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娟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8O岁及以上高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与脑卒中的相关性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80岁及以上高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情况,探讨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TIA)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抗栓策略的关系。方法高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01例,根据房颤后脑卒中/TIA的发生情况和抗栓过程中的出血情况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比较具体抗栓方案。结果101例患者中29例患者发生脑卒中/TIA,发生率为28.7%(29/101);卒中前70例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19例接受抗凝治疗、12例未接受抗栓治疗,房颤时程和抗栓方案在脑卒中/TIA与无脑卒中/TIA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差异体现在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不同,无脑卒中/TIA组抗凝比例更高(χ^2=5.778,P=0.016);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于是否发生脑卒中/TIA存在影响(P〈0.05);不同抗栓方案对出血事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8,P=0.7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糖尿病、既往卒中/血栓史外,房颤时程也是房颤后发生脑卒中/TIA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1,95%CI:1.129-1.617)。结论高龄房颤患者抗凝比例偏低,以单药抗血小板治疗为主;抗凝治疗对于房颤后脑卒中/TIA的发生有保护作用,而出血风险无明显增加,故在高龄患者中开展抗凝治疗是合理的;房颤时程是高龄患者血栓风险评估中应关注的因素之一。
- 李晶石婧林琴董娟赵籥陶施红刘德平
- 关键词:心房颤动卒中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抗凝药
- 老年人衰弱与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9年
- 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病,是引起老年人关节疼痛和失能常见的原因之一。衰弱是一种随增龄而导致多种生理功能出现衰退的病理生理状态,可引起自体稳态平衡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失能、疾病发生甚至最终导致死亡。衰弱前状态是衰弱的早期阶段,与衰弱后期发展密切相关。多项临床研究已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阐释了骨关节炎和衰弱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识别衰弱前状态和衰弱对老年骨关节炎患者干预措施的选择及阻止或延缓失能的发生是必要的;衰弱能够明显预测死亡率,尤其是伴有骨关节炎者。
- 赵籥陶董娟李晶林琴施红
- 关键词:衰弱骨关节炎
- 80岁及以上高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与脑卒中的相关性
- 目的:回顾性分析80岁及以上高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治疗情况,探讨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抗栓策略的关系.
方法:高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01例,根据房颤后脑卒中/TIA的发生情况和抗...
- 李晶石婧林琴董娟赵籥陶施红刘德平
- 关键词:非瓣膜病房颤抗栓治疗脑卒中
- 北京市特需医疗人群多病共存现状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特需医疗人群慢性病患病、多病共存现状及共病组合情况。方法调取2023年1月至12月于北京医院特需医疗部体检的1504例研究对象的信息,统计14种慢性病或指标异常的患病及多病共存情况及特点。结果共统计14种慢性病或指标异常,人群患病数量为(4.70±1.86)种,且随年龄增长,患病数量逐渐增多。97.21%的人存在多病共存现象,男性的共病患病率高于女性,共病率前3位的疾病是血脂异常(87.57%)、消化系统疾病(85.11%)、高血压病(59.57%),常见的二元共病组合是血脂异常+消化系统疾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或血糖升高,常见的三元共病组合是血脂异常+消化系统疾病+关节炎或风湿病、血脂异常+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或血糖升高。结论特需医疗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及共病率很高,且随着增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导致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难度增大。
- 张予赵籥陶董娟李悦芃邱蕾
- 关键词:共病现象患病率现患调查
- 衰弱与认知功能障碍被引量:17
- 2018年
- 衰弱是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生理储备降低和多系统失蒯,从币i限制了机体对内外应激和保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并使机体对应激事件的易感性增加。目前一个研究热点就是对躯体功能及认知功能进行量化评估,明确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衰弱和认知功能下降之间的关联。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报道表明,衰弱可以增加未来发生认知功能减退的风险,而认知功能障碍也能增加衰弱的风险。这意味着衰弱和认知功能障碍在老化过程中互相作用,相互影响。本文将从神经病理改变、激素失调、营养状态、慢性炎症、血管疾病风险和心理冈素几方_血对衰弱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可能关联进行综述。
- 孙晨施红奚桓李晶林琴赵籥陶董娟
- 关键词:痴呆衰弱
- 衰弱指数模型在老年人综合评估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人综合评估的衰弱指数模型(FI.CGA)在中国老年人群中的适用性,及其评估老年人的衰弱状况。方法对118例参加体检的老年人进行综合评估,并计算衰弱指数;同时采用临床衰弱量表(CFS)一09的9级分级法进行衰弱测评,比较两种衰弱评估方法的相关性。结果118例老年人FI。CGA均值为0.19±0.07,平均CFS分级为3.11±1.46;5例老年女性FI—CGA均值为0.20±0.02、CFS分级均值为3.40±0.55;113例老年男性FI.CGA均值为0.19±0.07、CFS分级均值为3.10±1.48,女性高于男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70、0.452,P=0.788、0.652)。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FI—CGA值和CFS衰弱分级均增加(,=10。437、5.651,p_--0.000、0.001);且FI.CGA值与CFS衰弱分级水平呈正相关(r----0.615,P=0.000)。结论FI—CGA可为中国老年患者准确定量评估病情,应在老年医学临床中推广应用。
- 奚桓石婧孟丽周刚周白瑜董娟谭潇刘俊含武文斌施红于普林
-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
- 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4年
- 肌少—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并存的老年综合征。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基因、骨骼-肌肉机械作用、内分泌调节机制、分子信号通路等多种因素。在临床实践中,除了需综合评估危险因素外,还需筛查骨密度、肌肉力量、肌肉质量及机体整体功能情况。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运动疗法、营养支持和药物等。
- 李悦芃董娟张任飞陈璐邱蕾
- 关键词:骨质疏松
- 非肌少症老年人群血清酰基肉碱、溶血磷脂酰胆碱与握力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本文初步探讨非肌少症老年人群中血清代谢物(血清酰基肉碱、溶血磷脂酰胆碱)与握力等重要运动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连续入组抽样法选取2021年6-12月在北京医院参加体检的182例非肌少症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基于靶向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量血清中12种酰基肉碱、溶血磷脂酰胆碱和甘氨酸等代谢物,对比握力下降组和握力正常组之间上述血清代谢物的水平差异,研究上述血清代谢物与握力、步速、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等运动评估指标的相关性,并通过Logistic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评估关键血清代谢物对老年人握力和步速下降的评价效果。结果 非肌少症受试者的平均握力和步速分别为(31.91±5.72)kg和(1.01±0.31)m/s。与握力正常组相比,握力下降组的平均握力下降10.10 kg,步速下降0.13 m/s(t=-2.363,P=0.019),短链脂酰肉碱(简称C3)平均升高0.020μmol/L (t=2.222,P=0.028)、溶血磷脂酰胆碱(LPC18∶0)平均升高3.443μmol/L (t=2.136,P=0.034)、甘氨酸升高0.33μmol/L (t=2.489,P=0.01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3、十四烷酰左旋肉碱(简称C14)水平与运动功能呈较明显负相关性。进一步尝试发现4种代谢物(C3、C14、LPC18∶0、甘氨酸)联合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组合,在非肌少症老年人群中握力下降的评价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年龄和BMI的组合。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54 (95%CI:0.658~0.849,P<0.001)、0.650 (95%CI:0.545~0.754,P=0.011)。结论非肌少症老年人群中握力、步速下降与血清C3、C14;LPC18∶0和甘氨酸升高存在正相关性,有望进一步在队列研究中探讨其应用于老年握力下降的预测评估价值。
- 于博洋董娟陈观洲吕沛颖周起杨睿悦孙亮邱蕾
- 关键词:代谢物握力老年男性
- 二甲双胍联合维生素D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维生素D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T_(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D联合运动干预和控制饮食等常规血糖控制方法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外加二甲双胍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钙、血磷、骨钙素、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IGF-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维生素D_(3)水平以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2 hPG、HbA1c、血磷、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血钙、骨钙素、T-PⅠNP、骨密度、IGF-1、维生素D_(3)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2.82±0.20)mmol/L比(2.40±0.15)mmol/L、(19.9±2.4)ng/L比(13.6±2.1)ng/L、(48±4)μg/L比(37±4)μg/L、(0.98±0.16)g/cm^(2)比(0.78±0.15)g/cm^(2)、(206±35)μg/L比(137±25)μg/L、(37±3)μg/L比(29±3)μg/L](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维生素D治疗T_(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效果较好,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上调血清IGF-1水平,改善机体骨代谢。
- 董娟李悦芃张任飞赵籥陶邱蕾
- 关键词:二甲双胍维生素D骨质疏松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甲状腺功能减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预后评估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症状受甲状腺功能减退(HT)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的老年T2DM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按照是否存在HT分为A组(未出现HT)和B组(出现HT),每组31例,比较2组性别、CAS、吸烟史、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血压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D-二聚体、C-反应蛋白、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结果2组性别、CA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HDL-C、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T2DM患者发生CAS和TSH呈正相关(OR=2.494,95%CI:1.025-6.067,P=0.045);颈动脉狭窄重度组TSH、FT4、FT3、SBP、DBP、BMI、TG、TC、HDL-C、LDL-C、HbA1C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3、HDL-C和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s=-0.287、-0.384,P<0.01),BMI、HbA1c、病程、年龄、LDL-C、TG、TC、SBP、DBP和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s=0.262、0.276、0.164、0.171、0.224、0.284、0.157、0.193、0.142,P<0.05);TSH与生化指标TG、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呈线性关系(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发生CAS直接受到HT的影响,TSH水平的变化情况能反应CAS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因此临床医生要建议老年T2DM患者定期筛查甲状腺功能指标。
- 董娟李悦芃张任飞赵籥陶邱蕾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老年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