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仁军

作品数:19 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动脉
  • 4篇体层摄影
  • 4篇病理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影像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能谱CT
  • 3篇CT表现
  • 3篇CT表现分析
  • 2篇血管成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表现
  • 2篇肉瘤
  • 2篇肿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夹层
  • 2篇冠脉

机构

  • 19篇苏州大学
  • 1篇东海县人民医...

作者

  • 19篇黄仁军
  • 16篇李勇刚
  • 6篇朱静芬
  • 4篇滕跃
  • 2篇陆艳
  • 2篇郭亮
  • 2篇姚飞荣
  • 1篇郭凌川
  • 1篇戴慧
  • 1篇陈剑华
  • 1篇何志松
  • 1篇董凤林
  • 1篇李平
  • 1篇胡粟
  • 1篇蒋彬
  • 1篇朱默
  • 1篇王军
  • 1篇周小飞
  • 1篇邢建明
  • 1篇惠品晶

传媒

  • 5篇放射学实践
  • 5篇中国血液流变...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能谱CT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被引量:71
2015年
MSCT的应用为疾病的诊断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能谱CT利用其单能量图像、基物质图像、能谱曲线、有效原子序数等多种参数进行疾病的诊断和定量分析,极大地丰富了诊断信息。本文主要阐述能谱CT的原理、临床应用特点以及发展前景。
黄仁军李勇刚
关键词:能谱CT
CT值用于鉴别成骨性骨转移与骨岛的价值研究
2018年
目的通过分析成骨性转移瘤和骨岛患者CT值的不同表现,探讨CT值用于鉴别脊柱成骨性转移瘤和脊柱骨岛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5月脊柱成骨性转移瘤患者40例共67个病灶。选取同时间段经CT随访确诊的脊柱骨岛患者47例,病灶58个。测量所有病灶的平均CT值、最大CT值及最小CT值,采用独立样本r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ROC曲线分析,评估其用于鉴别成骨性骨转移瘤和骨岛的诊断效能。结果成骨性转移瘤病灶和骨岛病灶的平均CT值(P=0.000)、最大CT值(P=0.000)和最小CT值(P=0.000)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平均CT值、最大CT值和最小CT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3,0.951,0.937.当平均CT值为868HU时,病灶诊断为骨岛的敏感性为94.8%,特异性为88.1%。当最大CT值为922HU时,病灶诊断为骨岛的敏感性为94.8%,特异性为91.0%o当最小CT值为732HU时,病灶诊断为骨岛的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83.6%。结论平均CT值、最大CT值及最小CT值在鉴别成骨性转移瘤和骨岛时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滕跃朱静芬黄仁军李勇刚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胆囊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和多层螺旋CT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 MSCT 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开腹胆囊切除术(OC)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 CT 表现。结果:22例共29例次胆囊术后并发症,其中胆系并发症共18例:包括肝胆管损伤11例次,MSCT 主要表现为胆囊窝区渗出性改变及腹腔包裹性积液;胆-肠吻合口狭窄3例次,MSCT 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多平面重组(MPR)图上可见狭窄的吻合口;胆总管内残余结石3例次;残余胆囊管伴结石1例次。非胆系并发症11例次:包括血管损伤2例次,MSCT 门静脉成像示门静脉主干狭窄并广泛侧支循环形成;早期急性胰腺炎2例次;腹壁切口感染2例次;腹腔感染3例次,MSCT 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膜增厚并腹腔积液;腹壁切口疝2例次,MSCT 示大网膜及部分肠管自腹壁切口处疝出至腹壁下。临床诊断与 MSCT 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86.21%,其中胆系和非胆系并发症分别为83.33%和90.91%。术后7天内肝内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最高(11/18);1周~1个月内,早期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最高(2/5);1个月~1年,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最高(3/4);>1年,腹壁切口疝的发生率最高(2/2)。结论:MSCT 能对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进行较为全面、准确的影像学评价。了解胆囊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朱静芬黄仁军付婷婷郭亮李勇刚
关键词:胆囊疾病胆管腹部手术
腹腔内及腹膜后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腹腔内及腹膜后原发性平滑肌肉瘤(primary leiomyosarcoma,PLS)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PLS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分别从病灶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境界及强化方式这5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0例PLS中,1例位于腹膜后,9例位于腹腔,腹腔内灶中,有1例起源于胃,1例起源于结肠,另有1例起源于回盲部,余均为器官外软组织起源。除结肠及回盲部病灶外,其余病灶最大径均≥9 cm,其中胃部病变及腹腔内1例病变为较大病灶伴有多发转移;所有病灶中,边缘光整(6例)或欠光整(4例),境界清晰(6例)或欠清晰(4例);形态均为欠规则;密度多为不均匀(9例),其中以囊实性病变为主(8例),实性部分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后病变动脉期为轻中度强化,静脉期进一步明显强化,其中4例病灶内可见血管穿行。结论PLS多表现为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缘可光整或欠光整,境界可清晰或欠清晰,多呈囊实性改变,增强后多为渐进性明显强化;CT能够对病变的特征、与周围结构的邻近关系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是最终确诊需要依靠病理。
严玖龙黄仁军
关键词:平滑肌肉瘤体层摄影
颅颈部高分辨率MRA:常规黑血序列与SNAP序列的比较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比较非对比增强血管和斑块内出血同时成像(SNAP)序列与常规黑血(BB)序列在颅颈动脉(CCA)成像中的图像质量,探讨SNAP序列的临床实用性。方法:对45例患者行颅颈动脉高分辨率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SNAP、T1WI-BB、T2WI-BB及容积采集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质子加权成像(PDWI-VISTA)。分别在各序列图像上测量和计算管腔及管壁的信噪比(SNR)、管壁与管腔信号差异噪声比(SDNR)及管壁与管腔的对比噪声比(CNR)。对诊断为颈内动脉夹层壁内血肿(IMH)的20例患者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壁内血肿的SNR及壁内血肿与管腔的SDNR和C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tudent-Newman-Keulsq检验对4个序列的上述各项测量指标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1)SNAP序列与T1WI-BB、T2WI-BB及PDWI-VISTA序列之间的管腔SNR、管壁SNR、管壁与管腔SDN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其它序列的管壁与管腔C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4);(2)两两比较发现SNAP序列的管腔和管壁SNR与其它3个序列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例有壁内血肿的患者壁内血肿SNR及血肿与管腔CNR在SNAP序列与其它3个序列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SNR:P<0.001;CNR:P<0.001),而壁内血肿与管腔SD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8),但血肿与管腔SDNR在SNAP序列中均值最高;(4)两两比较发现血肿SNR及血肿与管腔CNR在SNAP序列与其它3种序列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SNAP序列能够清晰显示管壁及管腔结构,但管壁与管腔对比度不及T1WI-BB序列;而SNAP序列在识别壁内血肿方面较其它3个序列具有优势。
陆艳黄仁军李勇刚
关键词:高分辨率血管成像壁内血肿
不同对比剂浓度对能谱CT冠脉成像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不同浓度对比剂对冠状动脉管腔内CT值、冠脉显示图像质量以及斑块局部显示质量。方法:51名怀疑或诊断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病人被分为A、B、C三组,每组17人;所有病人都用能谱CT进行CTCA检查,A组对比剂浓度为320mgI/ml,B组为350mgI/ml,C组为370mgI/ml。通过能谱后处理工作站分析每个病人冠脉显示的最佳对比噪声比(CNR),得到最佳单能量点(keV);分别在最佳单能量图像上的升主动脉根部、左主干以及右侧冠状动脉近段的三个不同水平及斑块局部放置感兴趣区(ROI),测量以上各位置管腔内平均CT值、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以及斑块局部显示质量(SNR、CNR),并对各主要冠脉节段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51例患者共663个冠脉节段纳入图像质量评分,其中满足诊断要求者658段(99.2%),共检出不同斑块成分51处(A组20处,B组14处,C组17处),其中钙化22处(A组7处,B组6处,C组9处),非钙化19处(A组8处,B组6处,C组5处);与B、C组相比,A组的对比剂浓度分别降低了9%、14%;三组间最佳单能量点、最佳CNR、管腔CT值、SD、SNR、图像质量评分、斑块局部显示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能谱成像时,应用320mgI/ml对比剂具有相对较低的浓度,并且不会降低冠脉管腔增强效果以及冠脉图像质量。
黄仁军朱静芬李勇刚
关键词:能谱CT冠脉成像对比剂图像质量
骨性影像学参数对胸腰椎骨折PLC损伤诊断效能的研究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评估CT检查中骨性影像学参数(椎体楔变角、局部后凸角、椎体压缩率、棘突间距增加值和椎弓根间距增加值)对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间外伤导致胸腰段(T_(11)~L_2)骨折的患者52例,所有患者进行CT平扫及多平面重组,测量椎体楔变角、局部后凸角、椎体压缩率、棘突间距增加值及椎弓根间距增加值等骨性参数,根据MRI结果,将PLC状态分为完整和损伤。先将骨性参数通过t检验进行筛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骨性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单个参数与PLC损伤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骨性影像学参数对PLC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52例患者中,MRI显示23例出现PLC损伤。椎体楔变角(P=0.710)与局部后凸角(P=0.120)在无PLC损伤与PLC损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椎体压缩率与PLC损伤无明显相关(P=0.053)。棘突间距增加值(P=0.001)及椎弓根间距增加值(P=0.046)与PLC损伤存在相关。ROC分析显示:棘突间距增加值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07),其次是椎弓根间距增加值(AUC=0.666)。结论在各项骨性参数中,棘突间距增加值和椎弓根间距增加值是最有效的预测参数。当棘突间距增加值>2.2 mm,椎弓根间距增加值>1.0 mm时,两者联合诊断PLC损伤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93%。
滕跃朱静芬黄仁军蒋诚诚李勇刚
关键词:后方韧带复合体体层摄影术
SNAP序列在颈动脉夹层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与常规黑血(BB)技术血管成像序列相比较,非对比增强血管和斑块内出血同时成像(SNAP)序列对颈动脉夹层疾病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怀疑为颈动脉夹层的患者行颅颈动脉高分辨率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SNAP、T1WI-BB、T2WI-BB及容积采集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质子加权成像(PDWI-VISTA)。在诊断颈动脉夹层过程中,分析与常规BB序列相比较,SNAP序列对颈动脉夹层患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SNAP序列与常规BB序列诊断的一致性。结果(1)SNAP序列诊断颈动脉夹层的灵敏度为76.4%,特异度为96.4%。(2)SNAP序列与常规BB序列诊断颈动脉夹层有较好的一致性(Cohen's k=0.755,P<0.05)。结论SNAP序列成像有可能会成为筛查高度怀疑颈动脉夹层患者的首选序列。
王宁朱默黄仁军徐芮蒋彬王倩倩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血管成像颈动脉夹层
恶性神经鞘瘤的CT表现分析
黄仁军李勇刚
多模态CT在两种常见病因所致急性脑梗死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CT中两种常见病因所致急性脑梗死的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患者29例,心源性栓塞(CE)患者13例,对比两组患者多模态CT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T组和CE组患者多节段栓子的发生率分别为41.4%和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6,P<0.05)。两组患者累及大脑中动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P>0.05)。AT组患者区域软脑膜评分高干CE组[18(16,19)分vs.17(1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1,P<0.05)。A T组患者缺血半暗带的体积小于CE组[47(9,118)ml vs 5.73(35,99)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72,P>0.05);AT组患者梗死核心体积小于CE组[8(1,34)ml vs.57(13,8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1,P<0.05),两组患者缺血半暗带体积与梗死核心体积的差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3(0,79)ml vs.19(1,33)ml,Z=-0.627,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心源性栓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特征在多模态CT评估结果中有差异,该差异有助于鉴别这两种病因所致的急性脑梗死,对临床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张道强滕跃黄仁军朱静芬姚飞荣李勇刚
关键词:心源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灌注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