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娜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纤毛
  • 1篇蛋白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标记
  • 1篇游仆虫
  • 1篇微管
  • 1篇微管胞器
  • 1篇微管蛋白
  • 1篇纤毛虫
  • 1篇纤毛器
  • 1篇纤毛器微管
  • 1篇显微观察
  • 1篇毛虫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激光
  • 1篇激光扫描共聚...
  • 1篇共聚焦
  • 1篇腹毛类纤毛虫
  • 1篇包囊游仆虫

机构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顾福康
  • 2篇范鑫鹏
  • 2篇吴娜
  • 1篇倪兵
  • 1篇周慧琳

传媒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澳洲管膜虫纤毛器微管的荧光标记及其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显示,由FLUTAX直接荧光标记的土壤腹毛类纤毛虫澳洲管膜虫(Cyrtohymena australis)细胞纤毛器微管中,口围带基部由小膜托架、小膜基部的微管束和托架间的连接微管构成,波动膜基部含微管骨架网,口围带后端与波动膜后端汇合处含口底托架;额、腹、横棘毛基部由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构成,其横棘毛基部的前纵微管束显著发达,后纵微管束也明显可见;左缘棘毛基部含发达的前纵微管束和后纵微管束,但横微管束不明显;右缘棘毛基部含发达或较发达的横微管束和前纵微管束,但未见后纵微管束。分析表明,澳洲管膜虫纤毛器基部微管的分化特征具有种的特殊性,其中左、右缘棘毛基部微管的组成及发达程度不同在其他纤毛虫中未见报道。结合已有资料推测,游仆虫类、尾柱虫类和尖毛虫类纤毛虫中基部微管的发达程度和建构特征的不同与类群间系统演化关系有关。
吴娜周慧琳范鑫鹏倪兵顾福康
关键词:纤毛器微管
包囊游仆虫包囊形成和解脱过程中微管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
2014年
采用干涉相差显微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显示,腹毛类纤毛虫包囊游仆虫(Euplotes encysticus)包囊形成和解脱过程中,细胞微管胞器始终处于非装配及装配的功能活动状态,脱包囊过程中伸缩泡的运动对细胞充分吸水用于微管胞器的再装配及细胞运动起了关键的作用,细胞内α-、β-和γ-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相伴发生变化.其中,微管胞器去分化时,细胞形成毛基体非吸收型包囊,细胞α-、β-和γ-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整体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其细胞微管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大到小依次是β-、α-和γ-微管蛋白基因,但α-、β-微管蛋白基因的起始拷贝数远大于后一种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微管胞器再分化时,伴随着伸缩泡的剧烈伸缩运动,口纤毛器和体纤毛器微管先后形成,细胞在包囊内做旋转运动并脱囊而出,迅速转化为营养细胞,期间细胞内α-、β-和γ-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呈现从小到大增加的趋势,其微管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大到小依次是β-、α-和γ-微管蛋白基因,而前两种微管蛋白基因的起始拷贝数远大于后一种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包囊游仆虫形成包囊和脱包囊过程中,伴随着皮层微管胞器的不同分化,细胞内α-、β-和γ-微管蛋白基因始终处于不同的功能活动状态,其中作为微管组织中心主要组分的γ-微管蛋白也始终处于不同的功能状态.
王萧慧吴娜范鑫鹏顾福康
关键词:腹毛类纤毛虫包囊游仆虫微管胞器微管蛋白基因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