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广明
- 作品数:34 被引量:17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 加热温度对热轧复合钛/不锈钢板结合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3年
-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加热温度分别为800、850、900、950℃的纯钛TA2与304L不锈钢的压缩复合实验,并从中选取最佳加热温度进行了热轧复合实验。利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XRD物相分析等手段对复合界面处的微观形貌、元素的扩散及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界面的剪切强度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TA2/304L界面处生成了σ相、σ′相、FeTi、NiTi和CrTi4等金属间化合物。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增加。界面剪切强度随金属间化合物厚度增加而减小。加热温度为850℃时,热模拟试样获得最佳结合性能,热轧复合实验获得的钛/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的剪切强度达到215MPa。
- 王光磊骆宗安谢广明王立鹏赵昆
- 关键词:热轧复合钛不锈钢复合板金属间化合物
- 高强铝合金特厚板的真空轧制复合制备技术被引量:4
- 2021年
- 为解决高强铝合金特厚板的心部偏析、疏松、气孔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强铝合金特厚板的制备方法,即基于真空搅拌摩擦焊的热轧复合技术.该技术的流程包括:铝合金坯料表面清理、利用自主研发的真空搅拌摩擦焊机进行坯料封装及复合坯料的热轧和热处理.在0.01 Pa真空度下对7050高强铝合金进行焊接封装,然后在450℃和75%总压下率下进行轧制复合,最后对复合板进行固溶+时效处理.分析发现,复合界面无任何裂纹、气孔等缺陷,原始界面消失,两侧金属融为一体,界面仅分布少量细小的MgO颗粒.界面剪切强度达266 MPa,达到基材的99%,界面实现了优异的冶金结合.
- 谢广明周立成骆宗安王国栋
- 关键词:铝合金特厚板
- 真空制坯热轧钛/钢复合板工艺及性能被引量:17
- 2019年
- 钛/钢复合板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真空制坯热轧复合法(VRC)是制备高性能钛/钢复合板的有效工艺。介绍了钛/钢复合板制备工艺的国内外现状和工艺特点。依托863重点项目"钛/钢复合板研究与生产技术开发"和十三五重大课题"容器板轧制复合原理与关键技术",利用真空制坯热轧复合法(VRC)在实验室和钢厂进行了一系列钛/钢复合板的轧制试验,对复合板的界面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室制备的钛/钢复合板,界面生成了明显的TiC层,未发现氧化物等杂质,断口有大量韧窝生成,复合界面平均拉剪强度达到了230 MPa。钢厂试生产的钛/钢复合板,宽幅达到3 500 mm,界面生成连续的β-Ti层,拉剪断口未检测到氧化物,拉伸、冲击、弯曲等力学性能均满足国家标准,剪切强度均在196 MPa以上,已达国内领先水平。
- 骆宗安杨德翰谢广明曾周燏王明坤刘照松
- 关键词:电子束焊接力学性能
- 不锈钢覆层尺寸效应对复合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不锈钢覆层钢筋是将韧性、抗腐蚀性高的不锈钢材料与强度较高的碳钢材料通过复合技术制成优异性能互补的复合产品,其不仅可以应对复杂的腐蚀环境,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不锈钢复合钢筋在三辊孔型中的连续轧制过程,分析覆层厚度分别为1.5 mm、2 mm、2.5 mm复合金属变形规律以及覆层尺寸效应在轧制过程中对协调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轧制温度为1150℃,压下率33%的变形条件下,金属之间的平均径向应力远超过不锈钢金属的变形抗力,界面金属已实现初步结合;且当不锈钢覆层厚度≥2 mm时,覆层与芯部之间的空洞和耳子等缺陷有了明显的改善,说明较大的覆层厚度能够有效抑制壁厚不均匀性,提高产品复合质量。
- 刘鑫帅美荣常彬彬谢广明
- 关键词:有限元模拟尺寸效应
- 高性能钛/铝复合板的关键制备技术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研究TA2纯钛/6061铝合金复合界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以及热处理对复合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在1×10^(-2)Pa高真空度下,对钛/铝复合坯进行搅拌摩擦焊封装,并在轧制温度为426℃和总压下率为80%下进行热轧复合;然后,对复合板进行T6热处理,即在540℃固溶及177℃时效5 h。随后,对热处理前后的复合界面进行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明确元素扩散机制,并对复合板进行拉剪性能测试。结果热轧后复合板的界面平直,无气孔、裂纹等缺陷,界面剪切强度为94.2 MPa。热处理后复合板铝基体力学性能提高,界面剪切强度达141.2 MPa。结论采用真空轧制复合技术制备出了板形好、无缺陷的钛/铝复合板,经T6热处理后,钛/铝复合板的界面结合性能大幅改善,提高约50%。
- 郭胜王丰睿骆宗安邬早勤曾周燏谢广明
- 关键词:热轧复合T6热处理
- 宽厚板轧机传动轴虎口裂纹产生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通过对轧机传动轴虎口裂纹分析,发现裂纹首先在传动轴虎口内壁形成,在后期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生疲劳扩展,最终产生脆性断裂。金相组织观察结果表明:裂纹周围组织主要为属于脆性组织的淬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偏少,说明回火工艺不合理;存在残余组织应力,易于在使用过程中开裂。轧制过程中咬钢瞬间电流达到7069 A,比额定电流3096 A高出2倍以上,说明轧制过程中存在主传动轴瞬间冲击载荷过载现象。
- 吴军邬早勤谢广明王磊
- 关键词:传动轴脆性断裂冲击载荷
- 轧制工艺对真空轧制复合钢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1年
- 在不同的总压下率下,对两块尺寸和成分状态相同的连铸坯进行真空轧制复合,以得到特厚复合钢板。分析了总压下率对复合板的界面组织和Z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压下率10%下,复合板界面存在条状缺陷,利用原位观察法和能谱分析证实该缺陷由Al-Si-Mn氧化物和孔隙组成。当总压下率超过30%后,缺陷中孔隙消失,氧化物逐渐被细化,当总压下率达到70%,界面氧化物几乎消失。随着总压下率的增加,复合板的Z向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显著增加。总压下率为10%时,复合板断裂在界面且为脆性断裂,伸长率很低;总压下率70%时,复合板断裂在母材且为韧性断裂,伸长率和Z向抗拉强度最高。
- 谢广明骆宗安王国栋
- 热处理工艺对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利用真空轧制复合工艺制备了N08367/Q345R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分析了热轧、淬火和回火工艺下复合板组织演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板经热处理后,基材脱碳区明显增大;淬火状态下覆材侧由于C元素扩散导致χ相和晶间碳化物析出,亚稳态χ相回火后分解为更多晶间碳化物;界面Cr,Ni,Mo及C元素互扩散,形成明显的界面马氏体区.回火后界面残余应力降低,界面马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650℃回火条件下,界面发生新晶粒的形核、生长和再结晶,使界面形成与基体晶粒取向一致的共同晶粒.复合板界面剪切强度均超过350 MPa,650℃回火处理的复合板基材强度、塑性及韧性均可满足国标要求.
- 王明坤骆宗安曾周燏谢广明
- 关键词:剪切强度
- 特厚钢板复合轧制工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8
- 2009年
- 采用连铸坯直接轧制生产特厚钢板时,由于压缩比的限制,成品的厚度受到极大限制,很难生产产品厚度超过100mm的高质量特厚钢板。文中介绍了复合轧制生产特厚钢板的实验方法、工艺过程以及实验分析结果,包括复合界面金相组织观察、Z向抗拉强度及拉伸曲线、拉伸样断面收缩率、断口扫描分析、超声波探伤等。从金相组织看,界面结合率约99%~100%,从金相图片上已经找不到复合界面;Q345复合钢板的Z向平均抗拉强度为445MPa,平均断面收缩率为54.13%,拉伸试样在微观上表现为韧性断裂。从超声波探伤结果看,未出现明显缺陷回波。
- 骆宗安谢广明胡兆辉贾涛王国栋王黎筠
- 关键词:特厚钢板电子束焊接
- 层状金属界面空洞的形成与演化
- 2022年
- 异种金属在复合变形过程中由于金属特性差异以及塑性变形不同步,在界面处极易产生空洞缺陷,而空洞的形成和演化对于双金属间界面结合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采用有限元仿真技术模拟了不同张力系数下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筋变形过程中空洞的发展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4道次三辊“切线”孔型中,位于辊缝区域的金属为自由变形;在变形初期覆层金属产生翘曲,此时芯部金属的宽展较小,逐步形成界面空隙及空洞;微张力轧制促使空洞在第2道次中进一步扩大,然而微张力能够改善覆层金属的壁厚均匀度;在第3、4道次精整孔型中,空洞逐渐收缩消失,顺利完成轧制。复合界面的显微形貌表明,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界面氧化物分解,界面层空洞逐渐消失;当轧制温度高达1200℃时,界面深度差仅为3μm,复合效果较好。
- 刘鑫帅美荣谢广明李海斌李亮
- 关键词:微张力微观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