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力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思维导图结合情景模拟在肾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思维导图结合情景模拟的教学法在肾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肾内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46名,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3名,研究组采用思维导图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比较两组住培学员出科理论成绩、出科技能操作成绩,研究两种教学方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中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住培学员理论考核成绩(90.26±3.61)分,高于对照组[(82.35±4.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培学员出科技能操作成绩(93.48±2.59)分,高于对照组[(92.52±1.83)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思维导图结合情景模拟的教学法在肾内科临床带教中有利于提高住培学员专科知识的掌握,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 瞿力曹丹
- 关键词:思维导图情景模拟肾内科临床带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二硫化碳染毒对大鼠肾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二硫化碳(CS_2)染毒对大鼠肾脏的损害特点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及0、50、150、250mg/kg CS_2染毒组(B、C、D、E组),每组16只。分别在染毒12、16周末两个时间点留取每组6只大鼠的尿液,检测尿蛋白/肌酐、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留取血液检测肾功能;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肾脏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12、16周末,大鼠尿NAG活性在各染毒组明显增加(P<0.05),且随CS_2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尿蛋白/肌酐无明显变化(P>0.05)。16周末血尿素氮(BUN)和肌酐水平在D、E组均升高,且E组升高更明显(P<0.05)。HE染色结果显示CS_2染毒主要损害肾小管,呈局灶性颗粒空泡变性,呈剂量-效益关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目随CS_2染毒剂量增加和染毒时间延长而增加,凋亡细胞在12周末时主要出现在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而16周末时则主要出现在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免疫组化显示随染毒剂量增加和染毒时间延长,染毒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质Bax蛋白染色程度加深及面积增大。结论 CS_2染毒可导致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细胞凋亡可能是CS_2致肾脏损害的机制之一。
- 瞿力欧三桃贺红焰刘建
- 关键词:二硫化碳肾损害细胞凋亡BAX
-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治疗效果及血清MCP-1、VEGF-A变化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水平变化。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8年3月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肾内科治疗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2组:观察组(30例,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对照组(30例,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比较2组疗效、内瘘狭窄部位血管指标、MCP-1、VEGF-A、炎性介质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血管内瘘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瘘狭窄部位血管内径、血管横断面积、血管峰值流速等血管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t/P=2.038/0.046、2.096/0.040、3.836/0.000);2组血清MCP-1、VEGF-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P=2.151/0.036、2.015/0.048);2组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P=3.286/0.002、3.438/0.001);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治疗效果良好,内瘘通畅情况改善明显,且其血清MCP-1、VEGF-A、炎性介质水平下降显著,并发症少。
- 吴莹李云平赵茜茜瞿力蒋东妤许立阳
- 关键词: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 10例二硫化碳致肾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10例二硫化碳(CS2)致肾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CS2致肾功能损伤患者1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组织病理特点。结果本组患者均为青壮年男性,临床表现以蛋白尿为主,其中尿微量白蛋白升高8例、24小时尿蛋白升高7例、血胱抑素C升高6例、血肌酐升高5例、血尿素氮升高4例、血尿酸升高3例;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升高2例,血清免疫相关抗体、免疫球蛋白Ig G、Ig M和补体C3、C4均无明显异常;血红蛋白下降4例,余肾外指标均无明显异常。病理特点:光镜下均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系膜基质弥漫性增生和肾小管萎缩,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电镜下均可见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系膜区均未见确切电子致密物沉积;均可见肾小管萎缩,伴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免疫荧光检查均无明显Ig A、Ig G等免疫球蛋白及C3、C4等补体及HBs Ag、HBc Ag等乙肝标志物抗原的沉积。结论 CS2致肾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蛋白尿为主,病理特点以肾小球系膜细胞、系膜基质弥漫性增生和肾小管萎缩为主,免疫荧光显示基本无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
- 瞿力欧三桃刘勇吴蔚桦曹灵刘建
- 关键词:职业性疾病肾功能损伤二硫化碳病理特点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4年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是诸多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 瞿力刘建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 微炎症状态对MHD患者动脉硬化和透析相关指标的影响及骨化三醇的干预效果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微炎症状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脉硬化和透析相关指标的影响及骨化三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MHD患者90例,根据血清CRP水平分为微炎症组(血清CRP水平>10 mg/L)58例、非炎症组(血清CRP≤10 mg/L)32例;随机将微炎症患者分为常规治疗者、骨化三醇治疗者各29例,常规治疗者仅行MHD,骨化三醇治疗者在MHD基础上每晚睡前口服骨化三醇0.25μg,连续12周。比较两组透析前Hb、血清白蛋白(Alb)、肌酐(Scr)、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i PTH)、活性维生素D[25-(OH)D3]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压,分析微炎症状态与各指标的关系。比较常规治疗者、骨化三醇治疗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与非炎症组比较,微炎症组血压、IMT明显升高,血清25-(OH)D3、Alb、Hb明显降低(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RP与25-(OH)D3、Hb、Alb呈负相关,与血压、IMT呈正相关(P均<0.05)。骨化三醇治疗者治疗后CRP、i PTH较常规治疗者明显下降(P均<0.05),25-(OH)D3、Hb、Alb明显升高(P均<0.05),而Ca、P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微炎症状态对MHD患者动脉硬化及透析相关指标均有影响,骨化三醇治疗对其有改善作用。
- 刘天惠毛代平瞿力彭罗民刘建
- 关键词:微炎症状态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