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淑佩
- 作品数:22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普通科技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D133在小儿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CD133在急性白血病(AL)患儿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00例AL患儿白血病细胞膜上CD133的表达。结果⑴AL组患儿CD133的表达率为38.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⑵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CD133的表达率分别为40.0%和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LL和B-ALL的CD13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和3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L各亚型间CD133阳性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⑶CD133表达阳性组的完全缓解(CR)率低于CD133表达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⑷对18例初治时CD133高表达经化疗后CR的AL患儿进行随访,2例CD133阳性AML经后续化疗后有1例转阴,1例持续表达,但2例分别在化疗15个月、12个月复发,且转阴患儿骨髓复发时CD133再次表达;16例CD133阳性ALL经后续化疗后均转阴,此后有5例分别在21个月、19个月、18个月、16个月、13个月骨髓复发,且复发时CD133再次表达。结论 AL患儿骨髓细胞CD133表达高于正常对照;检测CD133表达可能有助于AL各亚型的鉴别及疗效判断;CD133高表达可能是AL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以CD133为监测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标记物对防治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 范小菊刘志强柯江维谢淑佩梁昌达段荣
- 关键词:CD133急性白血病预后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共刺激分子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共刺激分子(CD28+、CD80+、CD86+)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ALL患儿及28例健康对照组儿童共刺激分子(CD28+、CD80+、CD86+)的表达。结果:ALL患儿共刺激分子(CD28+、CD80+、CD86+)表达低于对照组,但CD86+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D28+、CD80+在ALL患儿中低表达,这可能是ALL的发病机制之一。
- 钟小红梁昌达谢淑佩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儿童
- 不同危险度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IL-10、25-(OH)D_(3)、TK1水平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不同危险度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白介素-10(IL-10)、25-羟维生素D_(3)[25-(OH)D_(3)]、胸苷激酶1(TK1)水平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1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度分组标准将其分为高危组(n=22)、中危组(n=31)和低危组(n=27)。比较三组患儿血清IL-10、25-(OH)D_(3)、TK1水平,分析血清IL-10、25-(OH)D_(3)、TK1水平与ALL患儿危险度分层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儿血清IL-10、25-(OH)D_(3)、TK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血清IL-10、TK1水平均高于中危组、低危组,中危组血清IL-10、TK1水平均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血清25-(OH)D_(3)水平均低于中危组、低危组,中危组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低危组(P<0.05)。血清IL-10、TK1水平与ALL患儿危险度分层呈正相关(P<0.05);血清25-(OH)D_(3)水平与ALL患儿危险度分层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IL-10、25-(OH)D_(3)、TK1水平与ALL患儿危险度关系密切,血清IL-10、TK1水平越高及血清25-(OH)D_(3)越低,患儿病情越危重,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IL-10、25-(OH)D_(3)、TK1水平,为患儿诊治提供有利参考。
- 林媛媛谢淑佩范小菊
- 关键词:危险度胸苷激酶1
- Notch1蛋白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作用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Notch1蛋白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作用及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经诊断为儿童急性白血病的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SABC)的方法对患儿骨髓细胞中Notch1蛋白的具体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确定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分型。结果①Notch1蛋白在各组AL细胞及对照组的表达率:对照组与B-ALL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T-ALL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ANLL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观察组:细胞核以及近细胞膜处胞浆存在棕黄色或浅黄色颗粒,Notch1蛋白阳性;对照组:细胞核和细胞胞浆呈蓝色,未见棕黄色或者浅黄色颗粒,Notch1蛋白阴性。结论 Notch1蛋白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在B-ALL中虽然表达率不高(T-ALL中Notch1蛋白的表达要明显高于B-ALL),但是可能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
- 谢淑佩梁昌达范小菊
- 关键词:NOTCH1蛋白
-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自然分化过程中EMT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自然分化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变化过程。方法按常规方法 iPS细胞接种于单层饲养层细胞上培养并传代,通过EB的方式令iPS细胞自然分化,收集未分化的iPS细胞以及分化7d、14d、21d和28d的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MT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未分化人iPS细胞可见E-cadher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分化后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减少,而N-cadherin基因和蛋白在细胞未分化时均未见表达,发生分化后表达明显上调;在人iPS细胞分化过程中,Snail和Slug转录因子以及蛋白都明显发生上调。结论人iPS细胞自然分化与EMT,即E-cadherin和N-cadherin转化有关。
- 林媛媛娄远蕾梁昌达谢淑佩谢安
- 关键词:分化上皮-间质转化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经CCLG^2008方案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2020年
-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经CCLG^2008方案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初诊用CCLG^2008方案化疗的677例患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151例),未复发组(526例),将影响CCLG^2008方案治疗后ALL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ALL患儿复发的主要因素。结果677例患儿,复发151例,复发率为22.30%。复发组年龄≥10岁、初诊白细胞计数>100×109/L、第15天骨髓涂片呈现M3、第12周微小残留病灶>10-4及危险度为高级的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0岁、初诊白细胞计数>100×109/L、第15天骨髓涂片呈现M3、第12周微小残留病灶>10-4及危险度为高级是影响ALL患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10岁、初诊白细胞计数>100×109/L、第15天骨髓涂片呈现M3、第12周微小残留病灶>10-4及危险度为高级是影响ALL患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谢淑佩梁昌达范小菊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影响因素
- 81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江西省儿童医院血液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住院的81例接受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研究统计。结果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0.9%,为死亡的重要原因,好发于呼吸道、口腔及消化道,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相关,诱导缓解期较巩固化疗期发生率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真菌感染率高。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率高,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儿童急性白血病治疗水平和延长患儿生存期的重要手段。
- 范小菊梁昌达严健谢淑佩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儿童
- 核型正常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核型正常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分子遗传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核型正常ALL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B-ALL 41例、T-ALL 6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初治ALL患儿BCR/ABL、MLL、TEL/AML1和c-myc基因。结果:47例患儿中BCR/ABL、MLL、TEL/AML1和c-myc基因均正常者17例(36.2%)、伴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基因异常者30例(63.8%);BCR/ABL基因阴性并ABL基因拷贝数增多3例(6.4%);MLL基因断裂阳性1例、拷贝数增多3例(6.4%)、丢失2例;TEL/AML1基因阳性4例(8.5%),其中1例并TEL基因丢失、1例伴MLL基因丢失;TEL/AML1基因阴性并AML1基因拷贝数增多12例(25.5%)、并TEL基因丢失1例、并TEL基因丢失和AML1基因拷贝数增多2例;c-myc基因扩增阳性5例(10.6%)。AML1基因拷贝数增多检出率与c-myc基因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B-ALL复发3例(MLL基因断裂阳性1例、c-myc基因扩增阳性2例)。结论:核型正常B-ALL患儿AML1基因拷贝数增多和c-myc基因扩增发生率高,患儿复发可能与c-myc基因扩增和MLL断裂阳性有关;FISH技术结合核型分析可以提高基因异常检出率。
- 张东光邹海英谢淑佩黄慧
- 关键词:淋巴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荧光原位杂交
- 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征与影响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症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噬血细胞综合症患儿26例,回顾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因及转归等资料。结果:死亡10例,好转或痊愈16例。原发与继发性HPS转归情况比较,X2=7.8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年龄(t=2.807)、肝肿大(t=2.817)、脾肿大(t=2.651)、白细胞计数(t=2.580)、血小板(t=2.814)、纤维蛋白原(t=2.984)、乳酸脱氢酶(LDH)(t=2.667)和丙氨酸转氨酶(ALT)(t=2.5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因复杂,临床特征多样,应结合患儿个体特征进行临床治疗。
- 徐忠金谢淑佩林媛媛朱春晖何飞
-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
- 大剂量甲氨蝶呤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副作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Methothexate,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副作用。方法对10例47例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alstic leukemia,ALL)患儿进行大剂量甲氨蝶呤连续24h持续静脉滴注,第42h四氢叶酸钙(FH4)解救,检测44h MTX血药浓度,观察副作用发生率。结果副作用主要为肝功能损害、口腔黏膜糜烂、肛周糜烂、消化道症状,1例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大部分患儿对于大剂量MTX的副反应可耐受,极少数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 林媛媛梁昌达谢淑佩范晓菊
-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蝶呤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