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芳纯
-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骨科内植物重点实验室建设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骨结构和微环境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 2012年
- 肿瘤转移是肿瘤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骨是多种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临床上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甚至先于原发性肿瘤,了解肿瘤骨转移机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肿瘤转移及其引发的骨结构变化,主要与骨的结构特异性及微环境内肿瘤细胞与破骨细胞、成骨细胞相互作用有关。该文就骨结构和微环境对肿瘤转移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找出抑制肿瘤骨转移,减少靶器官破坏的新而有益的治疗方法。
- 金芳纯汤亭亭郝永强戴尅戎
- 关键词:骨肿瘤骨结构微环境
- 短切载药聚合物纳米纤维气凝胶与多孔生物活性陶瓷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涉及短切载药聚合物纳米纤维气凝胶与多孔生物活性陶瓷复合支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对蛋白质类药物进行聚乙二醇增溶改性,得到聚乙二醇改性的蛋白质类药物冻干粉;将聚乙二醇改性的蛋白质类药物冻干粉均匀分散在聚合物静电纺丝液中...
- 范晓慧金芳纯
- 纤维多孔钛微球复合纳米锶磷灰石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纤维多孔钛微球复合纳米锶磷灰石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545±22)g。在双删股骨髁部使用慢速钻钻取直径2mm贯通双侧皮质的冠状轴洞性骨缺损。以纤维多孔钛微球复合纳米锶磷灰石填充左侧骨缺损,以单纯纤维多孔钛微球填充右侧。术后1、2、4、8周分别处死6只大鼠行X线、组织学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影像学结果表明,两侧骨缺损修复效果均良好。组织学显示,纤维多孔钛微球允许骨长入,且左侧微球内新生骨多于右侧。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显示,随时间延长,左侧新生骨量逐渐增多,2、4、8周新生骨量存在差异,而4、8周时左侧与右侧的新生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多孔钛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可作为骨缺损修复的支架材料;纳米锶磷灰石可增强纤维多孑L钛微球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 王楠郝永强何国朱邦尚金芳纯于晓巍刘萍倪嘉桦
- 关键词:钛微球体锶磷灰石
- 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究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联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2014年行肱骨外侧楔形截骨并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8例肘内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23例,女童5例;左侧19例,右侧9例;手术平均年龄为7. 5岁(2~12岁);受伤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2. 6年(1~7年)。分别测量术前和术后的提携角、Baumann角、肱骨外侧髁突出指数(LCPI)、肘关节活动度。结果 28例患儿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30个月(24~48个月)。术前提携角平均为(-16. 81±12. 44)°,Baumann角平均为(9. 0±5. 44)°,截止最后一次随访时提携角和Baumann角平均为(9. 2±3. 58)°和(20±4. 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LCPI由术前(23. 7±6. 87)%降至(15. 23±3.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85,P=0. 008)。术前肘关节屈曲平均为(102. 14±2. 93)°,最后一次随访时肘关节伸屈曲平均为(131. 61±7. 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 19,P <0. 001)。内固定平均取出时间为8. 32个月(5~14个月)。1例出现肘关节过伸约5°。无骨化性肌炎、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肱骨外侧行楔形截骨并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是一种可靠、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截骨矫形效果。
- 刘柱李海范清金芳纯张自明
- 关键词:肘内翻肱骨髁上截骨儿童
- 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PBL教学中的应用
-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PBL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针对2组学生,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结合3D打印技术的PBL教学法进行教学,然后进行考核对比。
- 刘柱张自明李海范清金芳纯
- 关键词:骨科3D打印PBL教学
- 亚太儿童骨科学术交流最新进展撷萃被引量:1
- 2014年
- 第九届亚洲和太平洋国际骨科学会(APOA)脊柱和儿童骨科学术会议于2013年8月29日至31日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古晋市举行。来自亚太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脊柱与儿童骨科专家学者数百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 赵大航金芳纯赵黎
- 关键词:骨科儿童专家学者
- 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的骨科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9年
- 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仅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100万患者因严重创伤、关节置换、骨肿瘤、骨髓炎、畸形等而需要进行骨修复的手术,在骨移植中采用何种修复材料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自体骨移植一直是植骨材料评价的“金标准”,但因供区受限、二次手术、引发感染、供区结构破坏及残留疼痛等缺点,使其应用局限。同种异体骨具有组织形态、结构、强度及骨诱导能力等优点,但存在免疫排斥及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异种骨有类似异体骨的优点,但有无法回避的伦理学问题,且排异反应和疾病传播更为明显。
- 金芳纯郝永强卢建熙
- 关键词:骨科应用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二次手术
- 雷奈酸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生和成脂分化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从细胞和基因水平研究不同浓度雷奈酸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不同浓度雷奈酸锶(0、0.05、0.1、0.5、1.0和5.0 mmol/L)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测定其增生活性。在成脂诱导条件下,加入不同浓度雷奈酸锶(0、1.0、5.0 mmol/L),倒置显微镜下检测油红染色并进行成脂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在非诱导条件下,浓度为1.0和5.0 mmol/L的雷奈酸锶对细胞增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在成脂诱导6及9 d后,1.0和5.0 mmol/L雷奈酸锶均对细胞成脂分化具有抑制作用,表现为细胞内脂滴缩小,油红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减低,成脂分化关键基因PPAR-γ、C/EBP-β、aP-2以及Glut-4的表达量降低。结论在体外雷奈酸锶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生作用,并抑制其向脂肪细胞分化,这可能与其具有促进前体干细胞成骨分化并维持成骨与成脂分化平衡作用有关。
- 王雪鹏郝永强曹磊陆耀刚金芳纯王磊
- 关键词:雷奈酸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生成脂分化
- 利用光学成像系统非侵入性监测乳腺癌细胞在骨环境内的生长情况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应用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人乳腺癌MDA—MB-23iSAffp细胞系,建立乳腺癌骨移植瘤动物模型,并应用活体成像技术检测肿瘤的生长情况。方法注射MDA.MB.231SArfp细胞于BALB/c雌性裸小鼠胫骨髓腔,应用活体光学成像系统,连续观察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情况,同时测量肿瘤体积的变化;4周和7周时拍摄x线片并做组织学检查,评估肿瘤对骨组织的影响。结果利用活体光学成像系统监测发现,至第3~4周期间,肿瘤进入对数生长期;肿瘤大小与荧光信号强度呈线性正相关。X线片和组织切片显示MDA—MB.231SArfp细胞形成溶骨性的骨破坏。结论成功建立了可非侵入性监测的乳腺癌骨移植瘤模型,利用活体光学成像系统结合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能够直观、连续、准确地检测肿瘤细胞在骨环境内的生长情况,为后续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 严伟金芳纯范启明汤亭亭
- 关键词:乳腺肿瘤诊断显像
- 罕见病例报道:股四头肌重建术治疗先天性双侧髌骨缺如一例及相关文献回顾
- 目的:先天性双侧髌骨缺如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可以单独存在或作为指甲髌骨综合征、生殖器髌骨综合征、Meier-Gorlin综合征的一个表现,虽然髌骨缺如本身很少会引起明显的功能障碍,但如同时并发膝关节周围肌肉发育异常则会...
- 金芳纯张菁范清沈品泉杨彦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