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胜男

作品数:12 被引量:156H指数:6
供职机构:赤峰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能源
  • 3篇LMDI
  • 3篇城市
  • 2篇碳排放
  • 2篇驱动力
  • 2篇温室气体
  • 1篇地级
  • 1篇地级市
  • 1篇氧化碳
  • 1篇有机废弃物
  • 1篇食物
  • 1篇食物消费
  • 1篇数据集
  • 1篇碳减排
  • 1篇碳排放强度
  • 1篇能源发展
  • 1篇能源发展战略
  • 1篇能源利用
  • 1篇能源强度
  • 1篇能源强度变化

机构

  • 8篇赤峰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城...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内蒙古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东莞理工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美国东北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12篇赵胜男
  • 6篇崔胜辉
  • 5篇林剑艺
  • 2篇张宇
  • 2篇刘源
  • 2篇于洋
  • 2篇孟凡鑫
  • 2篇张雅京
  • 1篇沈杨
  • 1篇王金南
  • 1篇蔡伟光
  • 1篇陈前利
  • 1篇贾小平
  • 1篇范敏
  • 1篇唐敏
  • 1篇菊春燕
  • 1篇蔡博峰
  • 1篇李飞
  • 1篇孙瑞红
  • 1篇曾胜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赤峰学院学报...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能-水-碳多要素环境管理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全球同时面临水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等环境问题,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两大挑战日益严峻,同时气候变化又会加剧资源短缺危机。城市作为人口、经济和资源高度聚集的地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城市系统中能-水-...
孟凡鑫刘耕源杨志峰苏美蓉赵胜男
2005年中国城市CO2排放数据集被引量:6
2018年
2005年是中国承诺碳减排目标的基准年份,因而也是中国城市碳减排战略制定和近中期低碳转型的基准年份和对照年份。中国城市2005年CO_2排放数据的一致性、全面性和精准性对于中国所有城市和每个具体城市的目标考核和评估都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高空间分辨率网格数据(CHRED 2.0)、城市层面统计数据以及大量现场调研和走访,建立2005年中国城市CO_2排放数据集,包括工业能源排放、工业过程排放、农业排放、服务业排放、城镇生活排放、农村生活排放、交通排放7个部门的直接排放数据和间接排放数据。该数据集的建立汇总了86名研究人员的工作成果,在企业、城市不同行业与部门、城市工业和城市总化石能源等不同层面进行了大量的交叉验证和数据分析,有效保障了数据的精确性和准确性。结果显示,2005年中国城市碳排放呈现出较大的体量差异和空间格局差异。排放前10的城市几乎比排放后10的城市的排放量高出两个数量级。高排放城市基本都是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东部城市直接排放占全国直接排放比例最高,达到44.59%,其次是西部城市21.76%,中部城市22.70%,东北城市10.95%。
蔡博峰刘晓曼陆军王金南刘红光陈洋陈占明丛建辉崔志鹏代春艳董会娟方恺冯彤郭杰李芬孟凡鑫唐伟王庚哲谢运生张建军阿依吐尔逊·沙木西布买日也木·买买提蔡伟光曾胜常盼陈前利陈振国单钰理丁冠乔独威范敏冯相昭干晓宇高壮飞谷雨何凌昊何姚胡鸣明黄丽珍黄桥贾小平菊春燕蓝菁李爽李松李耀光李照令刘合林刘婧文刘庆燕刘竹逯飞马贤磊欧金沛潘栋
关键词:城市CO
城市居民食物氮消费变化及其环境负荷——以厦门市为例被引量:21
2012年
食物消费是城市养分流动的重要环节,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1988—2009年居民食物氮素消费的变化特点,分析与其变化相关的经济、社会因素,并探讨了居民食物氮素消费变化所带来的环境负荷。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人均食物氮消费量变化与食物消费量变化并不完全一致,人均氮消费量2000年以前维持在3.29 kg N.人-1.a-1,2000年以后呈现波动性的增长,2004年达到最高值4.00 kg N.人-1.a-1。厦门市食物氮素消费总量增长幅度较大,由1988年的0.54万t增至2009年的1.50万t。同时,粮食在食物氮消费量中所占比例由45.5%下降到15.9%。畜禽肉、奶制品所占比例分别由25.0%和0.4%上升至29.8%和8.8%。通过将相关经济、社会因素与居民食物氮消费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食物价格指数、具有大学学历以上人口比重均与其联系较为密切,呈正相关;恩格尔系数、平均家庭人口数与居民食物氮消费量呈负相关。通过选取1988、1994、2001、2008年分析居民食物氮素消费造成的环境氮负荷发现,由其带来的环境氮负荷量由3509.12t增加至7629.36t,约90%的氮素进入了土壤和水体。其中,进入土壤的氮素占进入环境氮总量的比例由37%增长到60%,进入水体的氮素比例由57%降至35%。
于洋崔胜辉赵胜男孟凡鑫李飞
关键词:食物消费环境负荷
晋冀蒙地区地级市二氧化碳排放特征及驱动力研究
2020年
基于中国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集,综合运用IPAT方程和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方法(LMDI)量化人口、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对晋冀蒙地区31个地级市2005-2012年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贡献,并对城市进行分类以提高碳排放管理的效率.研究表明:相对2005年,2012年除乌海和晋中外其他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有所增加,增长率差异显著,14个地级市单位GDP碳排放不降反升;就驱动力作用大小而言,绝大多数城市遵循经济效应>技术效应>人口效应的规律,各驱动力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方向不尽相同,城市间技术效应的差异较大;31个地级市可分为4类,其中Ⅴ型城市最多,Ⅵ型城市减排压力最大,各类城市应采取差异化的控排政策.
赵胜男张宇石宏岩张美娇
关键词:地级市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力
基于SWOT法和层次分析法的能源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针对能源发展战略分析中缺少定量分析的不足,将SWOT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框架,分析影响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并计算各因素权重,在此基础上确定能源发展战略,并以厦门市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在众多因素中,单位GDP能耗低、能源资源稀缺、能源进口关税不断下调、能源消费不断增长等是影响厦门市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各自的权重值分别为0.141 0,0.145 1,0.046 9和0.353 3;厦门市应采取努力克服劣势、积极应对挑战保守型能源发展战略,即为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应把节能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调整能源消费结构。SWOT法与层次分析法的有机结合可为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尝试,也能为能源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赵胜男崔胜辉林剑艺周健张雅京
关键词:SWOT法层次分析法能源发展战略
ISEC项目对本科教学改革的启示——以课程大纲的设计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以ISEC项目课程大纲为例,分享了ISEC项目的成功经验以发挥ISEC项目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文章依次介绍了ISEC课程大纲的组成部分、设计思路和流程,然后以项目课程《环境科学与技术》为例详细介绍了课程大纲各组成部分的编写,以期为非项目教师提供有益借鉴.
赵胜男王欣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大纲
基于改进的LMDI模型的内蒙古能源强度变化驱动力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改进传统LMDI(log-mean Divisia index)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2014年内蒙古能源强度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5-2014年,内蒙古综合能源强度下降了39.41%,其中生产部门和生活部门分别贡献了92.7%和7.3%;工业对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的贡献远大于其他部门,是驱动综合能源强度下降的关键生产部门;城镇对效率效应、结构效应和劳动效率效应所做的贡献均大于乡村,是驱动综合能源强度下降的关键生活部门。内蒙古仍可把提高工业能源效率作为未来节能的重要途径,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节能的长期战略同时积极引导居民形成节能的生活方式,减缓生活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
赵胜男常建闯林剑艺
关键词:驱动力LMDI能源强度
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碳减排潜力研究被引量:25
2010年
有机废弃物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其资源化利用不但能解决自身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而且对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和城市生活垃圾等作为典型的有机废弃物,使用IPCC及CDM EB推荐方法学,结合文献及统计数据,估算了2003-2008年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式估算其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03-2008年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量年平均3 875.56×104t,其中农作物秸秆704.06×104t,禽畜粪便2 846.06×104t,城市生活垃圾325.45×104t;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年平均140.18×104tCO2e,其中农作物秸秆贡献36.69%,禽畜粪便贡献43.23%,城市生活垃圾贡献20.07%。为便于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碳减排潜力的实现,福建省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快发展规模化养殖或建设户用沼气池;避免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并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加快垃圾处理从卫生填埋向焚烧发电的转化。
赵胜男崔胜辉吝涛李新虎张雅京
关键词: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城市能源利用碳足迹分析--以厦门市为例被引量:30
2012年
城市能源利用碳足迹分析综合考虑直接与间接碳排放,对于深度分析碳排放的本质过程、制定科学全面的碳减排计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厦门市为研究案例,应用碳足迹的混合分析方法,对厦门市2009年能源利用碳足迹进行了分析,除了包括传统研究中的城市能源终端利用产生的直接碳排放,还计算了跨界交通和城市主要消耗物质的内含能引起的间接碳排放。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边界内的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能源消耗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即层次1和层次2)只占到总碳足迹的64%,而一直被忽略的跨界交通和城市主要消耗物质的内含能引起的间接碳排放(层次3)占到36%;(2)在直接碳排放中,工业部门的碳排放贡献率最大,占到直接碳排放的55%,其中化工行业带来的碳排放占到工业部门的25%;(3)在间接碳排放中,跨界交通引起的碳排放占间接碳排放的27%,其中长途道路运输贡献率最大,占跨界交通碳排放的38%;主要材料内含能碳排放占间接碳排的73%,其中燃料的内含能碳排放占总内含能的份额最大,达51%。;(4)从人均碳足迹角度比较,厦门市人均碳足迹和丹佛市的人均直接碳排(层次1+层次2)分别为5.74 t CO2e/人、18.9 t CO2e/人,包含3个层次的人均碳足迹分别为9.01 tCO2e/人、25.3 t CO2e/人,其中跨界交通引起的碳排放均占总碳足迹的10%左右,主要材料的内含能引起的碳排放分别占到总碳足迹的26%、15%;通过国内外典型城市不同层次碳足迹比较可见厦门还是相对低碳的,但有个显著的特点是主要消耗物质的内含碳排放比例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城市消耗更多的基础材料,进一步证明了传统核算中忽略的第3层次碳排放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
林剑艺孟凡鑫崔胜辉于洋赵胜男
关键词:能源利用碳足迹
基于驱动力分析的福建省温室气体减排途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改进LMDI模型,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解成生产部门和生活部门能源活动相关和非能源活动相关的10种效应,以此分析1995-2010年福建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变化的驱动力,探索其温室气体减排途径。结果表明:(1)1995-2010年,福建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了29%,排放强度呈阶段性变化;(2)就效应而言,生产部门能源强度下降是减排的最大动力(贡献率最高可达83%),而生活部门能源强度上升是主要阻力(贡献率最低可达-20%);(3)工业在各个时间段对减排的影响均为最大,从累积效应看,第一产业对减排的贡献最大。总体而言,福建省应把提高生产部门特别是工业的能源效率作为减排的重要途径,把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作为减排的长期战略同时加大力度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赵胜男林剑艺崔胜辉刘源
关键词:LMDI减排途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