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娟
- 作品数:6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子午岭辽东栎、油松、柴松群落生长特征研究
- 子午岭处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带,不论在维持黄土高原生态平衡,调节区域气候,还是在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成为当前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本次研究以子午岭主...
- 胡秀娟
- 关键词:子午岭林区辽东栎林油松林
- 文献传递
- 子午岭林区辽东栎、油松、柴松群落特征及其枯枝落叶层水文效应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子午岭林区辽东栎、油松、柴松3种群落的特征及其枯枝落叶层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1)子午岭辽东栎林除局部林是与其它林木混交外,一般都是纯林;油松林和柴松林常形成以该种群为主的单优群落,但混有少量阔叶树种。(2)子午岭林区油松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而柴松林物种不丰富;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这3者的多样性指数呈现出由低到高的特点。(3)子午岭辽东栎林、油松林、柴松林的枯落物蓄积量分别为32.65,48.95和47.30t/hm2。(4)辽东栎、油松、柴松枯枝落叶最大拦蓄量分别为50.93,70.15和61.68t/hm2。
- 胡秀娟程积民万惠娥
- 关键词:子午岭林区群落特征枯枝落叶层水文效应
- 子午岭森林群落中草本植物的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通过随机采样法,将子午岭3种类型森林林下草本植物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及变化差异与北山阳坡作对照分析,研究了子午岭不同林型下草本植物生长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下及北山阳坡物种数量在21~34种之间,与北山阳坡草本植物物种数较接近的是油松林;3种林下草本植物的高度、盖度与北山阳坡差异极显著,各森林类型间无明显差异;北山阳坡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林下存在明显差异;对草本植物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发现,各林下及北山阳坡物种间呈显著正相关的物种对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辽东栎林>北山阳坡>油松林>柴松林。总体来说,林下草本植物分布较少,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这是由林下郁闭的环境造成的,相对而言,合理种植,抚育的人工油松林和演替顶级的辽东栎林下草本植物种类和数量都有所改善。
- 范文娟程积民张继敏杨晓梅孟蕾韩娟娟胡秀娟
- 关键词:森林群落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
- 黄土高原子午岭人工油松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被引量:20
- 2010年
- 为准确估计子午岭林区人工油松林群落的碳库分配特征,运用湿烧法对该群落空间尺度上的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各层次碳储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林群落平均含碳率为0.4462,空间尺度上各层次差异显著;整个油松林碳储量为7.6498Tg(1Tg=106t),储碳密度为164.55t/hm2,各层碳储量依次为:土壤>乔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从而呈现空间分配不均的特征。此外,子午岭人工油松林林龄在20a,生长进入中期,林相整体生长旺盛,此阶段若对林木实施规范的人工抚育管理措施,将使其具有较大的碳吸存潜力。
- 孟蕾程积民杨晓梅韩娟娟范文娟胡秀娟
- 关键词: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碳密度碳储量
- 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辽东栎种群分布格局及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18
- 2010年
- 辽东栎是子午岭地区主要的优势森林树种,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子午岭林区辽东栎林种群分布格局及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为其合理保护和经营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1)辽东栎随取样面积的增大,种群聚集度呈现出小→大→小的趋势;随林龄的增加,种群由聚集分布趋向随机分布。(2)子午岭辽东栎林除局部林是与其他林木混交外,一般都是纯林,形成乔灌草的典型垂直结构。(3)子午岭林区辽东栎林物种较为丰富且分布均匀,多样性大。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三者的多样性指数呈现出由低到高的特点。(4)林下幼苗的更新情况并不是太好,幼苗更新数量为80-210株·hm^-2,且随外部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 胡秀娟程积民杨晓梅范文娟孟蕾韩娟娟
- 关键词: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辽东栎群落特征
- 子午岭辽东栎群落碳储量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通过对黄土高原子午岭辽东栎林群落的碳储量进行研究,目的是为黄土高原森林碳储量提供基础数据,并借助本次研究探究能较准确估算黄土高原碳储量的方法。土壤碳密度采用积分法和分层法2种估算方法,验证了积分法在估算土壤碳储量上的准确性和方便性。乔木层采用相对生长模型,以实测75株解析木生物量的值作为基础数据,建立辽东栎单株林木各组分生物量与树高、胸径的回归方程,推算出整个辽东栎林各器官的生物量,从而算出其碳储量。结果表明,土壤积分法能够较好的估测碳储量。土壤碳储量分别是109.794 9 t.hm-2(90 cm分层法)和111.938 t.hm-2(100 cm积分法);乔木层、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的碳储量分别是53.452 9、2.700 5、4.482 7、5.243 9 t.hm-2,得出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乔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最后引出辽东栎能够与真菌形成菌根共生体,菌根在辽东栎林的固碳作用可能为碳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
- 韩娟娟程积民万惠娥杨晓梅孟蕾范文娟胡秀娟
- 关键词:植被土壤碳储量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