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荣荣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农田
  • 3篇降水
  • 3篇旱作
  • 3篇旱作农田
  • 2篇冬小麦
  • 2篇小麦
  • 2篇黄土高原
  • 1篇底物
  • 1篇冬小麦产量
  • 1篇冬小麦田
  • 1篇雨洪资源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碳库
  • 1篇通量
  • 1篇土壤呼吸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机构

  • 6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陈荣荣
  • 4篇王俊
  • 4篇刘全全
  • 4篇刘文兆
  • 1篇杨小刚
  • 1篇韦安磊
  • 1篇茹彤

传媒

  • 2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冬小麦田土壤CH_4通量对人工降水的短期响应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解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CH4排放对不同降水事件的短期响应过程,分别在冬小麦拔节期和夏闲期进行了人工模拟降水试验,对1-32 mm不同降水量模拟降水后0-72 h土壤CH4排放通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模拟降水后旱作农田土壤CH4排放通量变化特征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模式:低降水量(1、3和8 mm)处理为波动变化,高降水量(16和32 mm)处理呈单峰型变化.降水后72 h土壤CH4累积通量(CH4-C)与降水量(P)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冬小麦拔节期:CH4-C=2.45P-6.09,R2=0.92,P〈0.01;夏闲期:CH4-C=2.43P-4.73,R2=0.91,P〈0.01).相关分析表明,土壤CH4通量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相关,而与土壤温度不相关.少量降水(1-8 mm)可以在短期内促进旱作农田土壤对CH4的吸收,加强土壤作为大气CH4汇的强度,然而这种促进作用也会随降水量的增大和降水的下渗而削弱.较大降水(≥16 mm)可以刺激土壤产甲烷菌活性促进CH4释放,在短期内使旱作农田土壤由单一的汇功能转变为汇源双重功能.
刘全全王俊陈荣荣刘文兆Upendra M.Sainju
关键词:旱作农田人工降水
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CO2释放对降水频率变化的响应
干旱地区降水事件会刺激土壤微生物活动,引起CO2 脉冲释放,即“Birch 效应”,然而其对降水格局变化的响应过程及其内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针对黄土高原旱作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研究了夏季休闲期不同降水频率对土壤CO2 通...
王俊刘全全陈荣荣刘文兆Upendra M.Sainju
关键词:土壤碳库CO2通量旱作农田
聊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研究
2015年
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雨洪利用的研究现状,借鉴国内外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与治理的经验,分析了聊城市雨洪资源现状,重点提出了适合聊城市的雨水收集蓄存方式和处理利用方法。
陈荣荣齐国栋
关键词:雨洪资源
基于河流连通性的河流健康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河流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物质循环的重要通道,河流健康则是全面审视河流生态系统的崭新概念。本文从河流健康概念出发通过对国内外河流健康评价进展的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包括水文特性、水质特性、河流地貌特性、生物以及河流连通性这5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指标来进行河流健康评价,探索性把河流连通性作为评价指标加入了这一评价标准。
茹彤韦安磊杨小刚陈荣荣
关键词:河流健康评价指标
旱作农田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依据黄土旱塬区黑垆土上中国科学院长武站4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旱塬区不同降雨年型秸秆和地膜覆盖对麦田土壤水分、作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计5个处理:冬小麦种植期间无覆盖处理(CK)、全年覆盖秸秆9000...
刘全全王俊陈荣荣刘文兆Upendra M. Sainju
关键词:冬小麦旱作农田水分利用效率
人工模拟降水条件下旱作农田土壤“Birch效应”及其响应机制被引量:18
2016年
降水事件引起干土复湿刺激土壤CO_2,脉冲释放的现象被称为"Birch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水刺激土壤"底物供给"增加或引起土壤"微生物胁迫"所致。为深入了解土壤"Birch效应"对降水格局改变的响应过程及内在机制,在冬小麦拔节期和夏闲期分别进行了不同降水量(1-32 mm)人工模拟降水实验,系统观测了降水后0-72 h土壤呼吸及土壤碳组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随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强,1-16 mm降水土壤呼吸峰值出现在降水后4h,而32 mm降水土壤呼吸峰值出现时间滞后了4 h。与较小降水量相比,较大的降水量能增加土壤呼吸但会推迟土壤呼吸峰值出现时间。土壤呼吸速率峰值(SRP)与降水量(P)呈幂相关(拔节期:SR-P=0.97P^(0.09),R^2=0.5,P<0.05;夏闲期:SR-P=1.07P^(0.09),R^2=0.98,P<0.01)。降水后72h累积CO_2释放量(CO_2-P)与降水量呈线性相关(拔节期:CO_2-P=0.03P+5.99,R^2=0.58,P<0.05;夏闲期:CO_2-P=0.11P+6.04,R^2=0.86,P<0.01)。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和降水量之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拔节期:Q_(10)=-0.007P^2+0.2P+0.7,R^2=0.32,R^2<0.05;夏闲期:Q_(10)=-0.01P^2+0.3P+0.2,R^2=0.86,P<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冬小麦拔节期所有降水量处理土壤呼吸与土壤微生物量碳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指示土壤"Birch效应"是由"微生物胁迫"所致。而在夏闲期,当降水量小于8 mm时土壤呼吸与微生物量碳相关性显著,即以微生物胁迫机制占主导;8 mm降水处理下土壤呼吸与氯仿熏蒸-K_2SO_4提取态有机碳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指示则为两种机制共同起作用,而当降水量大于16 mm时,土壤呼吸主要与可提取态有机碳显著相关,"Birch"效应转为以底物供给机制占主导。与夏闲期相比,冬小麦拔节期作物生长会削弱"Birch效应",并改变其响应机制。
陈荣荣刘全全王俊刘文兆Upendra M. Sainju
关键词:土壤呼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