态的西部给予充分的关注,把西部建设纳入振兴中国实业的整体构架之中,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西部建设思想体系。孙中山先生的西部建设思想,在当时未能付诸实施,但给今人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具有明显的现实启迪意义。
李国栋
关键词:孙中山
西姆拉会议及中英交涉
2013年
20世纪初,所谓调解西藏地方与民国中央政府关系的西姆拉会议是英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分裂西藏脱离中国的拙劣行为。西姆拉会议尽管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对民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产生了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近一个世纪以来,境外敌对势力及达赖分裂集团以非法的"西姆拉草约"和"麦克马洪线"为依据,图谋西藏"独立"。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也成为迄今为止仍未解决的中印边界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划定区域也成为中国仅存的陆路未定界中争议最大的一块地方,成为影响中印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桎梏。尽早解决边界问题,已经成为中印两国的共同愿望,中印双方应充分尊重历史事实,以法律为依据,以两国关系大局和两国人民根本和长远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尽早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李国栋
清末民初关于民族问题的论战被引量:1
2007年
清末民初,传统的民族思想愈加不能减轻深重的民族危机,迫使中国人民千方百计地寻求救亡途径。如何处理民族问题成为国人关注的重要议题,以改良派、革命派为主要代表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派别围绕民族问题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民族思想观念顺应时代要求,进行民族革命思想的传播,中国各民族自觉程度、民族意识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李国栋
关键词:清末民初民族思想
清末民初的民族问题与边疆危机——以蒙古、西藏、新疆地区为例被引量:1
2006年
清末民初,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步伐大大加速,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它们利用民族、边疆问题,挑拨中央与地方关系,散布分裂主义,策划“独立”,以达到其侵吞中国边疆领土和分裂肢解中国的目的。共同的命运,促使中国各族人民空前地团结起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领土完整,构成了这一时期民族关系政治纽带的坚实基础。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各族人民在历史上形成的民族凝聚力日益增强,这是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一致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提炼,并成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抵御外侮,共创中华各民族新纪元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团结御侮,共同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者是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并始终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运行的主轴。
李国栋刘佳鹏
关键词:清末民初民族问题边疆危机
论孙中山民族思想的构建、发展及其理论创新被引量:2
2008年
文章首先探讨了孙中山民族思想构建与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一阶段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其次探讨了关于孙中山民族思想中的一些发展与理论创新问题,认为,孙中山对"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一词的内涵与外延、"大同世界"的和谐思想都有一定的发展和创新;最后,考察和剖析了孙中山民族思想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李国栋
关键词:孙中山民族思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