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郎新玲

作品数:18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圳市宝安区科技局立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儿童
  • 6篇支气管
  • 6篇气管
  • 5篇哮喘
  • 4篇支气管哮喘
  • 4篇小儿
  • 3篇蛋白
  • 3篇细胞
  • 3篇川崎
  • 3篇川崎病
  • 2篇支气管镜
  • 2篇嗜酸
  • 2篇嗜酸性
  • 2篇嗜酸性粒细胞
  • 2篇嗜酸性粒细胞...
  • 2篇气管镜
  • 2篇趋化
  • 2篇趋化蛋白
  • 2篇细胞趋化
  • 2篇哮喘儿童

机构

  • 18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潮州市中心医...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18篇郎新玲
  • 5篇黄卫东
  • 5篇孙毅
  • 4篇郭景涛
  • 3篇许锦姬
  • 3篇郭丽华
  • 3篇刘纯义
  • 2篇李自强
  • 2篇韩在萍
  • 2篇邓伟雄
  • 2篇陈曦
  • 2篇黄义双
  • 2篇陆必森
  • 2篇钟文明
  • 2篇刘喜
  • 1篇司徒超
  • 1篇刘亚秋
  • 1篇刘小月
  • 1篇张侃
  • 1篇洪先欧

传媒

  • 4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120例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干预组,分别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总疗程3个月。观察2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在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方面较治疗组有效,在哮喘症状和肺功能改善上较治疗组显著(P<0.05)。结论:孟鲁司特能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症状,在治疗哮喘方面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药物联用优于单纯使用吸入激素。
陈曦钟文明陈佳炳郎新玲邓伟雄
关键词:孟鲁司特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儿童
麻疹病毒抗体IgM阳性川崎病3例
2004年
例1,男,1.2a。咳嗽6d伴发热3d入院。入院次日颜面出现皮疹,渐波及躯干。查体:体温38.5℃,双侧颈部可触及数枚1.0cm×1.0cm淋巴结,无触痛。颜面、躯干可见斑丘疹。双侧眼结合膜充血,口唇干裂,口腔粘膜充血,可见麻疹粘膜斑,咽充血。双肺可闻及中等量细湿罗音,心率130次/min,律齐,无杂音。肝脾不肿大。血常规:WBC4.
陆必森刘纯义郎新玲洪先欧罗勇
关键词:IGM阳性川崎病病例报告
深圳市宝安区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性变应原谱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陈曦钟文明郎新玲邓伟雄
关键词:哮喘儿童变应原
小儿川崎病合并症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各系统合并症发病特点。方法:对51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 系统合并症发生率从高到低为血液系统92.2%,心血管系统52.9%,消化系统49.0%,呼吸系统35.3%,泌尿系统29.4%,两个 以上系统损害比例高达80.4%。结论:川崎病合并症发病率高,应提高对其合并症的认识,给予及时治疗。
郎新玲
关键词:川崎病合并症发病率
婴幼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病菌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调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菌群及药敏情况。方法对70例行机械通气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痰培养分离出的75株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阳性菌占18·6%。革兰阴性菌占72·0%,真菌占9·3%,分别列前3位的是肺炎克雷伯杆菌(36·0%)、金黄色葡萄球菌(16·0%)大肠杆菌属(12·0%)。药敏结果表明:大多数G-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已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机械通气患儿应进行全面预防、加强监护、检测病原菌、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郭景涛陆必森李凯红郎新玲
关键词:婴幼儿肺炎耐药性
α-干扰素、病毒唑及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α-干扰素、更昔洛韦与病毒唑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干扰素组、更昔洛韦组、病毒唑组各40例。三组均计退热时间及手、足、口腔疱疹结痴时间及并发症,同时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更昔洛韦组平均退热时间及疱疹结痴时间,明显少于干扰素组及病毒唑组。三组药物治疗过程中无明显毒副作用。更昔洛韦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干扰素组。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明显优于干扰素和病毒唑。
郭景涛韩在萍郎新玲
关键词:更昔洛韦病毒唑Α-干扰素手足口病
108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8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肝功能及肝脏B超检查,并对其中108例合并肝脏损害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08例患儿中,单纯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者30例,占27.8%;单纯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升高者18例,占16.7%;单纯Υ-谷氨酰转肽酶(Υ-G T)升高者10例,占9.3%;ALT和AST同时升高者24例,占22.3%;ALT、AST和Υ-G T同时升高者12例,占11.1%;转氨酶升高伴胆红素(TB IL或DB IL)升高者3例,占2.7%;转氨酶升高伴白蛋白(ALB)降低者3例,占2.7%;肝功能异常伴肝脏肿大者8例,占7.4%。ALT升高总例数为66例,占61.1%;AST升高总例数为54例,占50%;Υ-G T升高总例数为22例,占20.4%。(2)经病毒唑及能量合剂等治疗后,2周内ALT恢复正常者60例,占全部AST升高病例的90.9%;AST恢复正常者51例,占全部AST升高病例的94.4%;Υ-G T恢复正常者21例,占全部Υ-G T升高病例的95.5%;合并TB IL或DB IL升高及ALB降低、肝脏肿大者,全部于2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同时合并肝脏损害,其中以ALT及AST升高者最多见,经一般抗病毒及护肝等治疗后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在2周内肝功能及肝脏大小可恢复正常。
刘纯义孙毅郎新玲张侃刘亚秋郭丽华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肝脏
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通过对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而提高对其认识,利于早期诊断.方法对22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旨在探讨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线索.结果皮疹、球结膜充血、口唇干红、皲裂发生率高,手足硬肿及淋巴结大的发生率较低,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增快发生率高,尚需注意尿常规异常、贫血、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等多系统损害.结论发热≥5 d、应用抗生素无效、具备2~3项主要诊断标准结合心脏彩超、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作出早期诊断.
郎新玲
关键词:儿童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药学服务及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儿童哮喘知识知晓程度、用药依从性、肺功能和哮喘控制程度的影响,为改善哮喘患儿的药学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将126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进行知识知晓、用药依从性、合理用药、肺功能和哮喘控制的调查和测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等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药学服务干预,干预结束后,实施电话或上门随访跟踪调查。结果:两组患儿在哮喘知识知晓程度、用药依从性、合理用药途径、肺功能(FEV1%和PEF%)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哮喘控制率明显提高(P<0.05),但仍然存在气雾剂使用不正确(23.81%)、控制药使用不当(20.63%)、哮喘日记欠完整(19.05%)、过分担忧药物不良反应等(14.29%)。结论:药学服务能显著改善患儿及家属对哮喘知识的知晓度,提高用药依从性和合理用药水平及肺功能和哮喘控制水平,药师应该更多提供和完善药学服务计划。
郭惠娟钟明叶旭辉郎新玲王文明江美芳
关键词:药学服务儿童哮喘
脓毒性休克早期胃肠黏膜pH变化与其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早期胃肠黏膜pH变化与其预后相关性。方法:脓毒性休克患儿44例根据转归不同分为3组:存活组28例;休克死亡组12例(于入院24h内死亡,死亡原因为不可逆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组4例(治疗24h以上,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采用胃管法监测其胃肠黏膜pH变化,同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对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初次胃肠黏膜pH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存活组胃肠黏膜pH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黏膜pH变化可直接反映脓毒性休克严重程度,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并改善预后。
孙毅郎新玲司徒超农淑萍靳艳黄卫东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