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兰平

作品数:382 被引量:1,403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7篇期刊文章
  • 88篇会议论文
  • 13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6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2篇细胞
  • 262篇造血
  • 261篇干细胞
  • 256篇造血干细胞
  • 254篇造血干
  • 198篇干细胞移植
  • 189篇造血干细胞移...
  • 169篇基因
  • 159篇异基因
  • 139篇异基因造血干...
  • 118篇移植后
  • 89篇白血
  • 88篇白血病
  • 79篇急性
  • 77篇异基因造血干...
  • 66篇抗宿主病
  • 65篇移植物抗宿主
  • 65篇移植物抗宿主...
  • 65篇植物抗宿主病
  • 63篇淋巴

机构

  • 370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道培医...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航天中心医院
  • 2篇北京市第六医...
  • 2篇郑州市第三人...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377篇许兰平
  • 335篇黄晓军
  • 237篇刘开彦
  • 186篇刘代红
  • 179篇张晓辉
  • 166篇王昱
  • 166篇陈欢
  • 160篇陈育红
  • 150篇韩伟
  • 80篇王景枝
  • 69篇王峰蓉
  • 66篇闫晨华
  • 64篇孙于谦
  • 63篇陆道培
  • 48篇莫晓冬
  • 46篇陈瑶
  • 44篇张耀臣
  • 38篇张圆圆
  • 37篇常英军
  • 33篇江倩

传媒

  • 103篇中华血液学杂...
  • 51篇中华内科杂志
  • 2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8篇中国实用内科...
  • 14篇北京大学学报...
  • 12篇中华医学会第...
  • 9篇临床血液学杂...
  • 7篇中华器官移植...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6篇第12届全国...
  • 4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国真菌学杂...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华医学信息...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第11次中国...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3篇2024
  • 19篇2023
  • 14篇2022
  • 8篇2021
  • 9篇2020
  • 10篇2019
  • 11篇2018
  • 19篇2017
  • 18篇2016
  • 17篇2015
  • 14篇2014
  • 21篇2013
  • 23篇2012
  • 27篇2011
  • 19篇2010
  • 41篇2009
  • 12篇2008
  • 33篇2007
  • 7篇2006
  • 20篇2005
3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于我所进行 HSCT 的患者148例,按照我国 IFI 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诊断 IFI 的患者共52例,其中确诊者35例,拟诊者17例。其发生时间为移植后2~400d,中位时间为62d。确诊 IFI 在移植后3、6个月及1年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5.6%、42.5%、48.9%。根据多因素分析,早期 IFI 的危险因素为:Ⅲ~Ⅳ度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及巨细胞病毒感染;晚期 IFI 的危险因素为:广泛型慢性 GVHD和激素的长期应用。结论具有较多危险因素的 HSCT 受者更易发生 IFI,而避免或减少上述危险因素是预防 IFI 的有效方法。
许兰平纪宇刘代红陈育红韩伟刘开彦黄晓军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侵袭性真菌感染
HLA不合/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淋巴细胞重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HLA不合/单倍体相合骨髓和外周血混合移植后淋巴细胞重建的规律以及早期淋巴细胞重建对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对象和方法:动态观察206例行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HLA不合/单倍体相合骨髓和外周血混合移...
常英军许兰平刘代红刘开彦韩伟陈育红黄晓军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重建
去甲万古霉素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去甲万古霉素静脉用药的HSCT住院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的关系、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观察疗效。结果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共入选病例95例,其中可进行临床和实验室安全性评价者93例。出现不良反应者共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其中肾功能损害7例(7.5%)、肝功能损害4例(4.3%)、肝肾损害伴血尿者1例(1.1%)、肠道菌群失调1例(1.1%)、耳鸣1例(1.1%)、血栓性静脉炎1例(1.1%)。年龄≥45岁,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膦甲酸钠)都是造成肾脏损害的高危因素。而以上因素均不是肝脏损害的高危因素。可评价疗效的81例中,47例有效,总有效率58.0%。结论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HSCT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膦甲酸钠)易发生肾脏损害。
石红霞许兰平刘代红陈育红王昱韩伟刘开彦黄晓军
关键词:去甲万古霉素造血干细胞移植
Th17及Tc17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正>目的:探讨分泌IL-17的T细胞(Th17、Tc17)在G-CSF动员的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1例行异基因骨髓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入组,利用流式细胞...
徐玲玲赵翔宇许兰平刘代红刘开彦黄晓军
文献传递
缬更昔洛韦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缬更昔洛韦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患者巨细胞病毒(CMV)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1至7月行HSCT的19例移植后CMV血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移植后应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定期进行病毒DNA监测,CMV-DNA阳性,定量〉6.0×10^2拷贝/ml的患者应用缬更昔洛韦900mg 2次/d诱导治疗14d,然后900mg 1次/d维持治疗14d。结果HSCT后发生CMV血症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第40(20~83)天,诊断时CMV—DNA中位数3.346×10^3(9×10^2-4.2×10^5)拷贝/ml。缬更昔洛韦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14d转阴率84.2%。治疗前后CMV—DNA每日降低中位数0.084(0.045~0.25)log10拷贝·ml^-1·d^-1。常见不良反应为贫血、血小板下降和白细胞减少,且多为轻度;随访6个月无1例发展至CMV病。结论缬更昔洛韦用于治疗HSCT后患者CMV血症安全有效。
王昱黄晓军许兰平刘代红陈育红韩伟王婧刘开彦
关键词:缬更昔洛韦巨细胞病毒感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以多发浆膜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相关的多发性浆膜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1月进行allo—HSCT治疗的138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100d后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中或大量的多浆膜腔积液且排除感染、肿瘤复发、药物等因素导致的患者进行详细研究。结果1385例患者中有911例患者诊断为cGVHD,其中局限型327例(35.8%),广泛型198例(21.7%)。28例患者出现浆膜腔积液,感染导致的9例,低蛋白血症或肝硬化所致单纯腹腔积液6例;特发性或药物损害导致的单纯少量心包积液7例,复发所致2例。最终有4例患者符合入选条件。这4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接受了同胞相合移植。积液多为漏出液或介于渗漏之间,往往迁延反复,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cGVHD。小剂量激素治疗有一定疗效,目前均长期生存。结论移植中晚期后的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的多浆膜腔积液可以是cGVHD的一种少见表现形式。
陈育红许兰平陈欢刘代红王景枝刘开彦黄晓军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浆膜腔积液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被引量:2
2010年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而aGVHD主要是临床诊断,表现并不特异,所以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aGVHD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作一综述.
许兰平黄晓军
关键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0例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3年
目的评估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次移植)治疗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998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行二次移植的7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70例患者中男49例,女21例,二次移植时中位年龄为31.5(3~61)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其他16例;30例患者在二次移植时更换供者,40例未更换供者。首次移植后中位复发时间为245.5(26~2905)d。1例患者二次移植后原发病持续未缓解未获得粒细胞植入,其余69例患者均获得粒细胞植入。62例(88.6%)患者获得血小板植入,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93.1±4.7)%、(86.0±5.7)%(P=0.636)。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二次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4.0±10.3)%、(37.0±7.8)%(P=0.053),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分别为(19.4±7.9)%、(31.3±7.5)%(P=0.227),移植后100 d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为(9.2±5.1)%、(6.7±4.6)%(P=0.648),1年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6.7±11.4)%、(65.6±9.1)%(P=0.031)。二次移植后中位随访767(271~4936)d,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二次移植后2年累积复发率(CIR)分别为(52.6±11.6)%、(62.4±11.3)%(P=0.423),总生存率分别为(28.3±8.6)%、(23.8±7.5)%(P=0.643),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8.3±8.6)%、(22.3±7.7)%(P=0.787)。二次移植前原发病完全缓解组(29例)、未缓解组(41例)移植后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6.4±10.4)%、(11.0±5.2)%(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移植后早期复发(≤6个月)及二次移植前原发病未获得完全缓解是影响二次移植后复发、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更换供者对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二次移植的主要结局没有影响。
韩婷婷刘阳陈瑶张圆圆付海霞闫晨华莫晓冬王峰蓉王景枝韩伟陈育红陈欢孙于谦程翼飞王昱张晓辉黄晓军许兰平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复发
两种rHG-CSF动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随机临床研究
<正>目的:比较两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惠尔血和特尔津,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动员疗效。方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52例,HLA配型全相合的同胞供者52例,随机采用两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张晓辉黄晓军刘代红刘开彦韩伟陈欢王峰蓉陈育红王景枝赵婷王昱许兰平
文献传递
血浆中吲哚2,3双加氧酶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免疫抑制作用
<正>目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而要达到早期、快速并能准确诊断的目的,仅依靠临床表现有一定困难,因此需要找到一些与aGVHD发生发展...
赵晓甦刘开彦刘代红许兰平陈欢黄晓军
文献传递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