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瑞雪

作品数:14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直肠
  • 5篇直肠癌
  • 5篇肝癌
  • 5篇肠癌
  • 4篇结直肠
  • 4篇结直肠癌
  • 3篇睾丸
  • 3篇睾丸抗原
  • 3篇抗原
  • 3篇肝癌细胞
  • 3篇癌-睾丸抗原
  • 3篇癌细胞
  • 3篇表达及意义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肿瘤
  • 2篇细胞株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机构

  • 11篇山东省医学科...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济南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作者

  • 14篇肖瑞雪
  • 9篇甄亚男
  • 7篇徐忠法
  • 3篇石会勇
  • 3篇农蔚霞
  • 3篇何少健
  • 3篇张晶
  • 2篇杨香山
  • 2篇宋琼
  • 2篇陈芳
  • 2篇夏振
  • 2篇王雪
  • 1篇程绍梅
  • 1篇莫发荣
  • 1篇徐慧荣
  • 1篇孙燕来
  • 1篇晁耐霞
  • 1篇张晶
  • 1篇韦力嘉
  • 1篇冯曼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进展中circRNA表达特征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环状RNA(circRNA)在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筛选特征性circRNA 方法 回顾性收集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期间,9 例不同分期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
甄亚男肖瑞雪李建祺徐忠法
关键词:结直肠癌RB1基因
经kinectin融合蛋白刺激的人B细胞诱导效应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
2013年
目的:探讨经人动力素(kinectin)融合蛋白刺激的人外周血B细胞诱导效应T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加B细胞刺激因子及kinectin麦芽糖融合蛋白进行体外培养,尔后用尼龙毛柱分离T细胞,将其与肝癌细胞株7404混合培养.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杀伤肝癌细胞的活性.结果: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空白对照组:3.40%±0.27%;实验组:38.48%±2.64%;阴性对照组:13.03%±2.38%.经统计软件分析,实验组杀伤率与其他组有明显差异.结论:经kinectin融合蛋白刺激的人外周血B细胞诱导的效应T细胞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株7404有杀伤的作用.
何少健韦力嘉宋琼肖瑞雪晁耐霞陈芳莫发荣农蔚霞
关键词:BAFFB细胞效应T细胞肝癌细胞
癌-睾丸抗原SSX基因在肝细胞癌中mRNA水平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癌-睾丸抗原SSX基因在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株中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探究该基因家族的表达与肝癌的诊断、治疗的关系,进而评价该基因家族作为肝癌免疫治疗靶点和多价肿瘤疫苗研制的可行性。方法对28例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3例肝硬化组织以及肝癌细胞株7404、HePG2、7721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癌-睾丸抗原SSX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SSX-1、SSX-2、SSX-3在肝癌癌旁组织和肝硬化组织中均不表达。在收集的肝细胞癌组织中SSX-1、SSX-3基因表达阳性率较高(53.6%、57.1%),SSX-2表达阳性率相对较低(35.7%),其中SSX-1、SSX-2、SSX-3三种基因共同表达的有6例(21.4%),至少有两种SSX基因表达的有23例(82.1%)。结论癌-睾丸抗原某些SSX基因在肝细胞癌中高频率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同时基因的共同表达结果又为多价瘤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方向。
肖瑞雪农蔚霞宋琼陈芳何少健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癌细胞株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Snail、N-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上调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Snail和N-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nail和N-cadherin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PT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Snail和N-cadherin蛋白表达,分析Snail和N-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PTC癌组织与TPC-1细胞株中二者的蛋白表达及诱导情况。结果 1 60例PTC患者的癌组织中Snail和N-cadher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0%(51/60)和78.3%(47/60),二者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为0,P<0.01)。2 Snail和N-cadherin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均无关(P>0.01),但二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PTC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在PTC癌组织中Snail和N-cadher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rs=0.721,P<0.001)。4 Western blot法进一步证实,Snail和N-cadherin在PTC癌组织与TPC-1细胞株中均表达且在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诱导下均显著上调(P<0.01)。结论 Snail和N-cadherin在PTC癌组织和TPC-1细胞株中可诱导性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Snail和N-cadherin可能参与PTC发生及转移的过程,对临床诊断与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杨香山程绍梅肖瑞雪张晶夏振王雪
关键词:SNAILN-CADHERIN甲状腺乳头状癌
滑膜肉瘤X断点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5年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HCC)中滑膜肉瘤X断点基因(SSX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实时PCR检测SSX1-SSX5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SSX1蛋白表达;分析SSX mRNA表达和SSX1蛋白表达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在肝癌细胞株BEL-7404、Hep G2、SMMC-7721,检测到SSX1、SSX2、SSX3 mRNA表达.在26例HCC组织SSX1、SSX2、SSX3、SSX4、SSX5 mRNA水平均有表达,表达率分别为53.8%、42.3%、50.0%、46.2%、26.9%.SSX1 mRNA的表达与AFP水平无关(P>0.05),在正常值组及高值组均有较高的表达率,高龄组的表达率(85.7%)高于低龄组(16.7%,P<0.05).在肝癌组织SSX1蛋白的表达率为50%,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均无表达.49例HCC石蜡组织切片检测:SSX1蛋白的表达率(46.9%)高于配对癌旁组织的表达率(18.4%,P<0.05).SSX1蛋白在大肝癌组的表达率(68.3%)高于小肝癌组(29.6%,P<0.05).结论 SSX1 mRNA基因在HCC中呈高比例、高特异表达,为HCC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理想靶位.SSX1表达检测对HCC的辅助诊断具有潜在价值.
甄亚男肖瑞雪农蔚霞宋琼何少健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癌细胞株癌-睾丸抗原
癌-睾丸抗原SSX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癌-睾丸抗原SSX1-5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探索其在肝癌中表达的潜在意义。  方法:(1)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肝癌细胞株Bel-7704、Hep-G2、SMMC-7721中SS...
肖瑞雪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癌-睾丸抗原肝硬化预后评估
文献传递
腹腔镜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ISR)与开腹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比较腹腔镜ISR与开腹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所有病例对照试验,包括发表和未发表的资料及会议论文.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之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有关的病例对照研究,合计5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术中出血量[均数差(MD)=-65.42,95% CI为-93.45~-37.38,Z=4.57,P<0.000 01]、排气时间(MD=-0.96,95% CI为-1.45 ~-0.47,Z=3.83,P=0.000 1)及住院时间(MD=-1.69,95%CI为-2.19~-1.19,Z=6.63,P<O.000 01),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MD =6.61,95% CI为-21.29~34.51,Z=0.46,P=0.64)、环周切缘阳性率(OR =1.01,95% CI为0.37 ~ 2.80,Z=0.02,P=0.98)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73,95%CI为0.45 ~1.20,Z=1.23,P=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开腹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方面,略优于腹腔镜组(MD=-1.16,95% CI为-2.14~-0.18,Z=2.31,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ISR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在术后短期疗效方面优于开腹手术.
甄亚男肖瑞雪徐慧荣李健宁石会勇徐忠法
关键词:腹腔镜剖腹术META分析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LA—taTME)与传统腹腔镜(LTME)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方法检索2016年1月前,Pubmed、Embase、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U及万方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比较LA.taTME与LTME临床疗效的临床研究。由两位作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MINORS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共12项指标,每项2分,最高24分,16分以上表示文献质量较高。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率、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率和直肠系膜不完整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质量均在16分以上。合计纳入479例患者。其中LA—taTME组208例,LTME组2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位置和肿瘤临床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LTME组相比,LA—taTME组术后标本的直肠系膜不完整率低(OR=0.29,95%CI:0.10~0.84,P=0.02),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亦低(OR=0.59,95%CI:0.35~0.97,P=0.04),术后住院时间短(MD=-1.66,95%C1:-3.22—-0.11,P=0.04);而两组手术时间(MD=-14.49,95%CI:-37.87~8.90,P=0.22)、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MD=-0.45,95%CI:-1.98~1.08,P:0.56)、中转开腹率(OR=0.31,95%C1:0.08~1.24,P=0.10)、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率(OR=0.43,95%CI:0.17—1.04,P=0.0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LTME相比,LA—taTME治疗直肠癌短期疗效相当,但LA—taTME可降低术后标本直肠系膜不完整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甄亚男肖瑞雪石会勇霍守俊徐忠法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META分析
重组溶瘤单纯疱疹病毒oHSV2治疗结直肠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估重组溶瘤单纯疱疹病毒oHSV2在CT26结肠癌荷瘤小鼠中的抗肿瘤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构建CT26细胞荷瘤小鼠肿瘤模型。1)小鼠瘤内注射oHSV2,ELISA法测定血清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浓度;2)荷瘤小鼠分为oHSV2组、5-氟尿嘧啶(5-FU)组(阳性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阴性对照组)。给药后,记录小鼠体质量、肿瘤体积、生存期及生活状态等变化,评估病毒抗肿瘤效果;3)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node,TDLN)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及瘤体内CD4+T与CD8+T的比例。结果:1)瘤内注射oHSV2后,血清中的GM-CSF浓度不断升高。首次给药后第8天出现高峰(3150±327.1)pg/m L,后缓慢下降;2)相比PBS组,oHSV2和5-FU组均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效果,小鼠生存期显著延长(50 d vs.36 d,P<0.01;51 d vs.36 d,P<0.01),但oHSV2治疗未引起小鼠体质量下降。治疗起始第28天,5-FU组平均体质量较PBS组有显著性差异(16.61 g vs.22.07 g,P<0.01),oHSV2组与PB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鼠病毒注射区皮肤无坏死、溃疡;3)流式分析结果显示相比PBS组,oHSV2治疗组的DC(6.49%vs.3.73%,P<0.01),CD4+T(15%vs.8.57%,P<0.01)与CD8+T(8.19%vs.5.15%,P<0.01)比例升高。而5-FU组各细胞比例较PBS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瘤内注射oHSV2有效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病毒治疗与化疗药物相比不伴有明显的毒副反应。病毒在荷瘤小鼠体内复制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GM-CSF,可增强抗肿瘤免疫。
尹磊孙燕来赵春红李增军甄亚男肖瑞雪徐忠法
关键词:结直肠癌溶瘤病毒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免疫治疗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银屑病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对甲磺酸伊马替尼导致的银屑病进行系统探讨,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水平。方法报道一例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诱发银屑病的患者,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结果 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加重或诱发银屑病多发生在服药的3~8周后,临床表现多为躯干、四肢部位的皮疹,或出现银屑病甲。治疗措施多为应用糖皮质激素、紫外线治疗或口服甲氨蝶呤,必要时停药,待皮疹控制后有望继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如皮疹反复发作且较难控制,可考虑更换第二代酪氨酸酶抑制剂。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抑制T细胞和细胞因子相关。结论在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过程中,应重视银屑病的发生,一旦出现需及时对症处理并严密观察,待症状控制后有继续恢复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可能,必要时更换第二代酪氨酸酶抑制剂。
甄亚男肖瑞雪石会勇韩钢徐忠法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甲磺酸伊马替尼银屑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