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存江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胸腔
  • 8篇胸腔镜
  • 7篇切除
  • 6篇单孔
  • 6篇单孔胸腔镜
  • 6篇切除术
  • 4篇肺叶
  • 4篇肺叶切除
  • 4篇肺叶切除术
  • 3篇单向式
  • 3篇手术
  • 3篇肺段
  • 2篇电视胸腔镜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 2篇解剖性
  • 2篇肺段切除
  • 1篇血管成像
  • 1篇预后

机构

  • 7篇徐州市中心医...
  • 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9篇李存江
  • 7篇张辉
  • 6篇武文斌
  • 6篇胡正群
  • 4篇张淼
  • 4篇刘冬
  • 4篇潘雪峰
  • 3篇李敏
  • 2篇潘雪峰
  • 1篇张辉
  • 1篇赵晨
  • 1篇张淼
  • 1篇张淼
  • 1篇刘冬
  • 1篇武文斌
  • 1篇张辉
  • 1篇王珩
  • 1篇刘冬
  • 1篇武文斌
  • 1篇赵田

传媒

  • 2篇中华胸部外科...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内小结节经验分享
2020年
探讨单孔胸腔镜(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u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内小结节在地方医院的应用价值与经验。方法:本院自2018年2月~2019年8月,对32例肺内小结节的患者行U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男12例,女20例;年龄32~78岁,平均45.6岁。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取长约3.0~4.0 cm切口。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8例背段、3例左肺舌段切除的手术时间(90.5±30.8) min;余24例上叶各段切除的手术时间(120.9±40.5) min。术后住院4~14天,平均4.6天。术后肺漏气3例 (并发症率9.3%),经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下叶背段S6、左肺舌段S4+5切除相对简单,可作为单孔肺段切除初学者最先尝试,上叶尖段(S1)、后段(S2)、前段(S3)行单孔切除难度逐步加大,对于S3,对于手术不娴熟者不推荐使用单孔法。
李存江武文斌赵晨张辉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单向式理念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索单向式单孔胸腔镜(single-direction 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U-VATS)肺癌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和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由同一术者以单向式程序连续开展的肺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资料;在此期间术者已熟练掌握单向式3孔VATS(single-direction multiple-port VATS,SM-VATS)与常规单孔胸腔镜(uniportal VATS,U-VATS)肺叶切除技术。依据术式不同患者分为SU-VATS组(91例)与SM-VATS组(50例);其中SU-VATS组依治疗顺序分为SU-A组(30例)、SU-B组(30例)和SU-C组(31例)。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及数目、中转开胸率、术后胸腔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区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气管切缘均阴性。SU-A组有1例因变异血管误伤中转SM-VATS。与SM-VATS组比较,SU-VATS组从SU-A组到SU-C组呈现出手术时间逐渐缩短、出血量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SU-A组手术时间较SU-B组、SU-C组及SM-VATS组显著延长[(128. 8±30. 0) min vs (101. 7±19. 3) min vs (100. 3±23. 3) min vs (103. 2±25. 2) min,P <0. 001];术中出血量比SU-B组、SU-C组及SM-VATS组显著增多[(185. 0±78. 9) ml vs (148. 3±60. 9) ml vs(150. 0±54. 8) ml vs (146. 0±71. 3) ml,P <0. 05]。结论 SU-VATS肺癌切除术的近期疗效不劣于SM-VATS;有单向式肺叶切除及单孔胸腔镜技术基础的术者,其学习曲线约30例。
赵田张淼武文斌刘冬潘雪峰李存江李敏杨敦鹏张辉胡正群
关键词:单向式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单向式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年
目的探索单向式单孔胸腔镜(S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由同一术者连续开展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病例的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单向式SU-VATS组、常规U-VATS组和三孔胸腔镜(M-VATS)组,每组60例。比较三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及个数、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症、肿瘤直径与肿瘤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中转开胸,无手术死亡;手术切缘均阴性。SU-VATS组平均手术时间较U-VATS和M-VATS均显著缩短[(100.6±20.3)min vs(123.8±27.4)min vs(119.5±26.4)min,P<0.05]。SU-VATS组胸腔置管时间较U-VATS组明显缩短[(3.1±1.5)d vs(4.0±2.1)d,P<0.05]。SU-VATS组胸腔引流量较U-VATS组明显减少[(485.8±180.9)ml vs(582.5±291.4)ml,P<0.05];SU-VATS组术后住院时间较U-VATS组明显缩短[(6.0±1.6)d vs(6.9±2.0)d,P=0.01]。而SU-VATS组与M-VATS组胸腔引流、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SU-VATS组术后1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U-VATS组和M-VATS组[(4.6±1.1)分vs(5.9±1.1)分vs(5.4±1.0)分,P<0.05]。SU-VATS组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U-VATS组[(4.0±1.0)分vs(4.6±1.1)分,P<0.01],而与M-VAT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1.0)分vs(4.3±1.1)分,P=0.15]。SU-VATS组术后第5天疼痛评分仍显著低于U-VATS组[(3.2±1.0)分vs(3.8±1.2)分,P<0.01],而与M-VATS组无统计学差异[(3.2±1.0)分vs(4.3±1.1)分,P>0.05]。各组间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个数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是可靠的,较U-VATS和M-VATS有一定的优势。
赵田张淼武文斌刘冬潘雪峰李存江张辉胡正群杨敦鹏李敏
关键词:单向式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肺部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早期肺部恶性肿瘤采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采用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A组43例、B组37例。A组采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B组采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围术期指标、肺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及近期预后,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B组(均P<0.05)。A、B两组术后肺功能各指标明显低于术前,其中A组术后各指标明显高于B组(均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8.60%低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35.29%(均P<0.05)。对患者随访1年,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68例,发生复发转移患者1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采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术前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TNM分期为ⅠA3期是影响肺癌近期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早期肺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近期预后较好,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方式、术前FEV1/MVV、TNM分期为ⅠA3期是影响近期预后的主要因素,临床中对于此类因素要予以关注,并进一步分析,为该病患者的临床康复预后提供更多帮助。
李存江武文斌张辉
关键词:肺叶切除术肺部恶性肿瘤近期预后
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肺不张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2024年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肺不张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完成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20例,根据术后胸片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肺不张,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找出肺不张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20例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肺不张26例,发生率为21.67%。发生组吸烟史、术前肺功能不良、手术时间≥3.5 h、术后疼痛程度评分>5分者占比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均<0.05);发生组麻醉苏醒时间显著长于未发生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BMI、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发病部位、基础疾病、饮酒史、血红蛋白、白蛋白、白细胞计数、细胞角蛋白片段19、癌胚抗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OR=5.207)、术前肺功能不良(OR=7.170)、手术时间≥3.5 h(OR=8.326)、麻醉苏醒时间(OR=2.596)、术后疼痛程度评分>5分(OR=11.303)是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肺不张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构建的风险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C-index值为0.924,模型准确度良好。风险模型预测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肺不张的AUC为0.924,以0.231为界值时,敏感度为0.885,特异度为0.851,约登指数为0.736,具有良好预测效能。结论 吸烟史、术前肺功能不良、手术时间≥3.5 h、麻醉苏醒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评分>5分是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肺不张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模型对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肺不张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用于指导医生进行早期预防干预。
李存江武文斌张辉
关键词: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肺不张
经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致自发性气胸(附19例报告)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评价经单孔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肺大疱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价值,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9月,对19例肺大疱致自发性气胸的患者用普通胸腔镜器械行单孔VATS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19例患者,均取得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胸病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1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通过术前对患者"个体化选择",用普通胸腔镜器械行单孔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李存江张淼刘冬潘雪峰武文斌胡正群张辉
关键词:肺大疱自发性气胸单孔胸腔镜
单向式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特点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索单向式单孔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S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由同一术者连续开展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依据术式不同分为SU-VATS组、单孔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组(U-VATS)与多孔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组(M-VATS),每组6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和个数、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症、肿瘤直径与分布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无中转开胸,无手术死亡;手术切缘均阴性。SU-VATS组平均手术时间较U-VATS组和M-VATS组均显著缩短[(100.6±20.3)min vs(123.8±27.4)min vs(119.5±26.4)min,P<0.05]。SU-VATS组胸腔置管时间较U-VATS组显著缩短[(3.1±1.5)d vs(4.0±2.1)d,P=0.02]。SU-VATS组胸腔引流量较U-VATS组显著减少[(485.8±180.9)ml vs(582.5±291.4)ml,P=0.02],SU-VATS组术后住院时间较U-VATS组显著缩短[(6.0±1.6)d vs(6.9±2.0)d,P=0.01];但SU-VATS组与M-VATS组胸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SU-VATS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U-VATS组和M-VATS组[(4.6±1.1)分vs(5.9±1.1)分vs(5.4±1.0)分,P<0.05]。SU-VATS组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U-VATS组[(4.0±1.0)分vs (4.6±1.1)分,P=0.003],但与M-VATS组无统计学差异(P=0.15)。SU-VATS组术后第5天疼痛评分仍显著低于U-VATS组[(3.2±1.0)分vs (3.8±1.2)分,P=0.007],而与M-VATS组(4.3±1.1)无统计学差异(P=0.15)。各组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和个数、手术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是可靠的,较U-VATS与M-VATS有一定的优势。
赵田张淼武文斌刘冬潘雪峰李存江张辉胡正群杨敦鹏李敏
关键词:单向式单孔肺叶切除术
双侧单孔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弥漫性肺气肿的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探讨双侧单孔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弥漫性肺气肿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双侧弥漫性肺气肿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单孔胸腔镜同期或分期双侧肺减容术治疗,对该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5例患者术后1个月肺功能未得到改善(排除随访),另外33例患者术后随访期间6 min步行距离和呼吸困难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单孔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弥漫性肺气肿安全有效,疗效可持续36个月左右.
赵田潘雪峰杨敦鹏刘冬张辉胡正群李存江张淼
关键词:肺气肿手术治疗肺减容术单孔胸腔镜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及肺楔形切除一例被引量:1
2016年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体检发现肺占位入院。偶有咳嗽、咳痰,痰为白色泡沫状、无痰中带血,无胸闷、胸痛。抽烟40年,每天20支左右。胸部CT示:右肺下叶背段见孤立结节,大小约10 mm×12 mm,密度较均匀,边缘较光滑,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强化均匀(图1)。右肺上叶后段下缘邻近叶间胸膜处见小类结节(图2)。双肺实质内见多发小囊状低密度。排除相关手术禁忌后,
张淼武文斌王珩刘冬李存江潘雪峰张辉胡正群
关键词:胸腔镜肺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