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海波
- 作品数:26 被引量:263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腰椎管狭窄症合并椎体骨软骨瘤1例被引量:1
- 2014年
- 1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63岁,主因右下肢麻木伴间歇性跛行3年入院。查体:痛性跛行步态,腰椎前凸变浅,光明姓例凸.腰椎无明显压痛.脊椎胸腰段叩痛(+)。腰椎活动度良好,左右旋转各20度。剑突下感觉减弱,四肢肌张力不高,右侧足躁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右胫骨前肌、蹄长伸肌肌力减退。
- 陈栋李中实蒋欣邹海波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骨软骨瘤间歇性跛行椎体腰椎活动度下肢麻木
- 麦肯基疗法助您告别疼痛被引量:1
- 2012年
- 20世纪50年代,罗宾·麦肯基l在新西兰一个小镇上当医生。他有一位常客——史密斯先生,是位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经常腰腿痛。一天下午,当麦肯基医生忙得不可开交时,史密斯由人搀扶着走了进来。麦肯基随手指了一张治疗床——一张刚给患者做完治疗、还没有将床尾调低、基本呈“v”字形的床,让史密斯先躺上去。等他忙完了,再去找史密斯时,发现史密斯已经不见了。
- 邹海波
- 关键词:麦肯基疗法疼痛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床腰腿痛发现史
- 胸椎椎弓根螺钉与椎弓根外侧螺钉固定治疗胸椎骨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胸椎椎弓根螺钉与椎弓根外侧螺钉固定治疗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胸椎骨折分为A组和B组,A组为经传统的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固定,B组为经椎弓根外侧螺钉置入固定,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胸椎椎弓根骨壁穿透率,应用Frankel分级对术前、术后的脊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A、B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椎弓根骨壁穿透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脊髓功能除A级7例无变化外,两组患者术后较术前均有1~2级的恢复,脊髓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结论胸椎椎弓根外侧螺钉固定治疗胸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手术更安全,术中对患者及术者的X线暴露量减少的优点,其疗效与传统胸椎椎弓根路径手术相近。
- 刘建伟邹海波肖奇吴勇
- 关键词:胸椎骨折内固定
- X线、CT、MRI在评估症状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5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X线、CT、MRI在评估症状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中日友好医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41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单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术前胸腰椎CT(含三维重建)、MRI(含脂肪抑制序列)及手术前后X线影像学资料.结果 在CT扫描中共显示52个病变椎体,而在MRI共显示70个病变椎体,其中新发骨折44个,陈旧骨折8个,骨挫伤18个,其中8个陈旧骨折和2个挫伤的椎体程度较轻采取保守治疗,结合MRI检查序列特别是脂肪抑制序列显示60个有治疗意义椎体,效果优于CT检查;胸腰椎X线显示60个病变椎体术后高度有所提高,Cobb角略减小,椎体局部后凸情况有所改善,有助于手术疗效评估及术后追随.结论 术前CT、MRI对单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能够对治疗提供术前参考,提高治疗准确性及疗效.X线检查有助于术后疗效评估及术后追随.
- 徐妍妍李斌邹海波绳厚福王武孙宏亮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
-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症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从2011-09-2013-10,共7例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有椎管狭窄症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骨科-脊柱外科治疗,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开放手术后行椎弓根钉的骨水泥强化。评价PVP手术前后椎体的变化,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骨折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的比率及节段Cobb角的变化。评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采用测量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弓根螺钉固定点与椎体下上终板的距离以及手术节段Cobb角度的变化。X线片及CT扫描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压缩性骨折的椎体,术前和术后的骨折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的比率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但与术前相比三者的数值是增加的。矢状面Cobb角度手术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减压,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的患者,矢状面Cobb角度,手术前后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在进行减压的同时,需要对椎弓根钉进行强化处理,且要对所有的螺钉均进行骨水泥的强化。
- 邹海波绳厚福李中实谭明生韦竑宇移平杨峰蒋欣唐向胜陈栋赵景鑫
-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椎管狭窄症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促进兔骨缺损部位再血管化的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 为大段骨缺损修复过程的血管再生探索一条可行的途径。方法 成年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五组。右前肢为实验肢体,缺损长度约15mm。第1—4组都采用胶原膜引导,结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骨水泥,不同的是在第1组中,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质粒;第2组复合VEGF165质粒;第3组复合BMP2质粒;第4组不复合任何质粒;第5组仅制作动物模型而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 术后2周,核素断层摄影(ECT)结果显示第1组骨缺损修复后的局部血流量高于第2、3、4组(P〈0.05);术后4周,X线片示第1组骨缺损处的骨痂明显增多;SEM显示在正常骨与工程骨交界处可见新生的骨小梁结构以及成骨细胞的附着;ECT结果显示第1组骨缺损的局部血流量高于第2、3、4组(P〈0.01);第2组骨缺损的局部血流量高于第3、4组(P〈0.01);术后8周,SEM显示第1组工程骨表面成骨细胞的附着多于其它各组,ECT结果显示与术后4周相同。结论 在骨缺损的局部,联合应用表达VEGF165和BMP2质粒可以促进骨缺损局部的血液供应;附着质粒DNA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及引导性胶原膜在大段骨缺损局部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新骨的形成。
- 邹海波周亚莉安洪蒋电明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引导性骨再生骨缺损
- 让病人正视现实,也是人文关怀
- 2013年
- 我们国内的病人都喜欢听“打包票”、100%好之类的话语。正是基于此种喜好,一些医生就会迎合病人。医生的一番好意,是为了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放下包袱,积极配合手术,让手术平稳顺利地进行以便解决病人的痛苦。
- 邹海波
- 关键词:人文关怀正视配合手术心理压力
- 胫骨干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后膝关节疼痛的临床观察及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256例胫骨干骨折髓内针固定后病人膝关节前侧疼痛的临床观察,分析膝关节前侧疼痛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髓内针治疗的胫骨干骨折的病人共256例。其中男183例,女73例。平均45岁,其中76例(30%)的病人是开放性骨折,156例(60%)病人在伤后24h之内进行手术,其余100例(40%)病人在伤后12d内予以手术治疗。[结果]共有166例病人发生了膝关节前侧的疼痛,占病人总数的65%。其中经髌韧带入路者96例(发生率为58%);髌韧带旁入路者为70例(发生率为42%)。膝关节前侧疼痛在活动后加重。在166例病人中,有90例(54%)病人在术后1年髓内针取出后疼痛感消失,经休息或口服止痛药物缓解的为33例(20%),其余病人在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练习后疼痛感减轻或消失。[结论]手术入路的不同并不能减少胫骨干骨折髓内针治疗后膝关节前侧疼痛的发生,而髓内针的移除、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练习可减少此种疼痛的发生。
- 邹海波绳厚福刘朝晖
-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髓内针
- 腰椎后路手术应用不同输血方式对出血量及引流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手术应用不同输血方式对出血量及引流量的影响.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共有183例因腰椎疾病行初次手术的患者,男74例,女109例,年龄31~81岁,平均56.6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腰椎管狭窄症69例,腰椎滑脱症32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2例.单节段手术共83例,双节段手术共100例.术中无输血34例,自体血回输109例,输注同种异体血20例,自体血和同种异体血混合输入20例.所有病例均记录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术中输注自体血量、术中输注同种异体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即刻的引流量、引流管体内放置的时间及最终引流量.结果 单节段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是(369.4±284.0) ml,而双节段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是(568.8±398.7) 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P〈0.001).单节段手术患者的最终引流量是(186.3±135.6) ml,而双节段手术患者的最终引流量是(301.4±286.8) 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5).术中单独应用自体血液回输,对术中出血量的影响与无输血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单独应用自体血液回输,与其他输血方式相比对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术中单独应用自体血液回输,与其他方式比较,对术后返回病房即刻引流量和术后最终引流量无影响(P&gt;0.05).不同手术节段,对选择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有倾向性,双节段手术的患者选择自体血液回输更多;而不同手术节段,对术中输注异体血无明显的倾向性.≥60岁与〈60岁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上无明显差别.引流管体内放置的时间与术后最终引流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Spearman′s r=0.320,P〈0.001),而术后返回病房即刻引流管的状态(夹闭或开放)与术后引流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术中单独应
- 邹海波绳厚福李中实郝庆英赵景鑫陈栋王思冉强
- 关键词:腰椎输血自体出血引流
- 微创TLIF单侧或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5
- 2013年
- 目的:评价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单侧或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1月应用MastQuadrant通道对52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经椎旁多裂肌入路行TLIF单侧(31例)或双侧(21例)固定治疗。男27例,女25例,年龄30—77岁,平均52.9岁。观察二种固定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的差别。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通过影像学测量手术节段Cobb角(矢状位)及不同部位椎间隙的高度,观察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并评价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ODI平均值由术前的(67.67±18.59)%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5.58±20.80)%,VAS腰痛评分平均值由术前的(7.42±2.48)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09±2.47)分,VAS腿痛评分平均值由术前的(8.04±1.22)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46±2.07)分,手术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单侧及双侧固定组在手术前后的ODI、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手术后的影像学测量指标均较术前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及双侧固定组在手术前后影像学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双侧固定患者术后出现单侧下肢症状而进行螺钉调整外,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到影像学融合标准,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或cage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固定,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如适应证选择正确,单侧固定具有手
- 邹海波绳厚福李中实陈栋赵景鑫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