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方法将40例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和45例肾脏内科住院患者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比分析。结果经皮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躯体化(1.862±0.149)、人际关系(1.411±0.113)、抑郁(1.430±0.161)、焦虑(1.797±0.095)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1)。结论经皮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存在不良心理状况,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积极给予护理干预,促进康复。 勇琴歌 王艳 常婧关键词:肾动脉支架植入术 心理状况 不同护理模式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比较 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组)40例和观察组(Orem自理模式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治疗积极性及SF-36总分和SAS、SDS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5%vs 5.0%),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较好者比例高于对照组[(62.5%、65.0%)vs(82.5%、85.0%)],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87.5%vs 100.0%),SF-36总分高于对照组(71.3 vs 81.6),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45.2、44.5)vs(31.4、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rem自理模式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较好,综合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常婧关键词:护理模式 慢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效果 责任制护理模式运用路径护理在肾穿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责任制护理模式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和功能制护理模式运用常规护理方法在肾穿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11月在解放军总基院行肾穿刺术以明确诊断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功能制护理模式组)40例和观察组(临床路径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满意率、肾穿相关知识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治疗积极性,以及质量控制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路径组的基础护理服务满意度、肾穿相关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100%、100%vs87.5%、62.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vs 22.5%),路径组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积极性较好者比例高于对照组(82.5%、85%vs 62.5%、65%),路径组的质控评分高于对照组(196分vs 1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肾穿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较好,值得在肾穿患者中进行推广。 康娜 常婧 张瑞芹 王鸿涛 王志英 向晶关键词:责任制整体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 肾穿刺术 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0年8月治疗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经观察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8%vs 88.9%),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8%vs 15.5%),血清脑钠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02.45±36.34)pg/L,(8.30±0.70)mg/L vs(305.49±104.41)pg/L,(16.00±0.89)mg/L],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排血量均高于对照组[(59.85±3.40)%,(3.76±0.43)L/min vs(51.14±3.13)%,(3.12±0.50)L/min],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安全性也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于鹤鹏 常婧 骆雷鸣 叶平关键词:小剂量 螺内酯 美托洛尔 慢性心力衰竭 北京社区离退休人员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的人格发展特征、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王登峰、崔红等编制的中国人人格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北京市的200例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不同年龄段的中老年在情绪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2)老年人格维度中情绪性的发展呈"U"字形,58~68岁情绪性得分较低,53~57岁和>68岁年龄段情绪性得分明显升高;(3)中老年人在SCL量表的9个项目因子,除了人际关系一项的得分低于常模分数之外,其余各项均高于常模水平(P<0.05),并且中老年人在9个项目因子上面的得分不存在年龄段和性别的差异;(4)中老年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些维度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外向性、善良、人际关系、才干、行事方式得分高的中老年人较少报告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偏执、精神障碍等不良心理表症,而情绪性与敌对性、偏执等项目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中老年人的人格特征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表现出较少的可变性和发展性,但情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不同人格特征的中老年人在面对生活事件时的应激水平可能不同,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导致了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护理人员应根据其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措施,开展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维护。 张瑞芹 常婧 陶红 邢春光 程庆砾关键词:中老年人 人格特征 肾动脉畸形性高血压50年(附1例报道) 2008年 患者,男性,78岁,主因“发现血压升高51年”于2007-10-11入院。患者1956年查体时发现血压升高,当时无头晕、头痛等症状,血压多波动于120~135/90~95mmHg(1mmHg=0.133kPa)。1971年查体时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左心室肥厚。1972年于劳累后出现头晕、头痛症状,之后血压逐渐升高,最高180/90mmHg,并较前难以控制。反复调整降压药物,联合使用卡维地洛、硝苯地平、吲达帕胺降压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波动于120~180/75~95mmHg。 于鹤鹏 常婧关键词:高血压 畸形性 肾动脉 头痛症状 血压升高 心电图检查 用于动静脉内瘘的留置针 一种用于动静脉内瘘的留置针,其包括套管部、端头、钢针;套管部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接头,第一接头外侧形成有外螺纹;端头包括中心插管、外管;中心插管连接在外管的中心部,中心插管自外管的第一端延伸出,用于插入到套管部的第一接头中... 康娜 王志英 潘荣 张瑞芹 常婧 王鸿涛 张洁文献传递 高龄老年人餐后低血压1例 被引量:2 2011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8岁,主因"餐后血压降低2年"于2010年5月5日入院。患者自2008年10月开始,于餐后10~15min后出现头晕、全身乏力症状,当时血压90~95/45~50mmHg(1mmHg=0.133kPa),坐位或平卧位30min后症状缓解, 常婧 张晓燕关键词:餐后低血压 高龄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治疗药物特点分析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探讨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治疗药物特点.方法 采取回顾性病例收集的方式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05年10月~2010年10月因慢性心力衰竭首次住院老年患者.将入选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轻度下降组和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统计分析比较三组肾功能分组的临床治疗药物特点.结果 三组药物使用率对比,ACEI类药物(59.7%、50.4%、42.9%)、β受体阻滞剂(47.2%、46.1%、37.0%)、利尿剂(55.1%、58.2%、74.8%)、螺内酯(40.3%、48.9%、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与肾功能正常组及肾功能轻度下降组比较,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使用比例低,利尿剂、螺内酯使用比例高(P<0.05或P< 0.01).肾功能轻度下降组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ACEI类药物使用比例低,利尿剂使用比例高(P<0.05、P< 0.01).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使用比例低,利尿剂、螺内酯使用比例高. 于鹤鹏 常婧 钟文雯 叶平关键词:老年心力衰竭 慢性 肾功能不全 药物 1例高龄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护理 2009年 2008年2月,我科收治1例高龄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在治疗中血小板严重减少,经对症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赵建华 柯萌萌 常婧关键词:高龄患者 维持性 透析过程 护理 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