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2016年
-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自 2009年11 月至2011 年5月在我院应用椎间孔镜治疗的 25 例随访资料完整的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随访13个月,比较术前、术后即刻、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JOA、VAS 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并探讨处置对策.结果25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VAS 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 (〈o.01).常见术中并发症包括:a)硬膜撕裂1例;b)神经根挫伤1例;c)异物进入椎管1例;d)导针断裂1例.常见术后并发症包括:a)股四头肌麻痹;b)椎间隙或椎管感染;c)马尾神经损伤;d)术后水肿反应.结论椎间孔镜技术对于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适应证广、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但可能发生并发症,严格的围手术期处理和谨慎的术中操作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陈海峰王健胡勇马荣王鹏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并发症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人工骨混合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14年
- 背景:骨缺损修复一直是骨科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骨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为骨缺损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但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回植入体内修复骨缺损还仅限于实验研究。目的:评价临床上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与人工骨混合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SchatzkerⅡ~Ⅴ型)36例。随机分成:A组(17例)采用自体PRP与人工骨复合物填充骨缺损;B组(19例)采用自体髂骨填充。所有患者于术后1.5、3、6、12个月复查植骨部位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时间,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Hss评分评价膝关节术后功能恢复情况,NRS分级法对疼痛进行量化评分,配对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36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36个月,平均16个月。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评分(不包括供骨区)明显低于B组(P〈0.05),而Rasmussen评分、HSS评分及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体PRP与人工骨混合物填充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较传统自体髂骨填充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避免供骨区并发症,修复效果理想,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 陈海峰王健胡勇王鹏单绍银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人工骨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
- 葡萄糖响应的红细胞包载胰岛素闭环控制释放研究
- 目的:胰岛素(INS)在控制糖尿病血糖过程中,存在需频繁给药、剂量难以控制等问题[1]。模拟正常胰岛β细胞,研制能够根据血糖变化闭环控制释放胰岛素体系是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目标[2]。本研究中以红细胞(ER)为载体,葡...
- 夏栋林胡勇
- 关键词:胰岛素红细胞
- 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支柱块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痪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痪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01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42例,所有患者均为单椎体爆裂骨折。比较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9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12~22个月,平均17个月。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7例,E级27例。术后3 d、3个月、9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92.3±3.8)%、(91.0±3.6)%、(91.1±3.5)%,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403,P〈0.001)。术后3 d、3个月、9个月Cobb角分别为(6.0±1.3)°、(6.2±1.4)°、(6.2±1.2)°,Cobb角矫正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10,P〈0.001)。结论 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痪疗效满意,是满意临床疗效与恢复椎体合理生物力学的有效结合,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纪小孟刘璠王健刘喜俊胡勇陈海峰
-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减压
- 腰椎融合术后血清IL-18的动态表达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 2018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腰椎融合术后动态表达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58例,术前及术后动态监测血清IL^(-1)8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IL^(-1)8与其它常用炎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影响其表达的相关临床参数。结果:与其它炎症指标相比,IL^(-1)8表达在术后最早(术后1 d)达到高峰,且与其它几项炎症指标表达均呈正相关。与术后IL^(-1)8表达水平升高相关的主要因素为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此外,女性、高龄也与术后IL^(-1)8表达水平升高存在着相关性。结论:监测腰椎融合术后IL^(-1)8的表达可了解术后炎症反应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对高龄患者加强抗感染处理,可能有助于减轻术后炎症反应、预防切口感染。
- 蒯剑波王健胡勇纪小孟陈晓庆张烽
-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切口感染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18
- 下腰椎融合术后路单、双侧椎弓根固定的有限元比较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建立正常人L4~5节段椎间盘切除后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的有限元模型,对两者在不同运动载荷下的稳定性和应力分布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正常人L4~5节段CT扫描获取断层图像,然后利用mimics软件重建人体L4~5三维模型,再通过Ansys软件前处理功能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椎间盘切除后单侧(A)、双侧(B)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Cage融合模型,对两组模型分别施加5 N·m的前屈、后伸、左/右屈曲和左/右旋转载荷,比较分析椎体及植入物在不同工况下的位移及应力峰值。结果各种工况下,A组在固定侧侧屈时椎体间位移及椎弓根螺钉应力峰值最大,在后伸时椎体应力峰值最大。B组在后伸时椎体间位移峰值最大,在旋转时螺钉及椎体应力峰值最大。在后伸和固定侧侧屈工况下A组椎体间位移峰值、螺钉及椎体应力峰值较B组相差最大。结论与双侧固定相比,单侧固定融合术后在固定侧侧屈及后伸工况下发生不稳及螺钉松动、断钉的潜在风险最大。单侧固定融合术后的病人在椎间骨融合前应特别减少后伸及固定侧侧屈动作,以降低风险。
- 王鹏王健胡勇陈海峰焦培峰张美超
- 关键词:腰椎单侧固定有限元模型
- 确定股骨远端旋转力线在膝关节置换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应用MRI测量探讨股骨远端各旋转轴线的关系,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股骨远端旋转力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苏浙地区健康汉族成人106例,膝关节共197个。对所选膝关节行MRI平扫,在MRI横断面图像上进行定位参照轴线,包括外科经股骨上髁轴线(STEA)、临床经股骨上髁轴线(CTEA)、前后轴线(APL)及股骨后髁轴线(PCL)。对轴线参数股骨后髁角(PCA)、髁扭转角(CTA)及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后髁轴线的夹角(PAPA)进行测量。比较各角度不同性别、不同侧别均数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CA平均为3.56°±0.26°,CTA平均为6.35°±0.72°,PAPA平均为4.08°±0.22°。不同性别、侧别的PCA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侧别的CTA、PAPA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RI测量确定股骨远端轴线参数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不同性别、侧别PCA相对恒定,STEA可作为TKA中股骨远端假体旋转参照力线。
- 纪小孟王健胡勇刘喜俊唐晓波陈海峰徐俊蒯剑波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远端
- 颈椎前路减压双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双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双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治疗3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标准评价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测量颈椎椎间隙高度百分比和颈椎整体屈曲度。结果33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椎间隙高度百分比、颈椎整体屈曲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优(>75%)21例,良(50%~75%)12例。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双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较好。
- 纪小孟刘璠王健唐晓波胡勇董佩龙卞为伟蒯剑波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