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学忠

作品数:143 被引量:758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9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27篇地震
  • 37篇震前
  • 32篇地震前
  • 25篇M
  • 21篇响应比
  • 21篇加卸载响应比
  • 20篇视应力
  • 17篇地震活动
  • 17篇震源
  • 16篇强震
  • 14篇地球
  • 14篇地球自转
  • 14篇地震预报
  • 14篇地震预测
  • 14篇自转
  • 11篇地震前兆
  • 11篇震源机制
  • 11篇前兆
  • 10篇地震活动性
  • 9篇中小地震

机构

  • 112篇中国地震局地...
  • 37篇中国地震局
  • 13篇国家地震局
  • 7篇新疆维吾尔自...
  • 6篇辽宁省地震局
  • 5篇防灾科技学院
  • 5篇北京市地震局
  • 5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北京农业职业...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防灾技术高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作者

  • 143篇陈学忠
  • 57篇李艳娥
  • 24篇郭祥云
  • 19篇尹祥础
  • 15篇宋治平
  • 11篇王林瑛
  • 10篇王恒信
  • 8篇王生文
  • 6篇隗永刚
  • 5篇陈佩燕
  • 5篇赵晓燕
  • 5篇王晓青
  • 4篇王琼
  • 4篇陈丽娟
  • 3篇吕培苓
  • 3篇丁鉴海
  • 3篇王裕仓
  • 3篇乔慧珍
  • 3篇刘杰
  • 3篇王慧敏

传媒

  • 40篇地震
  • 21篇国际地震动态
  • 9篇地球物理学报
  • 9篇地震学报
  • 7篇中国地震
  • 5篇地震地磁观测...
  • 5篇世界地震译丛
  • 5篇地震科学进展
  • 4篇地震研究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地震预报论坛...
  • 2篇地震海啸与地...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壳形变与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1篇2005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视应力用于震后趋势快速判定的可能性被引量:84
2003年
对多次强震的地震视应力进行了计算,将各次强震的地震视应力的高低与强震发生后的后续地震的强度进行联系,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将地震视应力用于强震震后趋势预测的可能性。对多次强震的地震视应力与其后续地震强度的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低视应力的强震的后续地震的强度一般较低,即低视应力的强震发生后,震区发生较强的后续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陈学忠王小平王林瑛张天中
关键词:地震视应力震后趋势地震强度地震预报
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在地震趋势分析中的应用
地震活动是地壳构造应力场作用的直接表现.地震的发生,是地壳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当构造应力强度达到或超过岩石破裂强度时,沿软弱面由稳态扩展转变为突然失稳破裂扩展的过程.构造应力的积累过程必然伴随着应力场随时间的变化和空间...
郭祥云陈学忠李艳蛾
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Ms5.7地震序列的破裂过程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江西南昌遥测台网和临时台网资料,借助于主地震相对定位法,对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MS5.7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分析了该序列的破裂过程。这次地震的余震震中呈线性分布,约沿北西37°,与美国哈佛大学给出的主震震源机制解中的N35°W节面和北西向的洋鸡山-武山-通江岭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震中位于该断裂的东南端。这次地震破裂扩展过程主要发生在2005年11月30日19时前,其后平稳。主震发生在余震分布区的西北端部,似乎表明本次地震为单侧破裂,破裂向东南方向扩展。震后4小时内震源深度由浅到深变化,之后逐渐稳定在15 km左右。破裂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从主震到2005年11月26日16时22分0.8秒,破裂尺度为13.8 km,历时约7.54小时,平均破裂速度约为50.8 cm/s;第2个阶段是从2005年11月29日11时35分21.7秒到2005年11月30日19时57分58秒,破裂尺度为17.9 km,历时约32.4小时,平均破裂速度约为15.4 cm/s。整个破裂过程扩展了31.7 km,平均破裂速度约为22 cm/s,前一阶段速度明显高于后一阶段,破裂是减速的。
陈学忠吕坚王慧敏
关键词:九江地震
川滇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的研究
地震是地壳岩层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累积应变能达到一定程度,岩层发生破裂和错动而产生的.利用中小地震矩张量反演得到的地震矩、震源机制解、震源深度等参数可以解释断层在地震前后具体的运动情况,并为地震灾害评估、震后地震应急服务...
郭祥云陈学忠王生文
河北文安MS5.1地震前首都圈及邻区震源动力学参数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30
2011年
本文根据近震源条件下,由北京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观测到的波形资料,利用Brune模式,得到了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首都圈及邻近地区989次ML≥2.0地震的震源谱,测定了它们的拐角频率和零频幅值。通过相关计算公式,得到了破裂半径、地震矩、地震能量、应力降、视应力等震源动力学参数。分析了这些动力学参数的标度关系以及在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MS5.1地震前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文安MS5.1地震前,视应力、应力降、地震能量与破裂半径比等出现了相对高值集中区,这些高值集中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带上;从时间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文安MS5.1地震前华北平原带上视应力、应力降、地震能量与破裂半径比等参数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升高变化过程,而拐角频率则显示出趋势性下降变化特征。这可能与文安MS5.1地震前华北平原带上应力的增强过程有关。
陈学忠李艳娥郭祥云
关键词:文安地震首都圈
地震学中的统计学原理(二)
2003年
3.4 模型检验模型检验即检查选用模型的特征与实际样本特征是否一致。选择模型与检验模型采用不相交的数据集较为理想。在做不到这一点的地方,检验需要考虑到模型已被调整到尽可能与数据密切拟合的事实,至少在某种意义上如此。
D.Vere-JonesY.Ogata何阳波王丽凤邢自兴刘文兵马丽陈学忠吕春来
关键词:地震学
地震视应力及其在地震趋势判定研究中的一些进展
地震孕育过程中可能伴随着地壳应力变化,研究地壳应力变化与地震发生之间的关系是揭示地震前兆、探索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地震预报方法的途径之一.视应力是地震效率与震源断层面上平均应力的乘积,因此视应力是平均应力下限值的一个估计....
陈学忠李艳娥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M_S6.8地震的静态库仑应力触发作用被引量:5
2006年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发生MS6.8地震,截止2004年6月30日发生了7次MW5以上的中强余震,序列的余震丰富、强度大.本文求算了MS6.8主震及其序列中主震和中强余震共同在后续中强余震(7次MW5.0以上余震)破裂面上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情况.考虑到震中定位的误差,分几种情况分别讨论了此次MS6.8主震及其中强余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情况,并定量分析了MS6.8地震序列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与断层类型的关系及其静态应力触发模型作用的延迟时间和空间范围.认为采用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目录的震源机制解、矩心深度和新疆震中定位结果较合理,由此得到的7次中强余震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增加的区域.综合分析表明,巴楚—伽师MS6.8主震对后续中强余震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而中强余震之间的触发作用不显著.但由于目前震源定位精度的限制,不能肯定序列中7次中强余震是完全受MS6.8主震触发而发生的.
王琼陈学忠王海涛
鲁甸M_(S)6.5地震前巧家台阵观测到的中小地震应变释放加速现象
2021年
本文利用2012年3月-2019年12月巧家台阵观测到的地震活动资料,基于累积应变释放曲线的斜率K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鲁甸地震前地震活动的应变释放加速现象。结果显示:(1)鲁甸MS6.5地震前,深部(震源深度h≥10 km)地震K值出现了明显的逐渐上升过程,而浅部(震源深度在10 km以内)地震K值则没有明显变化,保持平稳。表明深部地震活动应变释放存在显著的加速过程,而浅部地震活动则保持平稳;(2)鲁甸地震之后,深部地震K值迅速下降,于2016年年初达到最低值,直到2019年年底,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期间巧家台阵邻近地区没有发生过较强的地震;(3)根据应变释放理论模型估计了幂指数m,在K值上升过程前期m=0.177,后期m=0.902,表明在K值上升过程前期应变释放加速是很快的。上述观测结果对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和地震预测研究拟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陈学忠李艳娥陈丽娟
1995年河北沙城M_L4.1地震发震断层参数测定被引量:10
2005年
在一维单侧有限移动震源模式下, 根据拐角频率的方位变化, 利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了1995 年7月20日河北沙城ML4.1地震的发震断层面参数。结果表明, 这次地震的断层面破裂方向为224°, 与余震分布和震源机制的NE向节面一致。地震马赫数v/c约为1.85, 即平均破裂速度大于S波速度, 为一次超速破裂。若取横波速度为3.5 km/s, 则破裂长度约为1 km。因此, 这次地震破裂以超S波速的速度从北东向西南方向传播了约1 km。
陈学忠王琼刘冬英
关键词:震源模式余震分布震源机制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