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萍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前胃癌
  • 2篇胃癌
  • 2篇小鼠
  • 2篇小鼠前胃癌
  • 2篇抗体
  • 2篇克隆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德国小蠊
  • 1篇多克隆
  • 1篇多克隆抗体
  • 1篇血清
  • 1篇血清AFP
  • 1篇岩藻糖
  • 1篇岩藻糖苷酶
  • 1篇银染
  • 1篇原核表达
  • 1篇杂交瘤
  • 1篇鼠肝
  • 1篇酸性磷酸酶

机构

  • 5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烟台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5篇邢文会
  • 5篇张红绪
  • 5篇刘丹丹
  • 5篇胡萍
  • 2篇宋焱艳
  • 2篇冯强
  • 1篇李春梅
  • 1篇胡庚熙
  • 1篇贾孟
  • 1篇孔祥会
  • 1篇张怡
  • 1篇卢萍

传媒

  • 4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用差异显示反转录PCR银染技术研究小鼠前胃癌相关基因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以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NSEE)作为诱变剂建立NIH小鼠前胃癌动物模型,研究小鼠前胃癌差异表达基因,探索细胞癌变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mRNA差异显示(DDRT-PCR)、反向Northern点杂交、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对其癌变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得到5条在小鼠前胃正常对照组织、癌变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筛选后,对其中3个差异条带进行DNA序列测定,有1个与已知基因Tpt1高度同源,2个与同1基因片段AK085193.1高度同源.提示这2个基因与小鼠前胃癌的形成有关.
张红绪卢萍刘丹丹邢文会胡萍
关键词:小鼠前胃癌差异表达基因MRNA差异显示
德国小蠊Bla g 2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RT-PCR技术扩增德国小蠊Blag2基因,将其克隆进pET-41b载体.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GST-Blag2蛋白,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得到相对分子量约74kDa的融合蛋白.通过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的GST-Blag2蛋白,并以此表达产物制成油乳剂疫苗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测得抗体效价达到1∶300000.Western印迹表明抗体有较高的特异性,可分别与GST-Blag2融合蛋白和德国小蠊变应原浸提液反应.Blag2在大肠杆菌中的成功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德国小蠊过敏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帮助.
张红绪邢文会刘丹丹胡萍杨萍
关键词:BLA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血清AFP、CEA、SF、AFU和T_3、T_4、IGF-Ⅱ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用DENA作诱癌剂,建立SD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自诱癌之日起,分别于14、28、56、77 d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血清铁蛋白(SF)、甲状腺激素(T3、T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用速率法检测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结果显示,在大鼠肝癌变进程中,其血清AFP、CEA和SF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在所有的大鼠中均未检测到AFU;T3在14 d高于对照组(P<0.01),之后急剧下降,28、56、77 d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T4在28 d达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后开始下降,但在56 d仍高于对照组(P<0.01),77 d低于对照组(P<0.01);在诱癌过程中IGF-Ⅱ均高于对照组(P<0.01)。认为T3、T4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IGF-Ⅱ作为肝癌前病变的警示信号可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张红绪宋焱艳冯强刘丹丹张怡贾孟邢文会胡萍
关键词:肝癌前病变Α-L-岩藻糖苷酶
抗Der p 2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建立Der p 2(屋尘螨Ⅱ类变应原)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分泌的Der p 2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方法:用重组Der p 2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和3次克隆化,制备出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Western blot法确定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和亚类、相对亲和力、特异性,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高效价Der p 2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86为IgG1类,1G11、4B1为IgG2a类.间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效价为10^4~10^5,腹水效价为10^5~10^6.Western blot试验证明3株单抗与Der p 2蛋白均有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3株抗Der p 2的单克隆抗体,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为进一步建立Der p 2蛋白检测和纯化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张红绪胡萍胡庚熙刘丹丹邢文会
关键词:P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融合
HSP70与ACP在小鼠前胃癌及大鼠胃癌癌变过程中表达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本实验分别用NSEE(N-Nitrososarcosineethylester)和MNNG(N-Methyl-N-nitro-ni-trosoguanidine)作为诱变剂建立NIH小鼠前胃癌动物模型和Wistar大鼠胃癌早期动物模型,探讨HSP70和酸性磷酸酶在小鼠前胃癌及大鼠胃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在癌变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处死实验动物,分别取小鼠前胃及大鼠的胃,并将两种材料各分为2部分,一部分作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一部分作电泳和免疫印迹.对小鼠前胃癌及大鼠胃癌癌变过程中细胞形态的改变,HSP70和ACP的表达进行跟踪研究.结果:(1)在小鼠前胃癌癌变过程中,HSP70的表达在给药后14 d,28 d增强,42 d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对照组,此后HSP70表达依次增强,且总变化趋势为增强;ACP活性随癌变进程也呈递增趋势.(2)在大鼠胃癌癌变过程中,HSP70在21 d表达较高,然后恢复至正常,在105 d以后逐渐增高;ACP的表达与HSP70一致.细胞形态的变化与HSP70、ACP的表达呈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结论:在诱发NIH小鼠前胃癌及Wistar大鼠胃癌的过程中,HSP70、ACP的表达均呈升高趋势,同时与组织细胞形态的改变相对应.
张红绪刘丹丹邢文会胡萍孔祥会李春梅冯强宋焱艳
关键词:NIH小鼠WISTAR大鼠酸性磷酸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