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圆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乳腺
  • 7篇乳腺癌
  • 7篇腺癌
  • 4篇耐药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2篇多药
  • 2篇多药耐药
  • 2篇阴性
  • 2篇阴性乳腺癌
  • 2篇预后
  • 2篇预后效果
  • 2篇三阴
  • 2篇三阴性乳腺癌
  • 2篇晚期
  • 2篇晚期乳腺癌
  • 2篇后效
  • 2篇OTHER
  • 2篇PROGNO...
  • 2篇BREAST...

机构

  • 10篇浙江省肿瘤医...
  • 3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省中西医...

作者

  • 12篇黄圆
  • 7篇王晓稼
  • 5篇郑亚兵
  • 4篇石磊
  • 3篇邵喜英
  • 3篇黄平
  • 3篇曹文明
  • 1篇孙燕
  • 1篇丁小文
  • 1篇范伟民
  • 1篇王丽丽
  • 1篇楼彩金
  • 1篇高赟
  • 1篇刘丹丽
  • 1篇钱祥
  • 1篇蒋东海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NA exp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varie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other clinicpathologic features
Background:Breast carcinoma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 in females,lymph node status is one of the most...
郑亚兵邵喜英石磊黄平黄圆曹文明王晓稼
关键词:MICRORNASMICROARRAYPROGNOSIS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分析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是大多数恶性血液病根治的基本方法。由于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的高流行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比例高达10%,HBV感染的人群很可能成为HSCT的供受者。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
黄圆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抗病毒药物
文献传递
晚期乳腺癌紫杉类耐药及其新型抗微管治疗
2016年
紫杉类药物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已成为不可避免的棘手难题。伊沙匹隆对经多线治疗包括紫杉类耐药的乳腺癌患者有效。艾日布林用于治疗接受过二线以上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新型抗微管药物有望成为既往接受过紫杉类药物标准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方案。
黄圆刘丹丽王晓稼
关键词:紫杉烷类抗药性微管
MiRNA exp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varie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other clinicpathologic features
Background:Breast carcinoma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 in females,lymph node status is one of the most...
郑亚兵邵喜英石磊黄平黄圆曹文明王晓稼
关键词:MICRORNASMICROARRAYPROGNOSIS
氟维斯群(ICI 182、780)逆转P-gp介导乳腺癌多药耐药的体内外研究
乳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妇科肿瘤,是导致女性肿瘤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阿霉素和紫杉醇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乳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而化疗引起的多药耐药(MDR)是临床肿瘤治疗的一大困境,往往提示疾病预后差。P-糖蛋白...
黄圆
关键词:乳腺癌多药耐药氟维司群
文献传递
中国家族性乳腺小叶癌患者BRCA1/2和CDH1基因胚系突变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乳腺小叶癌具有独特的遗传学背景,目前针对我国乳腺小叶癌人群的遗传学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我国家族性乳腺小叶癌患者BRCA1、BRCA2和CDH1基因的胚系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07-09-28-2014-12-06浙江省肿瘤医院183个家系符合家族性乳腺癌诊断标准,选择其中的乳腺小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测序方法检测BRCA1、BRCA2和CDH1基因所有编码外显子以及内含子和外显子拼接区的突变情况,对比基因组数据库以及in silico分析,明确突变是否为致病性;通过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筛查BRCA1和BRCA2基因大基因组重排情况。结果共有12个家系符合家族性乳腺小叶癌入选标准,所有家系中无胃癌患者。12个家系的乳腺癌先证者接受BRCA1、BRCA2和CDH1基因胚系突变研究。发现2例患者携带BRCA2基因致病性突变,分别为c.5682C>G(p.Y1894X)和c.6359C>G(p.S2120X),突变率为16.7%(2/12)。未发现BRCA1和CDH1基因明显的致病性突变。共有5个新发突变,分别为BRCA1基因c.1537C>G和c.1966A>T、CDH1基因c.1937-13T>C、c.1008+139insAG和c.48+53del13。In silico分析发现,BRCA1基因非同义突变c.1966A>T和CDH1基因c.48+53del13可能具有致病性。在12例家族性乳腺小叶癌患者中未发现BRCA1和BRCA2基因大基因组重排。结论我国家族性乳腺小叶癌患者中BRCA2是常见的遗传易感基因,BRCA1和CDH1突变少见,但由于病例数少,需要大组病例研究予以验证。新发现的BRCA1基因c.1966A>T和CDH1基因c.48+53del13可能与乳腺小叶癌遗传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曹文明高赟丁小文黄圆楼彩金王晓稼
关键词:乳腺小叶癌BRCA1BRCA2CDH1
新型阳离子两亲性人工多肽的体外抗菌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新型阳离子两亲性人工多肽C(LLKK)2C、(LLKK)2C对革兰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革兰阴性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对人大肠癌细胞株HCT116、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试验(MICs)检测C(LLKK)2C、(LLKK)2C对MRSA及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作用,通过体外细胞毒性试验(MTT)检测该系列多肽对人大肠癌细胞株HCT116、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体外细胞毒性,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MRSA细菌经(LLKK)2C处理后形态学变化。结果 C(LLKK)2C、(LLKK)2C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40 mg/L、20 mg/L,对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60 mg/L、75 mg/L。经160 mg/L C(LLKK)2C或(LLKK)2C处理48 h后,HCT116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6.86±5.01)%、(6.36±1.65)%,MCF-7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3.11±5.31)%、(1.99±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08、32.16,P均<0.05)。电镜下观察发现经(LLKK)2C处理的MRSA菌体发生细菌细胞膜结构破坏,内容物渗漏。结论多肽末端经侧链携带游离硫醇基团的L-半胱氨酸残基修饰后,一侧半胱氨酸修饰的(LLKK)2C的体外抗菌及抗肿瘤活性优于双侧末端半胱氨酸修饰的C(LLKK)2C,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非对称性的末端硫醇基团更容易破坏细菌及细胞的细胞膜。
黄圆王晓炜王晓稼
关键词:抗菌抗肿瘤
三阴性乳腺癌预后效果的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本发明关于三阴性乳腺癌预后效果的预测模型及其应用,预测模型为:每个样本的风险评分=0.8959575100676907*CTSD基因表达值+0.02107000891980921*CTSL基因表达值+(‑0.644138...
黄圆王晓稼郑亚兵王晓炜
晚期乳腺癌患者依维莫司治疗后口腔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依维莫司治疗后口腔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5月医院应用依维莫司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92例,对患者口腔进行标本采集,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病原菌进行检测,应用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应用K-B法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发生口腔感染11例,感染率为11.96%;分离出病原菌32株,以厌氧菌居多,23株占71.88%,以口腔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为主,需氧菌9株占28.12%;23株厌氧菌对红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1.30%、78.26%、65.22%,对四环素、头孢曲松及万古霉素的敏感率较高,敏感率均为95.65%。结论依维莫司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后发生的口腔医院感染以厌氧菌为主,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石磊王丽丽孙燕黄圆钱祥
关键词:依维莫司晚期乳腺癌口腔病原菌
粉防己碱抗乳腺癌细胞株多药耐药的作用及抗氧化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抗乳腺癌细胞株多药耐药的作用及可能的抗氧化机制。方法利用亲代BCap37细胞筛选建立的Bads 200乳腺癌耐药细胞为模型,粉防己碱联合紫杉醇处理Bads 200乳腺癌耐药细胞系24、48、72 h,并设正常培养的对照组以及单纯紫杉醇处理的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周期处于各时相的比例;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粉防己碱联合紫杉醇对Bads 200乳腺癌耐药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相关性。与对照组相比,粉防己碱联合紫杉醇作用24、48、72 h后,Bads 200乳腺癌耐药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P<0.01);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逐渐下降,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粉防己碱组细胞iNOS含量下降,而NO、eNOS含量升高。RT-PCR结果与细胞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结果相一致。结论粉防己碱可以抑制Bads 200乳腺癌耐药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增加eNOS表达及抑制iNOS表达有关。
黄圆蒋东海范伟民
关键词:粉防己碱多药耐药抗氧化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