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向群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醉
  • 3篇手术
  • 3篇全身麻醉
  • 3篇丙泊酚
  • 2篇全麻
  • 2篇超声
  • 2篇超声引导
  • 1篇单肺
  • 1篇单肺通气
  • 1篇电解质
  • 1篇新生大鼠
  • 1篇胸部
  • 1篇胸部手术
  • 1篇血气
  • 1篇血气分析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异丙酚
  • 1篇异丙酚麻醉
  • 1篇硬膜

机构

  • 6篇合肥市第二人...
  • 2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8篇吴向群
  • 7篇王昕
  • 5篇张庆
  • 4篇刘祥
  • 1篇何文胜
  • 1篇余莉
  • 1篇许文秀
  • 1篇丁盼盼

传媒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烷全麻维持效果的比较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烷两种麻醉维持方式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组(P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组(S组)。P组术中以瑞芬太尼0.1~0.2μg/(kg.min)与丙泊酚4~6mg/(kg.h)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维持麻醉,S组术中则以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和2%~4%七氟烷持续吸入维持麻醉,术中通过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cerebral state index)监测调控维持麻醉深度在45±5。记录入室稳定15min时(T0)、麻醉诱导时(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时(T3)、手术进行30min时(T4)、手术刺激最强时(T5)、拔管(T6)和出手术室时(T7)的HR、SBP、DBP和SpO2,停止麻醉至拔管的时间、拔管时的清醒程度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间HR、SBP、DB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间及拔管时清醒程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烷两种麻醉方式用于全麻手术维持,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尤以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方式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可控性强、安全有效的特点。
吴向群张庆王昕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七氟烷全身麻醉
泮托拉唑对俯卧位脊椎手术胃肠免疫屏障功能保护的研究
2016年
目的:分析研究泮托拉唑对俯卧位脊椎手术胃肠免疫屏障功能保护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某医院进行择期俯卧位脊椎手术的患者共80例,根据患者有无胃肠炎、消化性溃疡等慢性胃肠道疾病史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按手术先后分别将A、B两组患者顺序编号,奇数组为对照组(A1组和B1组),偶数组为实验组(A2组和B2组)。实验组患者术前30分钟静滴泮托拉唑80mg,对照组患者术前30分钟静滴100m L生理盐水,对四组患者的胃肠免疫屏障功能的相关指标给予分析研究。结果:B2组和A2组患者胃液p H值要比B1组和A1组高(P<0.05);B2组和A2组患者患者与B1组和A1组患者的I-FABP、IL-6、IL-10等相关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对俯卧位脊椎手术胃肠免疫屏障功能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预防性应用泮托拉唑并进行前瞻性研究其胃肠道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王昕余莉张庆刘祥吴向群丁盼盼许文秀
关键词:泮托拉唑
超声引导前锯肌浅面与深面阻滞镇痛在老年胸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浅面与深面阻滞镇痛在老年患者胸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镇痛效果。方法接受胸部手术的90例老年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超声引导浅层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APB-S组)、超声引导深层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APB-D组)和胸段硬膜外镇痛组(TEA组)各30例。对比3组阻滞范围;检测并对比3组入室时(T0)、给药时(T1)、插管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3组术后2、4、8、12、24 h疼痛情况;记录两组围术期至术后2 d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HR、MAP均较T0时显著降低,且SAPB-S组、SAPB-D组T1~T3时均显著高于TEA组(均P<0.05),SAPB-S组、SAPB-D组各时点HR、MAP无显著差异(P>0.05),3组各时点血氧饱和度(SpO 2)和3组术后2、4、8、12、24 h VAS评分及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相比于硬膜外阻滞镇痛,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镇痛效果与TEA相当,但在稳定血流动力学方面效果更理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尤以超声引导前锯肌浅层阻滞镇痛效果更好,阻滞范围更广,实际应用中可将超声引导前锯肌浅层阻滞镇痛作为首选,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阻滞镇痛方法。
王昕吴向群王宏健刘祥张庆
关键词:胸部手术硬膜外阻滞超声引导全身麻醉镇痛
术中碳酸氢钠林格液对单肺通气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术中碳酸氢钠林格液对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患者血气指标、炎性因子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拟择期行胸腔镜手术且术中行OLV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采用碳酸氢钠林格液,对照组采用乳酸钠林格液。比较两组OLV前后不同时刻血气指标、电解质指标、炎性因子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65岁,平均(48.5±12.1)岁。OLV期间试验组SpO_(2)<90%的次数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与入室时(T0)相比,气管插管后双肺通气时(T1)、OLV 30 min(T2)、手术结束前双肺通气时(T3)两组PaO_(2)和SaO_(2)均升高,且T2试验组SaO_(2)高于对照组;T1、T2和T3两组pH和BE均下降,其中T2和T3试验组pH和BE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T1、T2和T3两组K^(+)均下降、Cl^(-)均升高;T1、T2和T3试验组Mg^(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和术后6 h试验组TNF-a、IL-6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液可改善OLV患者术中呼吸系统的稳定性,维持电解质平衡,减少炎症应激反应。
王昕吴向群刘祥
关键词:单肺通气血气分析电解质炎性因子
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比较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丙泊酚组(B组)和瑞马唑仑组(R组),每组50例。B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R组采用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睫毛反射消失后(T2)、手术开始后1 min(T3)、手术结束时(T4)、清醒时(T5)的MAP、心率、SpO_(2),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和相关并发症(术中体动、循环抑制、呼吸抑制、注射痛、呃逆、呕吐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B组T2时的MAP、心率和SpO_(2)均下降(P<0.05),而R组T2时仅MAP下降(P<0.05)。与B组比较:R组T2时MAP、SpO_(2)升高(P<0.05),T3时心率、SpO_(2)升高(P<0.05),T4、T5时心率升高(P<0.05);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均增加(P<0.05);呼吸抑制、循环抑制及注射痛发生率均降低(P<0.05),但呃逆、呕吐发生率增加(P<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给予丙泊酚的患者呼吸抑制、循环抑制明显,注射痛发生率高;给予瑞马唑仑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但呃逆、呕吐发生率高。
吴向群黄伶慧朱守峰王昕
关键词: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
麻醉深度指数指导全麻手术麻药用量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全麻手术期间麻醉深度指数(CSI)的变化,评价其在指导麻醉维持用药方面的价值。方法将ASAⅠ~Ⅱ级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根据CSI值来调整丙泊酚用药;B组凭借麻醉医生经验调整丙泊酚用药。记录患者入室10min(T0)、插管前1min(T1)、插管后3min(T2)、切皮时(T3)、手术刺激最强时(T4)、拔管前(T5)、出手术室(T6)等各时点的CSI监测值,计算全麻药的用量。诱导期每20s记录一次CSI值并进行OAA/S评分。结果A组CSI值在各时点波动较B组小;A组术中麻醉药追加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诱导期CSI与OAA/S评分具有显著的等级相关性。结论采用麻醉深度指数(CSI)监测全麻手术,指导麻醉医师调控用药,提高了全身麻醉的安全和质量。
张庆吴向群何文胜
关键词:全身麻醉麻醉深度指数麻醉深度监测麻醉用药
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麻醉所致新生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1
2020年
高浓度的异丙酚可导致动物和人类发生脑损伤,而右美托咪定对多种脑损伤动物模型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为了考察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麻醉所致新生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本研究对7日龄清洁级SD大鼠分别腹腔注射异丙酚(60 mg/kg)、右美托咪定(80μg/kg)和异丙酚(60 mg/kg)+右美托咪定(80μg/kg)。Morris水迷宫实验发现高剂量的异丙酚可显著增加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并减少穿越平台次数,然而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则可显著降低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并提高穿越平台次数(p<0.05)。异丙酚单独处理导致大鼠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程度显著增加,而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则可显著抑制神经元细胞的凋亡(p<0.05)。异丙酚单独处理可显著下调PSD95蛋白的表达,但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则可有效抑制PSD95蛋白的下调(p<0.05)。高剂量的异丙酚可明显下调大鼠海马组织P13K、Akt和GSK-3βmRNA的表达,而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则可抑制P13K、Akt和GSK-3βmRNA的下调。此外,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显著提高p-Akt/Akt和p-GSK-3β/GSK-3β蛋白比值。本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异丙酚诱导的神经元细胞凋亡,改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右美托咪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与其对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王昕吴向群刘祥
关键词:异丙酚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丙泊酚麻醉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联合丙泊酚麻醉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行经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3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QLB联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行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苏醒相关指标(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围术期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中、术后24 h及术后48 h的舒芬太尼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时间明显早于观察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时间点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在T4、T6时的HR与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1、T2、T3、T5、T7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血清VEGF-C及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血清VEGF-C及TGF-β1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VEGF-C及TGF-β1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VEGF-C及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QLB联合丙泊酚麻醉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安全有效,可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可降低患者术后早期血清VEGF-C及TGF-β1水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吴向群王昕张庆
关键词:超声引导丙泊酚七氟醚结直肠癌根治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