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文

作品数:17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开发区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开发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4篇磁共振
  • 3篇腔隙
  • 3篇腔隙性
  • 3篇腔隙性脑梗死
  • 3篇关节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乳腺
  • 2篇乳腺摄影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数字减影血管...
  • 2篇肿瘤
  • 2篇外伤
  • 2篇弥散
  • 2篇急性

机构

  • 15篇广州开发区医...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张立
  • 15篇高文
  • 12篇刘璋
  • 10篇李玉香
  • 10篇王博
  • 10篇肖海松
  • 10篇林成业
  • 9篇黄智
  • 9篇陆志锋
  • 8篇王潇
  • 2篇叶永胜
  • 2篇陈静
  • 2篇付元
  • 1篇杨薇
  • 1篇文戈
  • 1篇徐莉
  • 1篇郭继文

传媒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血管造影方法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CT、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过程.所有患者均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并予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小动脉瘤破裂所致最多,共12例(60%),其次为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4例(20%)和高血压动脉硬化3例(15%),另外1例(5%)的患者是烟雾病.1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均达致密栓塞.结论 首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是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中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可提高该病诊治水平.
黄智刘璋王博林成业张立李玉香肖海松陆志锋王潇高文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核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MRI与CT在超急性期脑挫裂伤中的应用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比超急性期脑挫裂伤在CT与MR I中的表现特点,探讨MR I在超急性期脑挫裂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超急性期脑挫裂伤患者进行CT与MR I检查,分析超急性期脑挫裂伤在两者中的表现特点。结果 30例患者中,CT检查可显示12例,漏诊18例;MR I可显示30例,优于CT。结论诊断超急性期脑挫裂伤MR I优于CT,MR I的DW I应作为脑挫裂伤常规扫描方法。
黄智刘璋林成业张立李玉香高文肖海松王博陆志锋王潇叶永胜付元
关键词:MRICT脑挫裂伤
腔隙性脑梗死螺旋HRCT加拆薄技术表现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估螺旋高分辨率CT加拆薄技术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08月到2012年05月48例经MR与随访证实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常规螺旋CT、螺旋HRCT加拆薄技术表现。结果常规螺旋CT能发现26例,螺旋HRCT加拆薄技术能发现46例,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大小较常规螺旋CT稍大1-2mm、CT值较低2-4HU,边缘较清晰、位置较准确、数目较多、出现时间较早,并可以区分病灶新旧,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确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螺旋HRCT加拆薄技术表现较常规螺旋CT更准确,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
黄智林成业李玉香刘璋张立肖海松高文陆志锋王博王潇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与沈通氏线不连续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与X线片示沈通氏(Shenton)线不连续及临床特点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筛查1180例婴幼儿的骨盆正位X线片所示沈通氏形态和髋关节临床表现,年龄为5个月~2岁,平均年龄1.1岁。结果 40例(3.4%)婴幼儿的X线片所示沈通氏线不连续,其中2例(2‰)确诊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均表现为左侧、单侧髋关节脱位;20例(1.6%)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临床表现而骨盆正位X线片所示沈通氏线不连续,一侧髋关节沈通氏线不连续11例,两侧髋关节沈通氏线不连续9例,均未患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结论仅以沈通氏线不连续诊断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不可靠。
黄智刘璋林成业张立李玉香高文肖海松王博陆志锋
关键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CT平扫征象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CT平扫征象,提高CT平扫对外伤性脾破裂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经手术证实的48例脾破裂CT平扫表现,以手术所见为金标准,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以双盲法对螺旋CT征象系统性总结,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确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48例中脾实质增大、密度不均匀30例,脾外缘模糊、不连续40例,脾周少许—大量积液48例,脾邻近脏器损伤28例,表现为肝周积液、腹腔及肠间隙积液,左侧脾周肋骨骨折,左下肺创伤性湿肺,左侧胸腔积液,膈肌上抬。敏感性及特异度分别为,90%(43/48)、98%(47/48)。结论左上腹外伤史,脾脏CT平扫表现为脾实质增大、密度不均匀、外缘模糊、不连续、脾周少许—大量积液、肝周积液、腹腔及肠间隙积液,左侧肋骨骨折,左下肺创伤性湿肺,左侧胸腔积液,左膈肌上抬,均提示脾破裂可能,脾及脾边缘不完整,密度不均,为重要直接征象征,脾周积液为重要间接征象,可提高CT平扫诊断外伤性脾破裂准确率。
黄智林成业刘璋张立肖海松高文李玉香
关键词:脾破裂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亚急性期评估患者康复水平的应用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检测各测量参数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53例符合筛选条件的新患脑梗死患者,分别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应用DTI跟踪监测损伤侧病灶区和对称相同脑区的各参数值,包括平均扩散系数(DCavg)、容积比各向异性(VRA)、部分各向异性(FA)和衰减指数(Exat);最后根据MBI评分结果将患者分成康复组和未康复组。结果在急性期两组病灶区VRA值较其对侧均明显下降(P<0.05);亚急性期康复组病灶ROI的VRA值较急性期未见改变,未康复组病灶ROI的VRA值继续降低,与康复组病灶RO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慢性期康复组病灶ROI的VRA值与急性期及亚急性期仍无统计学差异,未康复组病灶ROI的VRA值继续减少,且与康复组病灶ROI之间统计学差异呈扩大趋势(P<0.01)。在急性期两组的Exat值和其对侧ROI相比明显升高(P<0.05);在亚急性期康复组的Exat值明显下降,与其对侧ROI无统计学差异,而未康复组的Exat值下降缓慢,与其对侧ROI和康复组病灶ROI相比仍具有统计学差异;到慢性期康复组的Exat值恢复到正常水平,而未康复组病灶ROI的Exat值下降不多,和其对侧ROI以及康复组的病灶ROI相比仍有差异(P<0.05)。结论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检测的以上个参数值可以综合分析患者的预后是否良好,可以指导脑梗死临床康复治疗进行个性化方案的制定。
张立陆志锋邓福珠邱子维高文
关键词:脑梗死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预后
增强乳腺能谱摄影与常规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比较常规乳腺X线摄影(MG)与对比增强乳腺能谱摄影(CESM)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2020年4月同时完成CESM和MG检查并最终获得病理诊断的74例患者纳入研究,均为女性,年龄22~56岁(41.02±8.24岁)。采用Stenographe Essential全数字化乳腺机,经由上肢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后采用头尾位(CC位)和内外斜位(MLO位),一次压迫高低能曝光,得到低能图像和经过特定算法处理的高能减去低能的减影图像,由3名放射科乳腺专业医师对所得图像进行质量分析并做出影像学诊断,以病理为标准,比较CESM与MG对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差异,并进一步对比两种方法诊断为同一肿瘤分级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结果共40例乳腺恶性肿瘤、42例良性病变。MG在诊断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77.50%、80.95%、79.48%、70.27%及79.07%,而CESM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100%、90.47%、90.90%、100%及95.12%(P<0.05)。MG在诊断乳腺肿瘤分级3~5级中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9.00%、66.70%、86.70%、85.70%及100%,CESM为100%、92.30%、87.50%、90%及100%(P<0.05)。结论CESM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优于MG,尤其是在诊断3级及4A级的肿瘤中。
邱子维高文张立谢艳碧陈静文戈
关键词:乳腺摄影乳腺良恶性疾病
腔隙性脑梗死螺旋CT原始薄层扫描图像与拆薄图像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螺旋CT原始薄层扫描图像与拆薄图像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2年5月48例经MR与随访证实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用螺旋CT行10mm层厚、7mm、5mm、3rnm及1mm不同层厚及相应层距及螺距均为1.0容积扫描,标准算法重建,均采用1mm层厚、1mm间隔进行拆薄重建图像。对各组原始轴位图像与相应拆薄重建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后作统计学对比分析,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确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当扫描层厚在3—10mm层厚时,扫描层厚越薄,拆薄重建所获图像越接近直接薄层扫描原始图像,同时接受X线辐射剂量越多。1mm层厚、层距扫描图像噪声较大,图像质量差,受X线辐射剂量最多。结论:螺旋CT原始薄层扫描图像与拆薄图像有一定相关性,在3—10mm,当扫描层厚越薄,拆薄重建所获图像越接近薄层扫描原始图像,图像质量佳,为实现螺旋CT超低剂量扫描及超薄图像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黄智林成业李玉香刘璋张立肖海松高文陆志锋王博王潇
关键词:脑梗塞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胸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与MRI诊断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胸部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CT和MRI与病理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的9例胸部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结果 9例中位于前纵隔1例,后纵隔3例,中纵隔4例,左肺斜裂1例。临床出现症状者其病灶多位于中纵隔,有2例伴副肿瘤性天疱疮。CT上1例出现灶中央区分支状钙化。MRI上病变与周围分界清晰度更佳。病理上9例均为透明血管型,CT增强除1例表现为不均匀中度强化外,均呈显著强化。结论胸部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与病理之间密切相关,结合较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术前作出诊断。
陆志锋李玉香王博张立刘璋林成业高文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症胸部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结合磁共振常规扫描在恶性肿瘤个体化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结合磁共振常规扫描在制定个体化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方案中的价值。方法:21例拟行肿瘤灌注化疗的病人在术前接受并行WB-DWI结合磁共振常规扫描,通过评价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的显示质量,判断WB-DWI结合磁共振常规扫描用于制定个体化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方案中的价值。结果:行WB-DWI结合磁共振常规扫描并行肿瘤介入灌注化疗术病灶39个,对于WB-DWI及肿瘤部位磁共振常规扫描用于个性化制定DSA肿瘤介入灌注化疗术的价值进行评分后所得平均等级为2.97。结论:DSA灌注化疗术与WB-DWI及肿瘤部位磁共振常规扫描的相互结合,有利于对恶性肿瘤病人综合情况行客观准确的评估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选择。
张立刘璋吴恩柱邱子维王博肖海松高文王潇
关键词:恶性肿瘤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扫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