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 作品数:16 被引量:77 H指数:5 供职机构: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NT-proBNP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脓毒症,按患者入院28 d后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42例和死亡组18例,比较两组入院2 h内NT-proBNP水平及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态评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NT-proBNP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入院2 h内,死亡组NT-proBNP水平为(5873.24±1768.37)pg/ml明显高于生存组的(2170.45±625.2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0,P=0.01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为(26.47±5.32)分,也明显高于生存组的(21.54±4.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0,P=0.02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09,P=0.003)。NT-proBN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0和0.715,两者评估预后效能相仿。结论 NT-proBNP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程慧 王生池 臧会玲 范卫泽 王立忠 刘红娟 沈晓辉 梁少卿关键词:脓毒症 预后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和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价值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的相关性,以及这2个指标预测此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治疗好转出院时的成年急、慢性左心衰竭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出院时检测血NT-proBNP和超声E/e’,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对出院时NT-proBNP与E/e’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proBNP与E/e’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随访1年,成年急、慢性左心衰竭210例60 d再住院率为30.95%,1年病死率为20.48%。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NT-proBNP与E/e’呈高度正相关(P<0.001,R^2=0.994)。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60 d再住院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694,最佳截断值为339 n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4%和53.10%;E/e’预测心力衰竭患者60 d再住院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02,最佳截断值为9.7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08%和53.79%。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1年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11,最佳截断值为374 n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2%和67.07%;E/e’预测心力衰竭患者1年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27,最佳截断值为10.0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05%和58.08%。E/e’较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60 d再住院率和1年病死率更有优势(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时NT-proBNP和E/e’呈正相关;出院时NT-proBNP和E/e’对心力衰竭患者60 d再住院率和1年病死率均具有预测价值,且E/e’较NT-proBNP预测价值略高。 沈晓辉 杨文娟 程慧 范卫泽 耿静 臧会玲关键词:心力衰竭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再住院率 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改变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4例慢性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及40例非房颤患者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imer)。并依照性别不同,有无脑卒中病史及高血压、心脏病病史分成亚组,比较这些标志物在亚组中的差异。结果 PT在各亚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房颤患者中可见女性AITT较男性明显缩短(P<0.05)房颤患者FIB、FDP和D-dime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在女性亚组,有脑卒中病史亚组以及合并心脏器质性疾病和高血压的亚组中房颤患者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亚组中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有较明显的变化,存在血栓前状态,这种出凝血系统的异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程慧 朱继红 范卫泽 徐钰 李信关键词:非瓣膜病房颤 血栓前状态 凝血酶原时间 APTT NT-proBNP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 程慧 王生池 臧会玲 范卫泽 王立忠 沈晓辉 刘红娟 梁少卿NT-proBNP在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对于老年脓毒症患者心功能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老年脓毒症患者79例,入院后行NT-proBNP、肌钙蛋白I( cTnI)测定及心脏超声等检查,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 APACHEⅡ)评分。根据入院24 h内APACHEⅡ评分分为A组≤15分28例,B组16~24分30例,C组≥25分21例,并根据心脏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分为LVEF≥50%组31例和LVEF<50%组48例,分别比较各组NT-proBNP、cTnI、LVEF和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的区别。结果 C组患者血浆NT-proBNP、cTnI浓度明显高于A、B组患者( P <0.01)。 B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cTnI浓度高于A组( P <0.01);C组患者LVEF明显低于于A、B组( P <0.01),B组患者LVEF明显低于于A组( P <0.05);C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A、B组( P <0.05)。LVEF<50%组患者NT-proBNP、cTnI浓度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LVEF>50%组( P <0.05)。结论血NT-proBNP和APACHE Ⅱ评分都可以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两者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程慧 范卫泽 王生池 梁少卿 臧会玲 王立忠 周成亮 王毅关键词:N末端脑钠肽前体 肌钙蛋白I 左心室射血分数 脓毒症 预后 血清降钙素原结合病原学检查在感染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病人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病原学检查的变化,探讨两者结合应用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病房(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病人53例,选取同期非感染性休克病人37例。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清PCT检测、病原学培养,对感染性休克病人进行APACHEⅡ评分。比较不同分组中血清PCT水平和病原学检查的差异,分析感染性休克PCT水平分布与病原学检查的关系。结果与非感染性休克病人血清PCT阳性率(35.14%)及病原学阳性率(16.22%)相比,感染性休克组血清PCT阳性率(86.79%)及病原学阳性率(75.47%)明显升高(P<0.05)。生存组血清PCT阳性率80.00%、病原学阳性率65.71%及APACHEⅡ(21.56±4.28)分,死亡组血清PCT阳性率100.00%、病原学阳性率94.44%及APACHEⅡ得分(26.49±4.65)均明显升高(P<0.05)。随着血清PCT水平等级的升高,病原学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学阴性病人血清PCT(0.68±0.27)μg·L-1,明显低于阳性病人(3.85±1.32)μ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检测结合病原学检查可用于评估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感染状况,对预后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刘朝辉 吴启梅 王生池 程慧 马小宁关键词:降钙素原 病原学检查 感染性休克 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含量差/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和外周灌注指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过程中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含量差/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v-aCO 2/Da-vO 2)和外周灌注指数(PI)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2012年脓毒症指南进行液体复苏。记录液体复苏6 h时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氧代谢参数和乳酸(Lac)水平,以及复苏第3天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和28 d全因死亡率。并进行影响因素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液体复苏第3天的SOFA评分较第1天明显降低(P<0.01)。复苏6 h的Lac水平较入组时明显降低(P<0.01)。存活组复苏6 h的Lac以及复苏第3天SOFA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P<0.01)。存活组复苏6 h的Cv-aCO 2/Da-vO 2≤1患者比例和PI≥0.6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死亡组(P<0.01)。复苏6 h的Cv-aCO 2/Da-vO 2、PI、Lac以及复苏第3天的SOFA评分是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因素(P<0.05,P<0.01)。复苏6 h的Cv-aCO 2/Da-vO 2与28 d全因死亡率呈正相关(r s=0.429,P<0.001),复苏6 h的PI与28天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r s=-0.545,P<0.001)。结论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Cv-aCO 2/Da-vO 2和PI是28 d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因素,能以纠正Cv-aCO 2/Da-vO 2和PI为目标指导液体复苏。 臧会玲 张笑娣 王生池 程慧 沈晓辉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降钙素原在重症腹膜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重症腹膜炎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本院就诊的128例重症腹膜炎患者作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PCT水平;通过治疗后,比较好转组和恶化组患者之间PCT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的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在治疗后第1 d开始下降,于第1-3 d PCT水平下降速度较快,之后下降速度减缓。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PC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PCT水平显著低于恶化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好转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在治疗后第1 d开始下降,恶化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在治疗后第1 d开始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好转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PCT水平明显下降,而恶化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PCT水平显著上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水平不仅是重症腹膜炎的一个重要指示物,也是治疗效果的一个有效指标。 刘朝辉 吴启梅 马小宁 王生池 程慧关键词:降钙素原 疗效 大剂量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观察大剂量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MDR)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6月至2016年4月21例应用大剂世替加环素治疗及28例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MDR引起的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对2组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替加环素组治疗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高于美罗培南组[76.2%(16/21)比35.7%(10/28)、57.1%(12/21)比32.1%(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替加环素组抗菌药物用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美罗培南组[(12±3)d比(14±3)d、(15±4)d比(21±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大剂量替加环素治疗MDR引起的VAP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臧会玲 王生池 程慧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多重耐药菌 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致病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治疗存在多重耐药(MDR)致病菌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一2016年4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存在MDR致病菌感染的VAP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碳青霉烯类组和替加环素组,各51例。替加环素组采用替加环素治疗;碳青酶稀组采用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患者住院天数、应用抗生素时间以及安全性。结果替加环素治疗组治愈率为43.1%(22/51),有效率为41.2%(21/51),细菌清除率为68.6%(35/51),住院天数为(16.9±5.9)天,应用抗生素时间为(11.2±4.2)天。碳青霉烯类组治愈率为31.4%(16/51),有效率为39.2%(20/51),细菌清除率为64.7%(33/51),住院天数为(21.6±4.6)天,应用抗生素时间为(13.7±3.1)天。替加环素组治愈率高于碳青霉烯组,住院天数、应用抗生素时间均短于碳青霉烯组(P 臧会玲 王生池 程慧 王立忠关键词:替加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