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籥陶

作品数:25 被引量:164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减少
  • 4篇系统性红斑
  • 4篇系统性红斑狼...
  • 4篇狼疮
  • 4篇老年
  • 4篇红斑
  • 4篇红斑狼疮
  • 3篇心室
  • 3篇心室肌
  • 3篇心室肌细胞
  • 3篇张力性
  • 3篇衰竭
  • 3篇衰弱
  • 3篇慢性
  • 3篇抗栓
  • 3篇抗血小板
  • 3篇肌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动作电位

机构

  • 24篇北京医院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卫生部
  • 1篇北京大学第五...

作者

  • 25篇赵籥陶
  • 10篇董娟
  • 7篇黄慈波
  • 7篇施红
  • 5篇李晶
  • 4篇陈颖娟
  • 4篇赖蓓
  • 3篇张任飞
  • 3篇张春媚
  • 3篇李晶
  • 3篇林琴
  • 3篇邱蕾
  • 3篇赵丽珂
  • 3篇杨拓
  • 3篇刘德平
  • 3篇周刚
  • 3篇杨震
  • 2篇郑霄云
  • 2篇张闻多
  • 2篇黄大海

传媒

  • 6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第17次全国...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0岁及以上高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与脑卒中的相关性
目的:回顾性分析80岁及以上高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治疗情况,探讨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抗栓策略的关系. 方法:高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01例,根据房颤后脑卒中/TIA的发生情况和抗...
李晶石婧林琴董娟赵籥陶施红刘德平
关键词:非瓣膜病房颤抗栓治疗脑卒中
衰弱与认知功能障碍被引量:16
2018年
衰弱是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生理储备降低和多系统失蒯,从币i限制了机体对内外应激和保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并使机体对应激事件的易感性增加。目前一个研究热点就是对躯体功能及认知功能进行量化评估,明确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衰弱和认知功能下降之间的关联。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报道表明,衰弱可以增加未来发生认知功能减退的风险,而认知功能障碍也能增加衰弱的风险。这意味着衰弱和认知功能障碍在老化过程中互相作用,相互影响。本文将从神经病理改变、激素失调、营养状态、慢性炎症、血管疾病风险和心理冈素几方_血对衰弱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可能关联进行综述。
孙晨施红奚桓李晶林琴赵籥陶董娟
关键词:痴呆衰弱
抗血小板生成素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生成素(thrompoietin,TPO)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ematosus,SLE)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初步探讨该抗体的致病机制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24例SLE伴有血小板减少、27例SLE曾有血小板减少已恢复正常、18例SLE无血小板减少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抗TPO抗体及TPO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SLEDAI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抗TPO抗体在SLE总的阳性率为29.1%,抗TPO抗体在SLE血小板减少组、SLE曾有血小板减少现已恢复正常组、SLE血小板从未减少组中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843);抗TPO抗体阳性组血清TPO水平低于抗TPO抗体阴性组(P=0.038),两组血小板计数,C3、C4、ESR、CRP水平,ANA、dsDNA、ANCA阳性率和SLE-DA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TPO抗体可能与SLE血小板减少相关。
杨拓杨拓黄慈波赵丽珂赖蓓赵丽珂赵丽珂陈颖娟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减少
抗c-mpl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受体(c-mpl)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探讨该抗体的致病机制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24例伴血小板减少SLE患者(A组)、27例曾有血小板减少现已恢复正常SLE患者(B组)、18例无血小板减少SLE患者(C组)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抗c-mpl抗体、TPO水平,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抗c-mpl抗体在SLE总的阳性率为18.8%,抗c-mpl抗体在A组、B组和C组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0)。抗c-mpl抗体阳性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阴性组(P=0.025),血清TPO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P=0.038),抗c-mpl抗体阳性与阴性组补体C3和C4、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双链DNA抗体(anti double-strained DNA,dsD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率、SLEDA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mpl抗体可能通过与TPO竞争结合c-mpl,阻断TPO-c-mpl通路,引起巨核细胞分化、发育、成熟障碍,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
杨拓黄慈波赖蓓赵丽珂陈颖娟赵籥陶张春媚曾小峰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
抗血小板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患者中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明确抗血小板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血小板抗体(抗GPⅡb/Ⅲa、GPⅠb/ⅠX、GPⅠa/Ⅱa、GPⅣ抗体),分别比较治疗前SLE血小板减少与SLE非血小板减少患者抗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SLE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抗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SLE血小板减少治疗前患者病情与抗血小板抗体的关联性。统计方法采用秩和检验和,检验。结果治疗前SLE血小板减少组抗GPⅡb/Ⅲa抗体、抗GPⅠb/Ⅸ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67%,非血小板减少组阳性率分别为11%、28%,2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LE血小板减少组抗GPⅡb/Ⅲa抗体、抗GPⅠb/Ⅸ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2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氏0.05);SLE血小板减少组治疗前抗GPⅡb/Ⅲa抗体、抗GPIb/Ⅸ抗体之间显著关联,该2种抗体均与SLEDAI评分有显著关联性,与抗核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则无显著关联;各组间未检测出抗GPIV和GPⅠa/Ⅱa抗体。结论抗GPⅡb/Ⅲa、GPⅠb/Ⅸ抗体在病情活动SLE血小板减少患者中表达显著升高,与SLE血小板减少病情发生发展和转归相关。
陈颖娟赖蓓杨拓赵籥陶张春媚黄慈波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8O岁及以上高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与脑卒中的相关性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80岁及以上高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情况,探讨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TIA)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抗栓策略的关系。方法高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01例,根据房颤后脑卒中/TIA的发生情况和抗栓过程中的出血情况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比较具体抗栓方案。结果101例患者中29例患者发生脑卒中/TIA,发生率为28.7%(29/101);卒中前70例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19例接受抗凝治疗、12例未接受抗栓治疗,房颤时程和抗栓方案在脑卒中/TIA与无脑卒中/TIA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差异体现在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不同,无脑卒中/TIA组抗凝比例更高(χ^2=5.778,P=0.016);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于是否发生脑卒中/TIA存在影响(P〈0.05);不同抗栓方案对出血事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8,P=0.7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糖尿病、既往卒中/血栓史外,房颤时程也是房颤后发生脑卒中/TIA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1,95%CI:1.129-1.617)。结论高龄房颤患者抗凝比例偏低,以单药抗血小板治疗为主;抗凝治疗对于房颤后脑卒中/TIA的发生有保护作用,而出血风险无明显增加,故在高龄患者中开展抗凝治疗是合理的;房颤时程是高龄患者血栓风险评估中应关注的因素之一。
李晶石婧林琴董娟赵籥陶施红刘德平
关键词:心房颤动卒中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抗凝药
老年人衰弱与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病,是引起老年人关节疼痛和失能常见的原因之一。衰弱是一种随增龄而导致多种生理功能出现衰退的病理生理状态,可引起自体稳态平衡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失能、疾病发生甚至最终导致死亡。衰弱前状态是衰弱的早期阶段,与衰弱后期发展密切相关。多项临床研究已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阐释了骨关节炎和衰弱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识别衰弱前状态和衰弱对老年骨关节炎患者干预措施的选择及阻止或延缓失能的发生是必要的;衰弱能够明显预测死亡率,尤其是伴有骨关节炎者。
赵籥陶董娟李晶林琴施红
关键词:衰弱骨关节炎
二甲双胍联合维生素D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维生素D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T_(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D联合运动干预和控制饮食等常规血糖控制方法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外加二甲双胍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钙、血磷、骨钙素、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IGF-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维生素D_(3)水平以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2 hPG、HbA1c、血磷、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血钙、骨钙素、T-PⅠNP、骨密度、IGF-1、维生素D_(3)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2.82±0.20)mmol/L比(2.40±0.15)mmol/L、(19.9±2.4)ng/L比(13.6±2.1)ng/L、(48±4)μg/L比(37±4)μg/L、(0.98±0.16)g/cm^(2)比(0.78±0.15)g/cm^(2)、(206±35)μg/L比(137±25)μg/L、(37±3)μg/L比(29±3)μg/L](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维生素D治疗T_(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效果较好,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上调血清IGF-1水平,改善机体骨代谢。
董娟李悦芃张任飞赵籥陶邱蕾
关键词:二甲双胍维生素D骨质疏松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普罗帕酮对兔心室肌细胞Ⅰ_(Na-T)的张力性阻滞和使用依赖性阻滞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对兔心室肌细胞瞬时钠电流(Ⅰ_(Na-T))的张力性阻滞和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兔心室肌细胞Ⅰ_(Na-T)的Ⅰ-Ⅴ曲线及不同频率下的峰值电流,并用10μmol/L普罗帕酮溶液灌流干预。结果普罗帕酮灌流后Ⅰ_(Na-T)的Ⅰ-Ⅴ曲线明显上移,峰值电流显著下降〔(3001±383)pA vs.(4193±378)p A,P<0.05〕。以0.06 Hz和1Hz频率刺激时,普罗帕酮未显示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当以2 Hz、5 Hz和10 Hz频率刺激时,阻滞率分别为(22±11)%、(38±14)%和(52±17)%,3组间两两比较以及与对照组和普罗帕酮在0.06 Hz和1 Hz时的阻滞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对Ⅰ_(Na-T)不但有张力性阻滞作用,也有显著的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
李晶赵籥陶周刚郑霄云杨震
关键词:普罗帕酮
一种老年人肾衰老和慢性肾脏病鉴别模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老年人肾衰老和慢性肾脏病鉴别模型。本发明研究拟依托体检人群的大数据,开发临床实践上方便易行的老年人肾衰老/CKD鉴别工具,并加以验证。本发明使用最易获取的临床数据创建鉴别工具,为降低老年人心理社会负担、减...
徐冷楠李传保赵籥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