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瑞霞

作品数:22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安徽省人才开发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原花青素
  • 6篇花青素
  • 6篇红茶
  • 5篇审评
  • 5篇籽壳
  • 5篇感官
  • 5篇感官审评
  • 5篇茶籽
  • 5篇茶籽壳
  • 3篇红茶菌
  • 3篇白茶
  • 2篇学成
  • 2篇饮料
  • 2篇色差
  • 2篇适制性
  • 2篇汤色
  • 2篇统计分析
  • 2篇喷雾干燥
  • 2篇喷雾干燥机
  • 2篇萎凋

机构

  • 14篇丽水职业技术...
  • 10篇安徽农业大学
  • 6篇丽水市农林科...
  • 2篇丽水市农业科...
  • 1篇丽水学院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丽水市农业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2篇董瑞霞
  • 7篇李立祥
  • 3篇施林妹
  • 2篇张桂敏
  • 2篇柴红玲
  • 2篇邢志强
  • 2篇郑生宏
  • 2篇胡贤春
  • 2篇陈国宝
  • 2篇吴全聪
  • 2篇吴芳英
  • 1篇方世辉
  • 1篇徐瑞瑞
  • 1篇夏英英
  • 1篇应俊辉
  • 1篇梅玉
  • 1篇周天山
  • 1篇陈兵红
  • 1篇蒋其忠
  • 1篇王人悦

传媒

  • 5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茶业通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茶叶
  • 1篇茶叶科学
  • 1篇中国茶叶加工
  • 1篇丽水学院学报
  • 1篇茶叶学报
  • 1篇第四届海峡两...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蜡梅属药食兼用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由蜡梅属植物干燥叶制成的药食兼用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在我国浙江、江西、安徽等多省份均有饮用。本文阐述了两种主要的蜡梅属药食兼用茶柳叶蜡梅和山蜡梅的营养成分、挥发油、黄酮及香豆素等成分,并从体内外实验、临床研究等方面总结其药理活性,以期为蜡梅属药食兼用茶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董瑞霞潘俊杰金叶方洁施林妹程科军
关键词:柳叶蜡梅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茶籽壳原花青素柱分离条件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的柱分离实验,筛选出大孔吸附树脂HPD200A对茶籽壳原花青素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通过动态吸附与解吸的柱分离实验,考察了上样流速、pH值、洗脱流速、洗脱液pH值、洗脱液浓度等因素对大孔吸附树脂HPD200A吸附及解吸花青素(PC)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条件下的检测指标,随考察因子的梯度变化而有符合理论规律的变化。综合生产效益及影响因素,柱分离条件采用上样液pH值5.0、上样流速1.50mL/min上样;用pH值7.0的体积分数20%和60%乙醇水溶液以0.50mL/min的流速分步洗脱,并得到纯度分别为97.22%和76.46%的原花青素物质。
董瑞霞李立祥
关键词:茶籽壳原花青素解吸
茶籽壳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参数的研究被引量:21
2008年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进行茶籽壳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参数研究。研究表明,在材料粉碎度80目、提取时间30 min、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料液比为1∶6和提取2次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董瑞霞李立祥张桂敏邢志强
关键词:茶籽壳原花青素超声波
不同硒态小鼠转录组分析及儿茶素EGCG对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硒以硒代半胱氨酸的形式插入到机体蛋白中形成含硒酶或含硒蛋白,从而实现各种必需的生理功能,缺硒会导致硒蛋白水平下降甚至氧化还原态失衡。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绿茶中含量最丰富且生物活性最强的儿茶素。在不同的...
董瑞霞
关键词:硒元素代谢组学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抗氧化防御系统
文献传递
红茶汤色分析
本文采用色差分析和感官审评的方法对九种红茶汤色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品茶师间对红茶评分与评价呈现较高度一致,差异性较小。色差分析红茶汤色各组间明亮度(L*)、茶汤红度(a*)和茶汤黄度(b*)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亦存在差异...
李立祥王人悦董瑞霞黄南山
关键词:红茶色差汤色感官审评统计分析
文献传递
陶瓷膜过滤及原料配比对速溶红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分别选用0.8、0.5、0.2、0.1μm 4支不同孔径的陶瓷膜管,在0.2 MPa、20℃条件下过滤红茶茶汤,所得滤液经浓缩、喷雾干燥,制得速溶茶粉。结果显示,以孔径为0.2μm陶瓷膜管最适合。文中还对加工速溶红茶的原料中加入绿茶的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原料中绿茶比例的增大,产品的品质先是提高后是下降,以在加工速溶红茶的原料中加入20%的绿茶效果最佳。
周天山方世辉夏英英董瑞霞
关键词:速溶红茶陶瓷膜过滤
不同月份食凉茶品质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以5至10月份采摘的食凉茶(柳叶蜡梅)鲜叶为原料,利用蒸青绿茶加工方式制作茶制品,通过感官审评法和成分化学分析法评价了不同月份食凉茶的品质特征,结果表明:5月、6月和9月份食凉茶感官审评综合得分高于其他月份(均在85分以上);在内含成分方面,10月份食凉茶水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8.0±0.2)%和(11.0±0.4)mg/g;9月份食凉茶总多酚、总黄酮和总儿茶素类物质等主要功效成分含量均最高,分别为(35.6±0.4)mg/g、(18.75±0.12)mg/g和(10.83±1.04)mg/g。不同月份食凉茶中均含有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等7种黄酮类物质,其中山柰酚-3-O-芸香糖苷为主体成分;食凉茶儿茶素类物质种类随着月份增加而逐渐丰富,总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和儿茶素为主体成分。研究结果为蜡梅属植物茶饮的深度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董瑞霞张雪波应俊辉应俊辉陈正道吴芳英
关键词:柳叶蜡梅感官审评化学成分
绿茶汤色分析被引量:26
2005年
采用色差分析和感官审评的方法对10种绿茶汤色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品茶师间对绿茶评分与评价呈现较高度一致,差异性较小。色差分析绿茶汤色各组间明亮度(L)、茶汤绿度(a)和茶汤黄度(b)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亦存在差异;但绿茶汤色各组间色差衍生指标a/b具有高度一致性。统计分析显示:品茶师茶汤评分与茶汤明亮度(L)和茶汤黄度(b)相关性较小,与茶汤绿度(a)相关性较大;而与色差衍生指标a/b达极显著相关。应用逐步回归对色差的衍生指标色相(a/b)进行绿茶汤色感官评分表征,相关性均达极显著,其决定系数均可达80%以上。应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对色差亮度(L值)和色差的衍生指标色相(a/b)进行绿茶汤色感官评分表征,相关性均达显著以上,其决定系数均可达95%以上。文中还对绿茶汤色的表述进行了讨论。
李立祥梅玉常珊董瑞霞
关键词:绿茶色差汤色感官审评统计分析
丽水茶叶主栽品种白茶适制性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以浙江省丽水市的茶叶主栽品种为原料,探讨不同品种的白茶适制性研究。通过生化成分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对不同品种(‘乌牛早’、‘白叶一号’、‘龙井43’)白茶适制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丽水的3个品种中‘乌牛早’的综合品质得分最高,其次是‘龙井43’,‘白叶1号’得分最低。
邵静娜葛国平董瑞霞娄艳华疏再发刘瑜何卫中
关键词:白茶适制性
红茶菌固体饮料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菌固体饮料的加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①茶汤配制;②接种;③发酵;④离心;⑤灭菌;⑥喷雾干燥:在浓缩液中加入麦芽糖糊精助干剂混合均匀后;用喷雾干燥机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50~180℃,出风温度70~...
董瑞霞陈国宝吴全聪郑生宏胡贤春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