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燕
- 作品数:21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青年、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青年、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深圳市中医院2017-2023年初次确诊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病历数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5 254例,其中青年脑卒中组339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39名作为青年非脑卒中组;4 915例中老年脑卒中数据集中随机抽取300例作为中老年脑卒中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0名作为中老年非脑卒中组。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结果 青年脑卒中组吸烟习惯、饮酒习惯、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烟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占比均高于青年非脑卒中组(P<0.05)。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影响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中老年脑卒中组吸烟习惯、饮酒习惯、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占比均高于中老年非脑卒中组(P<0.05)。饮酒习惯、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是影响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发现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可为不同年龄段人群尤其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个性化的指导预防提供依据。
- 黄聪聪蒋丽娇罗燕王鑫茹卓缘圆饶晓丹
- 关键词:青年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LOGISTIC回归
- 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机制探讨被引量:5
- 2009年
- 林素财廖芳莲罗燕
- 关键词:五苓散肝硬化腹水
- 针刺对Ⅳ型变态反应豚鼠模型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研究针刺对Ⅳ型变态反应豚鼠模型T辅助-1型/T辅助-2型(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应用二硝基氯苯(DNCB)外用激发豚鼠Ⅳ型变态反应模型.进行针刺治疗,观察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浓度变化。结果: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空白组、针刺组均较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空白组较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也较低,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γ-干扰素(IFN-γ)、IL-10水平空白组、针刺组均较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IL- 10的水平空白组最低,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FN-γ/IL-10的值、CGRP浓度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模型组的CGRP浓度显著低于造模前,在经过针刺治疗后浓度显著升高。结论:针刺对Ⅳ型变态反应豚鼠模型有显著的抗Ⅳ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 谢长才许能贵杜亦旭罗燕孙健
- 关键词:针刺疗法TH1/TH2细胞因子
- 浅刺水沟、内关穴对脑梗塞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目的:
研究浅刺水沟、内关穴对脑梗塞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浅刺针法组(Ⅰ组)、常规针刺组(Ⅱ组)、模型对照组(Ⅲ组)、正常对照组(Ⅳ组)。前三组采用...
- 罗燕
- 关键词:浅刺针法脑梗塞内关穴神经细胞
- 针刺作用于脑缺血大鼠模型的研究概况被引量:1
- 2013年
-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近年来人们的各方面压力越来越大而呈增长趋势。脑血管病中75%以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而有80%以上的患者遗留明显后遗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脑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查阅有关实验室研究这方面的文献资料,兹作一综述如下。
- 廖金玲冯枫罗燕
- 关键词:针刺脑缺血大鼠模型
- 电针对大鼠脑缺血灶周围区少突胶质细胞超微结构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区皮层不同时间段少突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针刺治疗脑缺血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组又分为术后1h、1d、3d、7d及21d组5个时间段亚组,6只/亚组。采用改良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电针"百会""大椎"穴,留针30min,1次/d。用透射电镜观察缺血灶周围区皮层的少突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用蛋白标记物A2B5、O4、CNPase分别标记前体少突胶质细胞、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法观测各组大鼠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少突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后肿胀、增多,电针组的少突胶质细胞肿胀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并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增生。模型组A2B5的表达在术后3d、7d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在7d时表达最强,而电针组A2B5的表达在术后1h、3d、7d、21d时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模型组O4的表达在术后1h、1d、3d、7d时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在3d时表达最少,而电针组O4的表达在1d、3d、7d、21d时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CNPase的表达在术后3d、7d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电针组CNPase的表达在术后1d、3d、7d、21d时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减轻脑缺血引起的少突胶质细胞结构性损伤及促进A2B5、O4、CNPase表达,发挥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效应。
- 罗燕廖金玲冯枫雷丽萍许能贵
- 关键词:电针脑缺血少突胶质细胞超微结构蛋白表达
-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缺血灶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7
- 2009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层缺血灶周围区不同时间段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电针治疗脑缺血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90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1h、1d、3d、7d和21d5个时间段小组,每小组6只。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取"百会""大椎"穴,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分别于治疗1h、1d、3d、7d和21d后取材,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段各组大鼠脑皮层缺血灶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活性反应的变化。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后肿胀、增多,电针组的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程度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和电针组GFAP的平均荧光强度在1h时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3、7、21d时,模型组和电针组高于假手术组(P<0.01),尤其是在7d时表达最强;而电针组在各时段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电针可减轻缺血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结构性损伤,下调胶质细胞内GFAP的过度表达。电针改善脑缺血的作用可能与其干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有关。
- 罗燕许能贵易玮杜亦旭
- 关键词:脑缺血电针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少突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区皮层不同时间段少突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针刺治疗脑缺血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组又分为术后1 h,1 d、3 d、7 d及21 d组5个时间段亚组,每个亚组6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改良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大鼠颈内动脉,不予阻塞。电针组取百会、大椎穴,选用疏密波,留针30 min,每天1次;其他2组不予针刺处理。分别于术后1 h,1 d,3 d,7 d和21 d后处死大鼠,进行取材。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各组大鼠缺血灶周围区皮层的少突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用蛋白标记物A2B5,O4,CNPase分别标记前体少突胶质细胞、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用OX42标记小胶质细胞,观测各组大鼠缺血灶周围区皮层的A2B5,O4,CNPase,OX4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少突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后肿胀、增多,电针组的胶质细胞肿胀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并能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增生而抑制小胶质细胞的增生;模型组A2B5,CNPase,OX42的表达在术后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而O4表达明显降低(P<0.01);电针组干预后A2B5,O4,CNPase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OX42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电针可减轻脑缺血引起的胶质细胞结构性损伤,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增生,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增生。从而推测其可能下调了胶质细胞活化后的一系列损伤反应,更有利于发挥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效应。
- 罗燕冯枫廖金玲许能贵
- 关键词:电针脑缺血胶质细胞
- 橘荔散结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西医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给患者身体、精神及经济上都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于是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米非司酮是经实验及临床证明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的药物,但有一定副作用。米非司...
- 罗燕
-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浅刺针法治疗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 范郁山赵彩娇罗燕乐小燕况彦德王琼黄河陈芒华黄尉谭小华吴健文高炜燕乔赟
- 背景:研究表明经络在“体表”可能有其固有的物质基础。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虽多,但实验方案的可重复性及满意疗效的很少,且基本是从深刺和化验指标方面进行观察,而从浅刺及大脑神经功能重建、现代免疫、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研究...
- 关键词:
-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浅刺针法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