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菁
- 作品数:12 被引量:12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抗凝治疗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血液的高凝状态,已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栓塞事件的概率很高,约占患者总数的1-4.5%;并且因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血液瘀滞、血管壁及血液成分的异常,所以Rudolf Virchow已将慢性心力衰竭定义为血栓前状态[1]。但是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或安慰剂相比,支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证据仍不充分,所以尚不能把抗凝治疗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规治疗。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抗凝治疗是否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方法采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Review Manager 4.2对10篇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抗凝治疗以及安慰剂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死亡、栓塞事件发生情况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包括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506例。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77.0%,P<0.0000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性分析,其结果显示抗凝治疗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栓塞事件的发生率(Z=2.46,P=0.01),合并RR值为0.76,95%CI(0.60,0.94),P=0.01。危险差(RD)为-0.04,95%CI(-0.06,-0.01)。结论 Meta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抗凝治疗会减少死亡、栓塞事件的发生。
- 王菁菁
- 关键词:慢性心功能不全华法林低分子肝素META分析
- 沉默长链非编码RNA NR_027324对低糖缺氧损伤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在低糖缺氧大鼠H9C2细胞中,沉默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R_027324的表达对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在低糖缺氧环境中培养以构建心肌缺血缺氧模型。采用转染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沉默NR_027324。利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测定lncRNA NR_027324的表达变化。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评估细胞损伤,MTT法检测细胞成活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相应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糖缺氧大鼠H9C2细胞中,NR_027324表达量明显上调,LDH升高,细胞成活率下降(P<0.001)。沉默NR_027324的表达后,低糖缺氧大鼠H9C2细胞中NR_027324表达量明显下调,LDH进一步升高,MTT法检测提示细胞成活率进一步下降(P<0.001)。低糖缺氧大鼠H9C2细胞中,Bax,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表达增加,Bcl-2表达下降(P<0.001)。沉默NR_027324的表达后,低糖缺氧大鼠H9C2细胞中Bax,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表达进一步增加,Bcl-2表达进一步下降(P<0.001)。结论低糖缺氧大鼠H9C2细胞中,沉默NR_027324的表达能够促进低糖缺氧H9C2细胞的凋亡,可能作为研究调控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凋亡的新靶点。
- 孟庆坤谭昊顾卉骆佳莹王菁菁王传合韩苏孙志军
-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方面的特点。方法入选240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年龄≥65岁组1513例(62.9%),回顾性分析其心力衰竭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生化物理检查的特点,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不同年龄患者的影响。结果与〈65岁组比较,≥65岁组心功能分级高;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贫血、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多;收缩压高,但舒张压低;男性、吸烟、扩张心肌病、瓣膜病、高脂血症少。≥65岁组血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钾高,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65岁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与〈65岁组比较,≥65岁组肾素-血管紧张素阻断剂和他汀使用率更高,但β受体阻断剂使用率低。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89,95%CI:1.566~2.285)、缺血性心脏病史(OR=1.81,95%CI:1.457~2.243)、高血压(OR—1.87,95%CI:1.462~2.389)、贫血(OR=2.66,95%CI:2.197~3.211)、高尿酸血症(OR=1.41,95%CI:1.186~1.678)对≥65岁组影响更强;扩张心肌病(OR=0.49,95%CI:0.351~0.689)、高脂血症(OR=0.53,95%CI:0.433~0.641)、吸烟(OR=0.79,950ACI:0.652~O.966)则对〈65岁组影响更强。结论性别、缺血性心脏病史、高血压、贫血、高尿酸血症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
- 于彤彤王传合王菁菁韩苏王力孙志军
- 关键词:心室功能障碍
- 低白蛋白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分层分析法探讨低白蛋白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1271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两组:白蛋白正常组(血清白蛋白≥35 g/L)、低白蛋白组(血清白蛋白〈35 g/L)。以全因死亡为主要终点,采用倾向性评分分层分析法,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别评价分层前后低白蛋白对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分层之前,与白蛋白正常组相比,低白蛋白组年龄更大,心功能纽约分级、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肌酐、脑钠肽更高,高血压更少,血红蛋白、间接胆红素、胆固醇、血钠、入院射血分数更低,入院心率更快。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3.9个月,随访期间,整体死亡165人,病死率为13.0%;低白蛋白组死亡76人,病死率为46.1%;白蛋白正常组死亡260人,病死率为23.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低白蛋白是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长期死亡风险增加的强独立预测因子(HR为2.540,95%CI为1.966~3.282,P〈0.001);即使校正了倾向性评分值后,低白蛋白患者的长期死亡风险仍比白蛋白正常者显著增加了56.1%(HR为1.561,95%CI为1.186~2.054,P=0.001)。采用倾向性评分分层分析法后,合并的HR为1.724,95%CI为1.311~2.268,提示低白蛋白患者的长期死亡风险要比白蛋白正常者高0.724倍。结论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低白蛋白预示着死亡风险的增加,纠正低白蛋白有可能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 宋娇磊于彤彤刘双双王传合王菁菁韩苏孙兆青孙志军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长期预后
- 不同血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血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92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入院血钠水平分为低血钠组(血钠〈135 mmol/L)105例、高血钠组(血钠〉145 mmol/L)37例、正常血钠组(血钠135~145 mmol/L)783例。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平均随访3.4年,以全因病死为主要终点,通过COX回归分析探讨不同血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与正常血钠及高血钠组比较,低血钠组年龄高、心功能纽约分级更高,入院收缩压低(P均〈0.05)。相较其他两组,低钠组的左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低,肌酐、尿酸、血钾、肌钙蛋白I及脑钠肽高(P均〈0.05)。药物应用方面,与其他两组相比,低钠组的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的应用比例均较低(P均〈0.05)。随访3.4年,整体全因病死率为27.9%,低血钠组为52.4%,高血钠组为16.2%,正常血钠组为25.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血钠组相比,低血钠组长期预后的死亡风险显著增高(HR 1.617,95%CI 1.082~2.414;P=0.019),而与高血钠组(HR0.701,95%CI 0.299~1.641;P=0.4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正常血钠和高血钠的预后相似,而低血钠则与长期预后的死亡风险增高显著相关。
- 李影于彤彤刘双双王传合王菁菁孙志军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血钠预后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血清白蛋白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 430例住院心衰患者,按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白蛋白正常组(血清白蛋白≥35g/L)、低白蛋白组(血清白蛋白< 35 g/L).以院内全因死亡为主要终点,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别评价匹配前后血清白蛋白对院内死亡的影响.结果 2 430例入选患者,年龄(68±14)岁,共631例存在低白蛋白,占26.0%.匹配前,与白蛋白正常组相比,临床特征方面,低白蛋白组年龄更大,纽约心功能分级、院内病死率更高,扩张性心肌病、瓣膜病、螺内酯应用更多,高血压者更少,入院收缩压更低,入院心率更快,病程更长;实验室检查方面,低白蛋白组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肌酐、尿酸、尿素、B型利钠肽更高,血红蛋白、胆固醇、血钠、入院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两组共631对匹配成功,两组间不平衡的协变量经匹配后均达到平衡.匹配前,白蛋白正常组院内病死率为1.2%,低白蛋白组为5.7%,在校正了所有临床因素后,Cox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每下降1 g/L,心衰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增加12.0%(HR 1.120,95% CI1.057~1.186;P<0.001).匹配后,白蛋白正常组院内病死率为2.9%,低白蛋白组为5.7%,在校正了所有临床因素后,Cox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每下降1 g/L,心衰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仍增加11.0%(HR1.110,95% CI1.043~1.181;P =0.001).结论 血清白蛋白本身对心衰患者的预后存在影响,是心衰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纠正低白蛋白可以降低心衰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
- 于彤彤宋娇磊刘双双王传合王菁菁韩苏孙兆青孙志军
-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心力衰竭医院死亡率
- 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方面的特点。方法 1 513例年龄≥65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年龄≥85岁,135例)和老年组(年龄〈85岁,1 378例)。研究高龄老年组的临床特点,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高龄患者影响的强弱。结果与老年组相比,高龄老年组心功能分级、RAS阻断剂使用率更高;低蛋白血症、贫血更多,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瓣膜病、高脂血症更少;HDL更高;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LDL、TG、SV更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白蛋白(^OR=1.996,95%CI 1.349~2.953)、贫血(^OR=2.211,95%CI 1.503~3.253)对高龄老年组影响更强;糖尿病史(^OR=0.523,95%CI 0.325~0.841)、缺血性心脏病史(^OR=0.638,95%CI 0.440~0.925)、瓣膜病(^OR=0.304,95%CI 0.131~0.709)、高脂血症(^OR=0.643,95%CI 0.447~0.927)则对老年组影响更强。结论低白蛋白、贫血是高龄老年心衰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需要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才能更好地防治高龄老年心衰。
- 于彤彤王传合王菁菁刘双双韩苏孙志军
- 关键词:高龄老年心力衰竭
- 舒张性和收缩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分析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比较舒张性心功能衰竭(心衰)和收缩性心衰患者在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方法将2 088例心衰患者按左室射血分数(EF)分为舒张性心衰组(EF≥0.45,1 356例)和收缩性心衰组(EF<0.45,732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2种心衰类型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收缩性心衰组相比,舒张性心衰组的平均年龄更大,女性及高血压的比例更高,但低蛋白血症、贫血、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的比例更低,且以心功能Ⅰ、Ⅱ级为主;收缩压、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血钠、血氯水平更高,但心率更慢,肌酐、血尿酸、血钾、脑钠肽水平更低。与收缩性心衰组相比,舒张性心衰组的左室舒末容积、左室缩末容积较低,RAS阻断剂和β受体阻断剂使用率更低,他汀类药物使用率更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高血压对舒张性心衰影响更强;低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则对收缩性心衰影响更强。结论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存在诸多差异,不同类型的心衰需采取不同的诊治及预防方案。
- 于彤彤刘双双王菁菁王传合韩苏孙志军
- 低钠血症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分析低钠血症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CHF住院患者(CHF组)507例及同期非心衰患者(非心衰组)212例,考察2组一般资料情况;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通过多元Logistic分析血钠与CHF的关系;随访结果分析血钠与CHF患者病死率和再入院率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血钠与脑钠肽(BNP)、左射血分数(LVEF)保留心衰(LVEF≥0.45,HFp EF)和LVEF减低心衰(LVEF<0.45,HFr EF)预后的关系。结果 2组比较,性别、吸烟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血红蛋白、血钠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是CHF的保护因素。低钠血症组(Na+<135 mmol/L)BNP浓度高于非低血钠组(P<0.05);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F患者中低钠血症组病死率高于非低血钠组(P<0.05),而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p EF患者中低钠血症组和非低血钠组病死率及再入院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钠是CHF的保护因素,HFp EF合并低钠血症者远期更易死亡及再入院。
- 王传合刘双双杨丽娜王菁菁韩苏孙志军
- 关键词:低钠血症每搏输出量预后LOGISTIC模型心力衰竭慢性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面的性别差异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面的性别差异。方法 2 40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1 234例、女1 17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基线资料比较,男性患者年龄及糖尿病、高血压、贫血、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均低于女性患者,吸烟及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均高于女性患者,P均<0.05。生化指标比较,男性患者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肌酐、尿酸均高于女性患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钠均低于女性患者,P均<0.05。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男性患者左心室舒末容积、左心室缩末容积、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女性患者,收缩压、射血分数均低于女性患者,P均<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0,95%CI:1.014~1.027)、高尿酸血症(OR=1.411,95%CI:1.186~1.678)是女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缺血性心脏病(OR=0.244,95%CI:0.202~0.295)、吸烟(OR=0.833,95%CI:0.700~0.990)是男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存在性别差异,年龄、高尿酸血症对女性患者的影响较大,缺血性心脏病史、吸烟史对男性患者的影响较大。
- 于彤彤刘双双王菁菁王传合韩苏孙志军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