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锐

作品数:50 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血清
  • 12篇细胞
  • 11篇蛋白
  • 9篇基因
  • 7篇混悬剂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纳米混悬剂
  • 6篇ABCB1
  • 5篇星状细胞
  • 5篇慢性
  • 5篇肝星状细胞
  • 4篇血脂
  • 4篇色谱
  • 4篇肾脏
  • 4篇鼠肝
  • 4篇患者血清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META分析
  • 4篇大鼠肝

机构

  • 50篇武汉大学
  • 1篇荆州市第一人...

作者

  • 50篇彭锐
  • 23篇张洪
  • 18篇张英
  • 12篇李艳
  • 6篇李艳
  • 5篇王少亭
  • 4篇戴雯
  • 4篇肖璇
  • 3篇袁腾飞
  • 3篇黄允
  • 3篇李迪
  • 2篇彭燕
  • 2篇何晓云
  • 2篇祝成亮
  • 2篇张玲莉
  • 2篇郑红云
  • 2篇刘欢
  • 2篇郭晓倩
  • 1篇吴鹏
  • 1篇申献玲

传媒

  • 8篇检验医学与临...
  • 6篇中国医药导报
  • 5篇中国医院药学...
  • 4篇中国药师
  • 3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广东药学院学...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安徽医药
  • 1篇Journa...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8
  • 15篇2017
  • 7篇2016
  • 15篇2015
  • 3篇2014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BCC2基因过表达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构建携带ABCC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HEK293细胞,筛选出稳定过表达ABCC2基因的细胞株并进行鉴定,为体外实验确定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外排转运相关的底物药物及其转运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根据Gen Bank提供的ABCC2基因c DNA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该基因并将其连接至慢病毒载体PZE-LV105,包装病毒并感染HEK293细胞。用嘌呤霉素进行筛选得到过表达ABCC2基因的稳转细胞株,通过基因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对稳转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测序结果证明重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所携带的ABCC2基因序列与GenBank提供的ABCC2序列一致;RTQ-PCR分析结果显示转染了ABCC2基因的HEK293细胞中MRP2的mRNA相对表达比正常HEK293细胞和空白载体对照HEK293细胞高出约320倍;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显示,转染了ABCC2基因的HEK293细胞中MRP2蛋白表达水平比正常HEK293细胞和空白载体对照HEK293细胞高出约150倍。结论该实验成功构建了稳定过表达ABCC2基因的细胞株,该细胞株可用于初步筛选确定MRP2的特异性外排转运底物及其转运机制。
魏丹芸张洪彭锐张英
关键词:过表达慢病毒载体HEK293细胞
ABCB1(1199G/A)基因多态性对甲磺酸伊马替尼转运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活性和所介导的甲磺酸伊马替尼胞内累积量及药物跨膜渗透性的影响。方法:将构建的ABCB1 1199G/wt和1199A/mut重组质粒分别转染HEK293细胞,利用RT-PCR法考察细胞中P-gp的mRNA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细胞中药物浓度和胞内累积量,跨膜电阻实验考察药物跨膜渗透率,评价P-gp活性对药物转运的作用。结果:细胞毒性实验表明,转染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证明P-gp具有介导药物转出胞外的作用。HPLC和跨膜电阻实验表明,与野生型ABCB1(1199G)细胞相比,突变型ABCB1(1199A)细胞抗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作用更强,P-gp对介导甲磺酸伊马替尼外排转运的作用较强且药物的跨膜渗透性也相应较强。结论:实验表明ABCB1(1199G/A)位点突变导致其编码蛋白P-gp活性改变,该位点多态性会导致甲磺酸伊马替尼清除率增加,抑制了药物在靶细胞中有效药物浓度,因此临床上应对ABCB1基因进行分型,指导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药。
白瑞丹张洪彭锐黄萃园
关键词:P-糖蛋白ABCB1单核苷酸多态性个体化用药
氯吡格雷抵抗与ABCB1 3435C>T基因位点多态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抵抗与ABCB1 3435C>T基因位点多态性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纳入氯吡格雷抵抗与氯吡格雷有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查阅检索结果中所附相似文献及参考文献,检索文献均为建库至2014年6月25日,采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其他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篇;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2 619例、氯吡格雷有效2 79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3435C>T位点多态性在等位基因模型、显性基因模型、共显性基因模型(CC/CT)和超显性基因模型下整体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模型OR=1.27,95%CI(1.13,1.42),显性基因模型OR=1.42,95%CI(1.22,1.65),共显性基因模型(CC/CT)OR=1.43,95%CI(1.20,1.69),超显性基因模型OR=1.30,95%CI(1.11,1.52)。人种亚组分析表明,欧洲地区ABCB1 3435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亚洲地区ABCB1 3435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在等位基因模型、显性基因模型、共显性基因模型(CC/CT)和超显性基因模型下整体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模型OR=1.57,95%CI(1.34,1.84),显性基因模型OR=2.11,95%CI(1.71,2.60)、共显性基因模型(CC/CT)OR=2.15,95%CI(1.72,2.69),超显性基因模型OR=1.82,95%CI(1.48,2.24)。结论亚洲地区,ABCB1 3435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有相关性,而在欧洲地区则无相关性。
彭锐张洪张英魏丹芸
关键词:氯吡格雷抵抗ABCB1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ABCB1基因位点(C3435T)多态性与癫痫耐药关联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ABCB1的基因位点(C3435T)多态性与癫痫耐药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纳入抗癫痫药耐药与抗癫痫药敏感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查阅检索结果中所附相似文献及参考文献,检索文献均为建库至2014年6月15日。由两名评价员单独进行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其他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癫痫患者中耐药815例,敏感9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3435T位点多态性在等位基因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共显性模型(CC/TT组)下整体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模型OR=0.79,95%CI(0.69,0.90),显性基因模型OR=0.73,95%CI(0.58,0.92),隐性基因模型OR=0.73,95%CI(0.59,0.91),共显性基因模型(CC/TT组)OR=0.64,95%CI(0.48,0.85)。地区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地区ABCB1 C3435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癫痫耐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印度地区ABCB1 C3435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癫痫耐药在等位基因模型和隐性基因模型下整体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模型OR=0.70,95%CI(0.54,0.93),隐性基因模型OR=0.72,95%CI(0.49,1.07)。结论 ABCB1 C3435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地区癫痫耐药无相关性,而在印度地区人口中与癫痫耐药有相关性。
彭锐张洪张英魏丹芸
关键词:ABCB1C3435TMETA分析耐药
ABCB1(1199G>A)基因多态性对多西他赛转运影响的分子机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在体外研究ABCB1(1199G>A)基因多态性对多西他赛转运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将ABCB1(1199G>A)野生型和突变型基因分别导入HEK293细胞,研究2种重组细胞株对多西他赛的摄取以及跨膜转运的差异。结果:在细胞毒性分析中,ABCB1_(1199A/mut)细胞对多西他赛表现出更强的耐药性。多西他赛在2种重组细胞中的含量均显著性的低于对照组细胞,证实了多西他赛是由P-糖蛋白介导转运的,并且在ABCB1_(1199A/mut)细胞中跨膜转运更高。ABCB11199A/mut细胞介导转运多西他赛的P-糖蛋白的活性较ABCB1_(1199G/wt)细胞的更强。结论:ABCB1(1199G>A)基因多态性能够显著性影响P-糖蛋白转运多西他赛的能力,由ABCB1突变型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能够更有效的转运多西他赛。因此ABCB1(1199G>A)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P-糖蛋白的活性,并对药物的分布和消除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作用。
黄萃园张洪彭锐白瑞丹
关键词:多西他赛ABCB1P-糖蛋白
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方法观察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的变化,并用HPLC对不同时间内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的浓度进行测定并绘制其降解曲线。结果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避光放于4℃下物理稳定性良好,粒径和PDI变化不大;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与溶解状态的索拉非尼相比,化学稳定性显著改善,有效药物浓度的降解速度明显降低。结论将索拉非尼制成纳米混悬剂稳定性显著改善,可长期保存。
张英张洪彭锐
关键词: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物理稳定性化学稳定性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SCC与β_2-MG的变化及其相关性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与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变化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CKD患者96例纳入试验组,同期106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按照肾小球滤过率将CKD患者分为CKD 1期21例,CKD 2期15例,CKD 3期25例,CKD 4~5期35例;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清SCC,β_2-MG和肌酐水平,分析CKD患者血清SCC与β_2-MG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试验组中CKD患者血清SCC、β_2-MG和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情的加重3个指标都明显升高(P<0.05);血清SCC水平与β_2-MG呈正相关(r=0.719,P<0.05),与肌酐也呈正相关(r=0.756,P<0.05);血清SCC、β_2-MG和肌酐3个指标诊断CK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1、0.955、0.949。结论 CKD患者血清SCC、β_2-MG和肌酐水平均显著升高,对CKD有较大的诊断价值,而且血清SCC与β_2-MG、肌酐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袁腾飞李艳彭锐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鳞状细胞癌抗原Β2-微球蛋白肌酐
他克莫司处理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小鼠炎症性肠病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Tac)处理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对小鼠克罗恩病模型中炎性肠病的作用及其具体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加入Tac处理抑制其成熟,以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作克罗恩病模型。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imDC组、Tac-imDC组,每组各12只。对照组给予50%乙醇溶液灌肠,其余三组分别给予TNBS灌肠造模,各组在灌肠前24 h和灌肠后24 h分别经尾静脉输注相应的PBS或者imDC,对照组和模型组经尾静脉输注PBS,imDC组输注1×10-6个未经Tac处理过的imDC,Tac-imDC组输注1×10-6个经过Tac处理过的imDC。每天记录小鼠一般情况,7 d后分别行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和结肠病理组织学(TDI)评分,取小鼠结肠组织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介素-10(IL-10)、转化生子因子-β(TGF-β)和白介素-17(IL-17)的水平变化。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的DAI、CMDI和TDI评分明显升高[DAI:(0.75±0.10)比(5.12±1.05)分;CMDI:(0.70±0.12)比(6.52±1.18)分;TDI:(0.34±0.03)比(5.53±1.12)分;均P〈0.011,TGF-β、IL-10水平明显下降[TGF-β:(20.421±2.091)比(14.356±1.756)pg/mL;IL-10:(6.162±0.512)比(4.012±0.469)pg/m;均P〈0.011,IL-17水平明显升高[(19.232±2.187)比(25.754±3.621)pg/mL,P〈0.01]。相对于模型组,imDC组和Tac-imDC组的DAI、CMDI和TDI评分均显著下降[DAI:(5.12±1.05)比(4.01±0.92)、(3.12±0.81)分;CMDI:(6.52±1.18)比(5.04±1.05)、(3.54±0.98)分;TDI(5.53±1.12)比(4.00±0.88)、(3.22±0.92)分;P〈0.05或P〈0.01],而TGF-β、IL-10水平上升[TGF-β:(14.356±1.756)比(16.012±2.012)、(19.002±2.756)pg/mL;IL-10:(4.012±0.469)比(4.956±0.534)、(5.618±0.595)pg/mL;P〈0.05或P〈0.011,IL-17水平明显下降[(25.754±3.621
魏丹芸张洪彭锐张英
关键词:他克莫司树突状细胞
SNP新颖方法和个体化用药方案的研究进展(英文)被引量:2
2014年
编码多种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引起个体间药物代谢差异,将影响药物有效性和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单核苷酸多态性涉及到所有遗传变异的类型,正确地SNP基因分型方法能帮助检测遗传多态性、遗传紊乱、病原体耐药。个体化用药打破了传统给药的方式,以个体特征为依据进行个体间用药。因此,SNP分型方法成为识别疾病敏感性和药物反应之间生物联系的关键因素。精确的基因分型方法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为止,常用测序、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等进行基因分型。但是,他们的适用范围得到限制,由于本身纯在的缺陷。本文总结了基因多态性检测的几种新型方法及比较了几种个体化用药方案的优缺点。
彭锐张洪张英
关键词:基因分型药物代谢酶转运体药物基因组学
泊那替尼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制备泊那替尼纳米混悬剂,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溶出行为进行表征。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技术制备泊那替尼纳米混悬剂,利用激光纳米粒度仪、透射电镜对粒径及形态进行表征,通过透析法研究泊那替尼纳米混悬剂体外释放行为。结果泊那替尼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90.215±7.3)nm,多分散指数为(0.297±0.45);泊那替尼纳米混悬剂形态圆整,分布均匀,24 h在质量分数1%吐温-80的PBS释放介质中的体外累积释放率为53%,药物体外释放符合Ritger-Peppas方程,方程式为ln Q=0.284 7lnt+3.128 0,r=0.992 8。结论泊那替尼纳米混悬剂制备方法简便,有望成为泊那替尼的新型纳米给药系统。
张雅稚张洪彭锐
关键词:纳米混悬剂体外释放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