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瑞娟

作品数:20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血小板
  • 11篇血小板减少
  • 1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1篇免疫
  • 11篇免疫性
  • 11篇免疫性血小板...
  • 11篇免疫性血小板...
  • 11篇儿童
  • 7篇持续性
  • 6篇慢性
  • 4篇疗效
  • 4篇患儿
  • 3篇转移酶
  • 3篇疗效评价
  • 3篇甲基转移酶
  • 3篇DNA甲基转...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免疫性...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因子

机构

  • 20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安阳市妇幼保...
  • 1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20篇任瑞娟
  • 10篇石太新
  • 9篇肖爱菊
  • 9篇李培岭
  • 9篇李树军
  • 8篇赵东菊
  • 5篇王彦华
  • 5篇范蕊
  • 4篇田运娇
  • 3篇王团结
  • 1篇姚金华
  • 1篇赵丽
  • 1篇李小芳
  • 1篇余长江

传媒

  • 3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小儿血液...
  • 2篇河南省第二十...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医学新知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持续性及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DNA甲基转移酶mRNA的表达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通过检测持续性及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JLOb周血淋巴细胞的DNA甲基转移酶(DNMTs)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DNA甲基化在儿童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病房治疗或随访的25例持续性及慢性ITP患儿和门诊体检健康的2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无菌采集其空腹外周血2mL,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RNA,采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DNMTl、DNMT3A、DNMT3BmRNA表达水平。结果1.持续性及慢性ITP患儿血小板(PLT)为(36.2-I-19.6)×10^9/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68.8±46.8)×10^9/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5,P=0.000)。2.持续性及慢性111P患JLDNMT1mRNA表达为0.17±0.0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27±0.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2,P=0.001);持续性及慢性111P患儿DNMT3AmRNA表达为0.20±0.10,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32±0.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9,P=0.000);持续性及慢性ITP患儿DNMT3BmRNA表达为0.16±0.11,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31±0.11),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1,P=0.000)。3.DNMT1与DNMT3B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33,P=0.031);DNMT3A与DNMT3B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21,P=0.000)。结论1.儿童持续性及慢性I,ITP存在DNMT1、DNMT3A、DNMT3BmRNA表达降低,提示DNA低甲基化可能参与儿童持续性及慢性ITP的发病机制。2.在儿童持续性及慢性ITP的DNA甲基化过程中DNMTs可能起协同作用.
范蕊肖爱菊曹丽佳石太新赵东菊李培岭任瑞娟
关键词: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持续性慢性DNA甲基转移酶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SSE模式(Study independendy-Seminar-The exercise of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在儿科专业后期见习临床教学实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临床医学系儿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连续3 届学生,分为常规教学组和SSE教学组.SSE教学组采用SSE教学模式,结合理论知识与儿科理论临床实训学习目标,并考虑临床可操作性,设计临床实训具体实施步骤,形成以SSE教学模式为基础的儿科后期见习临床实训实施步骤.结果学生总体成绩呈增高趋势,理论成绩提升不明显,但出科实际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对课程评分逐年提高.结论将SSE教学模式引入儿科后期临床见习教学的临床培训,有利于提高儿科后期临床实训效果.
李树军王团结姚金华任瑞娟刘炜青张慧勇
关键词:临床教学本科儿科专业
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转归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检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其在儿童ITP患儿临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收治的ITP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转归分为新诊断ITP组(n=67)、持续性ITP组(n=25)及慢性ITP组(n=16);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微球阵列技术(CBA)检测ITP患儿治疗前、慢性ITP患儿治疗后12个月及对照组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IL-4、IL-6、IL-10、IL-17A水平,分析其与儿童ITP预后的关系。结果新诊断ITP组、持续性ITP组、慢性ITP组患儿血清IL-2、IL-17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ITP组患儿血清IL-2水平高于新诊断ITP组、持续性ITP组(P<0.05),慢性ITP组患儿血清IL-17A水平高于新诊断ITP组(P<0.05);新诊断ITP组、持续性ITP组、慢性ITP组患儿血清IL-4、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慢性ITP组患儿血清IL-4、IL-10水平低于新诊断ITP组(P<0.05);4组受试者血清IFN-γ、TNF、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ITP患儿治疗后12个月血清IL-2、IL-6、INF-γ、IL-4、IL-10、TNF、IL-17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患儿血清IL-2、IL-17A水平升高,IL-4、IL-10水平降低,在慢性ITP患儿更显著,可能提示与疾病呈慢性发展有关,有助于判断ITP患儿病情转归。
王欣欣刘豹郭路阳范蕊任瑞娟李培岭石太新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不同方法治疗持续性及慢性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单用激素、激素联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激素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三种方法治疗持续性及慢性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0日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任瑞娟石太新赵东菊李培岭肖爱菊王彦华田运娇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激素丙种球蛋白疗效评价儿童患者
文献传递
血液滤过患儿置管后短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血液滤过患儿置管后短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血液滤过的56例患儿临床资料,置管后均行床旁彩超检查血管情况。根据有无DVT形成,将所有患儿分为DVT组和非DVT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置管后短期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31例(55.4%)患儿发生了DVT,均无症状。DVT组行肝素钠或肝素钠+尿激酶治疗后血管通畅,未出现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水平及导管留置时间与血液滤过患儿置管后短期DVT形成有关(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升高、D-二聚体水平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是血液滤过患儿置管后短期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通常无症状,预后良好。
刘玲王志远任瑞娟展效文李小芳李树军
关键词:儿童血液滤过深静脉血栓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进展被引量:15
2014年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血小板的破坏增加及生成减少。鉴于大部分患儿1 a内仍有自发缓解的可能,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儿童ITP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情况,最近国内重新制定了ITP的诊断、分型、治疗及疗效标准。另外儿童ITP多为自限性过程,建议多数急性期患儿仅需观察或一线治疗。目前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抗-D免疫球蛋白仍作为一线治疗,利妥昔单抗、免疫制剂、血小板生成素、脾切除或脾栓塞等为二线治疗。本文主要针对儿童ITP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任瑞娟石太新
关键词:儿童血小板减少
血浆置换治疗儿童AQP4-IgG阳性视神经脊髓炎1例及文献分析
2024年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一种主要由体液免疫参与的抗原—抗体介导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谱,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女性居多,儿童病例占3%~5%[1]。国际视神经脊髓炎诊断小组(International Panel for Neuromyelitis Optica Diagnosis,IPND)2015年提出广义NMOSD概念,包括视神经炎、急性脊髓炎、极后区综合征、间脑综合征、急性脑干综合征、急性大脑综合征在内6项核心临床特征(Cor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CCC),并以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作为分层,制定AQP4-IgG阳性、AQP4-IgG阴性或AQP4-IgG未知状态诊断标准[2]。
张耀元李树军麻赫锴任瑞娟王志远
关键词:血浆置换儿童
儿童持续性及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按照201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组提出的儿童ITP 诊疗建议分析持续性及慢性IT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4年10月128例儿童持续性及慢性ITP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
石太新范蕊任瑞娟赵东菊肖爱菊李培岭王彦华
关键词:儿童持续性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儿童冠状病毒感染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自21世纪初以来,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s)在人类中引起致命性肺炎的爆发,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冠状病毒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年人,儿童研究总结较少,本文就冠状病毒与儿童感染方面研究进行阐述。
刘玲王志远任瑞娟王梦斌李树军
关键词: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儿童
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收治3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抗病毒感染治疗以及皮肤、口腔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心率恢复时间以及手、足、口腔疱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临床疗效好,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健康恢复,安全性好。
王团结肖爱菊徐玉萍刘炜青任瑞娟李树军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2B重症手足口病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