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费阳

作品数:25 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腹壁
  • 5篇切除
  • 5篇缺损
  • 5篇疝修补
  • 5篇补片
  • 4篇炸伤
  • 4篇手术
  • 4篇外科
  • 4篇腹壁缺损
  • 4篇腹腔
  • 4篇爆炸伤
  • 3篇切除术
  • 3篇腹腔镜
  • 2篇修补术
  • 2篇入路
  • 2篇生物材料
  • 2篇食管
  • 2篇术后
  • 2篇切除后
  • 2篇切口

机构

  • 2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5篇费阳
  • 17篇李基业
  • 9篇姚胜
  • 7篇田文
  • 6篇刘飞德
  • 4篇姚京
  • 3篇吴小松
  • 3篇刘长林
  • 2篇陈峰
  • 2篇李阳
  • 2篇王世斌
  • 1篇王大东
  • 1篇吴福丽
  • 1篇马冰
  • 1篇吴晓松
  • 1篇姚咏明
  • 1篇焦华波
  • 1篇傅庭焕
  • 1篇杜俊东
  • 1篇吕大伟

传媒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腹腔镜外科杂...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修复方法重建腰疝腹壁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与常规Sublay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以原切口行扩大的Sublay技术对腰疝患者进行腹壁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2009年5月收治腰疝患者41例,其中18例采用以原切口行扩大的Sublay技术修补(扩大修补组),23例采用常规Sublay技术修补(常规修补组)。扩大修补组:男11例,女7例;年龄32~61岁,平均45.2岁。腰疝发生原因:肾、肾上腺、大血管等术后12例,车祸伤后6例。病灶位置:左腰区11例,其中上三角7例,下三角4例;右腰区7例,其中上三角5例,下三角2例。病程8~23个月,平均14.5个月。常规修补组:男14例,女9例;年龄33~64岁,平均48.7岁。腰疝发生原因:肾、肾上腺、大血管等术后15例,车祸伤后6例,坠落伤后2例。病灶位置:左腰区10例,其中上三角5例,下三角5例;右腰区13例,其中上三角9例,下三角4例。病程11~27个月,平均18.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扩大修补组补片面积为(618.2±40.6)cm2,大于常规修补组的(512.2±36.5)cm2(P<0.05);两组疝环面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大修补组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35个月,平均26.2个月。术后1个月内发生血肿2例,血清肿1例,慢性疼痛2例,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7.8%;随访期间无腰疝复发及腹壁膨出,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为0。常规修补组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5个月,平均24.5个月。术后1个月内发生血清肿1例,慢性疼痛2例,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0%;术后1~3个月腰疝复发3例,腹壁膨出4例,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0.4%。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原切口行扩大的Sublay技术是修补腰疝的可靠方法之一,熟悉腰区解剖、充分的补片覆盖以及妥善固定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费阳李基业
关键词:腰疝
应用生物材料一期修补犬腹壁爆炸伤
<正>目的观察应用生物材料一期修补犬腹壁爆炸伤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杂种犬10只,按不同的修补材料分成二组,每组5只,第一组选用 PROCEED 外科网片,第二组选用 BARD COMPOSIX 网片,将麻醉后犬置于爆炸装置...
姚胜李基业刘飞德吴晓松费阳姚京
文献传递
爆炸伤致狗腹壁缺损模型建立
<正>目的建立爆炸伤犬腹壁缺损的动物模型。方法按爆炸源距犬腹壁的距离分成三组,A 组(1-2cm, n=4);B 组(3-4cm,n=4);C 组(5-6cm,n=4)。麻醉后动物仰卧固定于爆炸装置下方,使用军用导爆索作...
姚胜李基业刘飞德姚京费阳吴小松刘长林
文献传递
腹壁疝的修补材料被引量:2
2014年
腹壁疝时由于腹内脏器脱出可引起疼痛,甚至出现肠管嵌顿、绞窄等严重后果,故多需手术治疗。现代疝修补手术总体可分为原位缝合修补(张力修补)和应用材料修补(无张力修补)两种方式^([1])。由于腹壁疝的发生可能与患者自身结缔组织病变等全身因素有关,且直接缝合修补使伤口存在较大张力,故直接缝合修补的术后疝复发率非常高^([2])。20世纪中后期疝的修补材料开始陆续出现并应用于临床。目前应用修补材料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
费阳田文
关键词:腹壁疝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无张力修补腹内脏器
全腔镜技术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全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6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其中全腔镜组32例,开放手术组44例。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术中情况、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结果:全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失血量则少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间、术后引流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腔镜组疼痛评分小于开放组(P<0.05),两组出血、甲亢危象、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甲亢复发、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全腔镜组美容效果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Ⅰ、Ⅱ度肿大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经过严格的术前准备,全腔镜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开放手术相当,且微创及美容效果良好。
费阳田文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切除术内窥镜检查
老年急腹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治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分析老年(≥60岁)急腹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以提高对老年急腹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将老年急腹症100例与中青年80例(<60岁)的发病情况、并发症、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以及诊断、手术治疗和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入院前有全身慢性疾病93例(9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0%;中青年组分别为7例(8.8%)和13例(16.2%),均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老年组治愈出院94例(94.0%),死亡6例(6.0%);中青年组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治愈率与手术时机、具体术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有关。结论:手术时机、手术方法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老年急腹症治愈率的关键。
费阳李基业
关键词:老年急腹症症状体征手术治疗
Overlap、π-shaped、手缝荷包三种食管空肠吻合方式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Overlap、π-shaped、手缝荷包三种食管空肠吻合方式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6例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成腹腔镜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采用Overlap(n=26)、π-shaped(n=28)、手缝荷包(n=22)三种方式。比较三种吻合方法在吻合所用时间、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方面的差异。结果:三种吻合方法的一般资料、临床病理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缝荷包应用圆形吻合器在吻合时间[(55.2±10.6)min vs.(80.5±17.8)min、(83.8±15.9)min]、吻合口漏(0 vs.5、7)方面优于Overlap、π-shaped方法;在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方面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缝荷包应用圆形吻合器的食管空肠吻合方法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消化道重建中更为适用。
费阳陈峰李阳王世斌田文
关键词:食管胃接合处食管空肠吻合术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前评估及适应证合理选择被引量:12
2014年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段食管、食管胃连接部和部分胃组织通过膈食管裂孔凸入胸腔形成的疝。国内目前对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日渐重视,尤其是合并食管反流病的病人选择外科手术者日益增多。虽然腹腔镜治疗食管裂孔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但手术并发症也时常发生,例如术后复发、吞咽困难等。术后并发症给病人带来各种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临床上须重视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处理,但更应强调术前对病人的手术评估,选择合理手术适应证,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术前良好评估以及适应证的合理选择是提高食管裂孔疝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症状,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基础。
田文马冰费阳
关键词:腹腔镜食管裂孔疝胃底折叠术并发症
降钙素原及乳酸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中与肠缺血的关系及对缺血可逆性的预测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乳酸、凝血因子水平与肠缺血的关系及对缺血可逆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治疗的115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8例患肠缺血者设为肠缺血组,将67例无肠缺血患者设为无肠缺血组;在48例肠缺血患者中,将21例可逆性缺血患者设为可逆性缺血组,将27例不可逆性缺血患者设为不可逆性缺血组。比较分析各组患者临床资料、PCT、乳酸及凝血因子水平。结果肠缺血组PCT、乳酸和D-二聚体(D-dimer,D-D)明显高于无肠缺血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CT预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肠缺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明显高于乳酸和D-D(0.770和0.809),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可逆性缺血组PCT和乳酸明显高于可逆性缺血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CT和乳酸预测不可逆性肠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和0.71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中,肠缺血患者PCT、乳酸和D-D水平升高,PCT、乳酸和D-D水平在预测肠缺血中有一定价值,同时PCT和乳酸在预测不可逆性缺血方面有一定价值。
吕大伟袁晓玲李蓉刘均荣张静费阳
关键词: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降钙素原乳酸凝血因子肠缺血可逆性
完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对患者创伤应激与免疫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全乳晕入路完全腔镜全甲状腺切除术对患者创伤应激与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共纳入113例20~40岁女性甲状腺癌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分为腔镜组(n=62)与开放组(n=51)。对比两组术后疼痛评分、炎性因子与免疫指标。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开放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C反应蛋白于术后24 h达到峰值,术后48 h回落;开放组于术后48 h至峰值水平;腔镜组术后6 h、48 h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白介素-6水平均于术后逐渐升高,24 h达峰值,48 h回落;腔镜组术后24 h、48 h的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开放组(P<0.05)。腔镜组与开放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术后6 h腔镜组CD4+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开放组(P<0.05);两组各时点的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与CD8+比值腔镜组术后24 h、48 h均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并非“巨创”手术,而是具有微创手术的特点,患者创伤应激、免疫抑制水平均低于传统开放手术。
费阳李阳陈峰车金泽姚胜田文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切除术内窥镜检查创伤应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