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黄栋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胸科医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二尖瓣
  • 2篇二尖瓣反流
  • 2篇反流
  • 1篇导管
  • 1篇动力学影响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动力学影
  • 1篇血流动力学影...
  • 1篇置换术
  • 1篇人脑利钠肽
  • 1篇三螺旋
  • 1篇索结构
  • 1篇脱垂
  • 1篇人工腱
  • 1篇人工腱索
  • 1篇重组人脑利钠...
  • 1篇腱索
  • 1篇微创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戴黄栋
  • 2篇孔烨
  • 2篇梅举
  • 2篇朱丹
  • 2篇张步升
  • 2篇方亮
  • 2篇郑悦
  • 1篇宋成利
  • 1篇常丽南
  • 1篇沈桐

传媒

  • 2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外科研究与新...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三螺旋人工腱索结构的力学性能仿真验证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真实心脏二尖瓣腱索结构,利用仿生学类比方法提出整体三螺旋人工腱索等效替代模型,应用ABAQUS对其进行模拟拉伸测试,并与真实拉伸试验下猪心二尖瓣腱索(边缘腱索、基底腱索与支撑腱索)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此等效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三螺旋人工腱索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与实际试验中的平均最大应力一致,且相应腱索种类的拉力位移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相符。本研究提出的三螺旋人工腱索结构接近于真实腱索特性,可缓解二尖瓣膜上应力集中现象,为人工腱索材料的结构改进指明了新方向,同时,仿真过程对有限元模拟生物软组织拉伸性能模块提供了参考价值。
常丽南宋成利沈桐梅举戴黄栋
关键词:人工腱索
rh-BNP对扩张性心肌病伴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血流动力学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扩张性心肌病伴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在2012年1月至2 0 1 6年0 6月期间,对扩张性心肌病伴重度二尖瓣反流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32例,rh-BNP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rh-BN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心脏排血指数(cardiac index,CI)、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Dd)。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均表现为PC WP降低,CI升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LVEF、LVFS、LVDd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rh-BNP组患者术后PC WP明显降低,CI明显升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LVEF、LVFS、LVDd变化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扩张性心肌病伴重度二尖瓣反流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中,rh-BNP能够降低PCWP,提高CI,从而改善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
张步升郑悦方亮戴黄栋朱丹孔烨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扩张性心肌病二尖瓣反流二尖瓣置换术血流动力学
“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交界区脱垂在老年患者中的近中期效果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在老年患者中“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单纯交界区脱垂的近中期效果。方法: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本中心对连续的32例单纯性二尖瓣交界区脱垂的老年患者(≥65岁)施行了二尖瓣成形术,并排除了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原发性心肌病等导致的二尖瓣反流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65-76岁,平均(68.4±2.8)岁。其中NYHA心功能Ⅱ级18例,Ⅲ级12例,Ⅳ级2例。本组患者手术均采用5-0 prolene缝线行二尖瓣交界区“缘对缘”缝合,闭合交界脱垂区域,且均植入二尖瓣成形环。结果:本组患者全部存活,随访12-48个月。患者术后心功能均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Ⅰ级24例,Ⅱ级7例,Ⅲ级1例)。21例患者二尖瓣无或仅有微量反流,11例患者有轻度二尖瓣反流,无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无SAM征。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术前为(158.2±28.6)mL,术后为(123.2±18.3)mL,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老年患者中采用“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单纯交界区脱垂,具有简单、有效、易操作的特点,缩短手术时间,且可获得良好和稳定的近中期效果。
张步升郑悦方亮戴黄栋朱丹孔烨
关键词:二尖瓣脱垂二尖瓣成形术老年
经导管微创治疗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2014年
由于二尖瓣及周围心腔组织结构复杂,介入微创治疗二尖瓣技术起步较晚。目前,仅二尖瓣叶夹合技术(Mitraclip)在少数发达国家有选择性的应用治疗二尖瓣反流。但是,此类技术发展迅速,如今已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介入微创治疗二尖瓣反流处在不同的研究阶段。该文对这些介入微创治疗二尖瓣反流的技术作一介绍。
戴黄栋梅举
关键词:微创二尖瓣反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