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滢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脓毒
  • 2篇增殖
  • 2篇衰竭
  • 2篇脓毒症
  • 2篇细胞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滤过
  • 1篇血症
  • 1篇严重脓毒症
  • 1篇炎症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预后
  • 1篇预后意义
  • 1篇早期目标导向...
  • 1篇脂血症
  • 1篇直肠

机构

  • 8篇赣南医学院第...

作者

  • 8篇胡滢
  • 6篇朱宏泉
  • 4篇刘晓峰
  • 3篇欧阳松茂
  • 3篇刘欣
  • 2篇许庆林
  • 1篇郭林
  • 1篇吴雄健
  • 1篇谢艳梅
  • 1篇赖闺娥
  • 1篇廖长风
  • 1篇刘晓平
  • 1篇朱海燕
  • 1篇黄子倩

传媒

  • 2篇赣南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逆行气管插管在高位颈髓损伤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价逆行气管插管在高位颈髓损伤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7月本科收治的42例高位颈髓损伤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行经鼻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治疗组行逆行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时出血率、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插管后气胸发生率、插管后脱离呼吸机成功率及成功脱机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对照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5.0%,治疗组为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2);对照组插管时间为(5.13±1.84)min,治疗组为(3.97±1.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3,P=0.016);对照组插管时出血率为10.0%,治疗组为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7);对照组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0%,治疗组为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对照组插管后气胸发生率为5.0%,治疗组未发生气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6);对照组插管后脱离呼吸机成功率为80.0%,治疗组为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4);对照组成功脱机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03.9±34.5)h,治疗组为(100.0±37.9)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7,P=0.765)。结论逆行气管插管在高位颈髓损伤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上有一定优势,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刘晓峰许庆林朱宏泉胡滢
关键词:高位颈髓损伤呼吸衰竭逆行气管插管
潮气量对脓毒症患者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潮气量通气对脓毒症患者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2月至10月收治的脓毒症且进行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将其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ARDS组给予小潮气量(≤6 mL·kg^-1,理想体重)和常规潮气量(>6 mL·kg^-1,理想体重)通气,非ARDS组给予小潮气量(≤8 mL·kg^-1,理想体重)和常规潮气量(>8 mL·kg^-1,理想体重)通气,记录所有患者不同潮气量水平通气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中心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vCO2)、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机械通气时间和28 d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患者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ARDS组常规潮气量者和小潮气量者在6 h、12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其差异不明显;非ARDS组常规潮气量者和小潮气量者在3 h、6 h、12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其差异不明显。ARDS组小潮气量者28 d病死率较常规潮气量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ARDS组大小潮气量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潮气量水平可能影响脓毒症并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并对预后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刘晓峰胡滢刘欣朱宏泉
关键词:脓毒症潮气量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5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补液治疗,治疗组实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小时、第12小时、第1天、第3天免疫指标情况。结果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细胞免疫影响的分析,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水平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炎症/抗炎因子影响的分析,治疗组TNF-α降低比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10升高比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死亡8例,治疗组死亡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可以升高细胞免疫中CD4+T淋巴细胞数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明显降低促炎因子TNF-α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并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住院生存率。
刘晓峰胡滢朱宏泉欧阳松茂廖长风
关键词:脓毒症免疫功能炎症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脓毒血症与急性心肌梗死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及激素的预后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的差异及可能造成此类差异的原因,以及甲状腺激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74例脓毒血症及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不同预后、入科第2天所测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T_3、T_4、FT_3、FT_4,TSH)及降钙素原(PCT)、入科后24h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比较不同疾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据患者不同转归,分为好转组(M组)、自动出院组(Q组)及死亡组(D组),比较各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APACHE-Ⅱ评分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性。结果:脓毒血症组T_3、T_4、FT_3及FT_4水平均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CT水平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T_3、T_4、FT_3水平均低于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值位于M组及D组之间,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D组APACHE-Ⅱ评分高于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T_4及FT_3与APACHE-Ⅱ评分存在负相关(P<0.01),APACHE-Ⅱ评分与TSH存在正相关(P<0.05),APACHE-Ⅱ评分与FT_4无相关性(P>0.05)。结论:除TSH外,脓毒血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均低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
欧阳松茂郭林胡滢朱宏泉
关键词:脓毒血症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激素预后
肠道菌群失调对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在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加重化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35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以存在不同程度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大便细菌检测可见革兰氏阴性菌占比增...
朱宏泉许庆林谢艳梅刘晓峰胡滢
关键词:肠道菌群失调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
猫眼草提取物通过miR-30a-5p/NF-κB抑制白介素-1β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猫眼草提取物是否通过miR-30a-5p/核因子κB(NF-κB)调节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方法将HT29细胞分为:NC组、IL-1β组、低剂量(2.5 mg·L^(-1))+IL-1β组、中剂量(5 mg·L^(-1))+IL-1β组、高剂量(10 mg·L^(-1))+IL-1β组、miR-NC+IL-1β组、miR-30a-5p+IL-1β组、anti-miR-NC+高剂量+IL-1β组、anti-miR-30a-5p+高剂量+IL-1β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蛋白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miR-30a-5p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IL-1β组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活性、细胞克隆数、迁移及侵袭数量增多,miR-30a-5p表达水平减弱(均P<0.01)。与IL-1β组比较,低剂量+IL-1β组、中剂量+IL-1β组、高剂量+IL-1β组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活性、细胞克隆数、迁移及侵袭数量降低,miR-30a-5p表达水平提升(均P<0.01);高剂量+IL-1β组中p-p65表达水平低于IL-1β组(P<0.01)。miR-30a-5p+IL-1β组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活性、细胞克隆数、迁移和侵袭数量比miR-NC+IL-1β组降低(均P<0.01)。anti-miR-30a-5p+高剂量+IL-1β组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活性、细胞克隆数、迁移和侵袭数量高于anti-miR-NC+高剂量+IL-1β组(均P<0.01)。结论猫眼草提取物通过上调miR-30a-5p、下调NF-κB信号通路活性,抑制IL-1β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吴雄健朱海燕胡滢黄子倩刘晓平
关键词:结直肠癌IL-1ΒNF-ΚB增殖
MicroRNA-29c靶向CDC42调控MCF-7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2020年
目的:研究MicroRNA-29c(miR-29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利用qPCR检测miR-29c的表达情况;构建miR-29c过表达载体,转染MCF-7细胞,设立miR-29c组,NC组(转染空病毒)和control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同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9c靶基因。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miR-29c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F-7细胞过表达miR-29c后,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NC组和control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低于NC组和control组(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显示miR-29c能够抑制靶基因CDC42载体荧光素酶活性。结论:miR-29c通过靶向CDC42蛋白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与侵袭,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候选分子靶点和理论依据。
胡滢刘欣岳霖琳赖闺娥
关键词:乳腺癌CDC42增殖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乳酸酸中毒的效果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乳酸酸中毒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乳酸酸中毒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组(实验组)和普通血液透析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SBP、HR、RR、LVEF、24 h尿量、血乳酸、CO2CP、p H值及心力衰竭缓解时间、乳酸酸中毒纠正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SBP、HR、R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24 h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乳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2CP、p 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缓解时间、乳酸酸中毒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乳酸酸中毒的效果较普通血液透析治疗好。
吴超瑜刘欣胡滢欧阳松茂朱宏泉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滤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