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玲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仿生学尿袋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零感OT-U型仿生学尿袋对降低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留置导尿相关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留置尿管的危重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尿袋,试验组采用零感OT-U型仿生学尿袋。对2组患者溢尿、尿路感染、失禁相关性皮炎、留置尿管天数及拔除尿管后自行排尿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溢尿率、尿路感染率、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留置尿管天数分别为12%(3/25)、4%(1/25)、32%(8/25)、(10.120±3.295) d,对照组分别为84%(21/25)、48%(12/25)、80%(20/25)、(28.040±9.48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31、7.741、7.018,t=8.927,P<0.01);试验组拔除尿管后自行排尿17例、诱导排尿5例。二次导尿3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12例、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52,P<0.01)。结论零感OT-U型仿生学尿袋在降低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留置导尿相关并发症中有较大的优越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降低了护理和治疗上的压力。
- 杨彦玲张红丽张恒郭永杰孙佳静卜庆姗
- 关键词:溢尿尿路感染危重患者
- 新型胃管固定装置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新型胃管固定装置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室留置胃管的患者69例,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0例,其中,单号日期入院者为观察组,双号日期入院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新型胃管固定装置固定,观察两组患者胃管的固定效果、胃管固定材料更换周期、皮肤过敏和鼻黏膜损伤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胃管脱出率、移位率、皮肤过敏率及鼻黏膜损伤率分别为26.7%(8/30)、40.0%(12/30)、56.7%(17/30)、76.7%(23/30);观察组分别为0(0/39)、5.1%(2/39)、2.6%(1/39)、2.6%(1/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管更换周期为(18.67±5.36)d,胃管敷料更换周期为(0.72±0.20)d;观察组胃管更换周期为(29.37±0.82)d,胃管敷料更换周期为(4.10±1.01)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胃管更换的平均天数由19 d延长到29 d、胃管固定敷料更换的平均天数由0.7 d延长到4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胃管固定装置的固定效果比传统胃管固定法有较大优越性,其减少了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且能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 杨彦玲张红丽张恒吴妍赵国华徐小波卜庆姗
- 关键词:留置胃管护理
- 模拟失重状态下雌、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结构及生物力学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模拟失重尾部悬吊雌、雌性大鼠模型松质骨骨密度、骨小梁结构、骨组织形态、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力学性能的对比研究,为不同性别航天员飞行后骨量变化及航天医学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个月龄雌、雄性SD大鼠各20只,每组分别随机再分为2组,尾部悬吊4周组和空白对照组。到期处死SD大鼠,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 DEXA)测定L4椎体、股骨踝部骨密度,Micro-CT进行骨小梁分析,改良丽春红染色方法进行骨组织切片染色,ELISA法检测血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生物力学测试机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不同性别悬吊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椎体、股骨髁部骨密度均显著下降,松质骨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表面积体积比(BS/B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间隙(TB、Sp)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骨代谢生化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悬吊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雄性悬吊组分别为对照组的4.1和2.7倍,雌性悬吊组分别为对照组的4.5和3.1倍;生物力学测试表明悬吊组椎体的最大压缩载荷(N)、最大压缩压力(MPa)、股骨最大抗弯曲载荷(N)雄性悬吊组分别较对照组下降:27.5%、26.4%、24.8%;雌性悬吊组分别较对照组下降:36.6%、33%、34%,力学强度显著下降。通过雌、雄性悬吊大鼠对比研究发现,雌性大鼠L4椎体、股骨髁部BMD,松质骨BV/TV、Tb.Th、TB.N、TB.N以及椎体的最大压缩载荷(N)、最大压缩压力(MPa)、股骨最大抗弯曲载荷(N)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间隙(TB、Sp)、BALP、TRAP雌性悬吊组较雄性悬吊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尾部悬吊雌、雄性大鼠4周后分别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骨小梁三维结构破坏、椎体及股骨生物力学显著下降、骨代谢失平衡,理论上增加了骨折的风险。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雌性悬吊大鼠骨质疏松程度较雄性�
- 张恒刘宁任宁涛杨彦玲李洁雷伟张永刚张然崔赓
- 关键词:模拟失重骨质疏松MICRO-CT生化标志物生物力学
-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腰椎椎间孔狭窄症治疗中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作为阶梯式治疗方法之一,评价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对腰椎椎间孔狭窄症(1umbar foraminal stenosis,LFS)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LFS患者56例,Wildermuth分级:1级30例,2级26例,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明确责任间隙,局麻下行SNRB术,术前术后随访患者VAS和JOA评分,Nakai分级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随访3-15个月,平均12.8个月,5例后期行椎间孔微创手术,4例行开放融合手术,SNRB手术短期优良率达80%,VAS评分术前腰痛、腿痛评分分别为(6.5±1.9)、(7.2±1.3),术后1d分别为(3.1±1.2)、(2.5±0.8),末次随访分别为(3.5±0.8)、(2.8±1.2)分,JOA评分术前、术后、末次随访分别为(13.8±4.2)、(24.5±3.8)、(23.1±2.6)分。VAS、JOA术后和末次随访较术前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1d和末次随访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NRB作为阶梯治疗方式在腰椎椎间孔狭窄症中疗效确切,SNRB不仅是一种诊断方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
- 张恒杨彦玲李源张西峰黄鹏郑国权崔赓
- 关键词:椎间孔狭窄疗效
-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动静脉联合溶栓围手术期护理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对6例进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施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均能顺利完成动、静脉溶治疗,成功率为100%,6例均于7-14d治愈出院...
- 张红丽杨彦玲赵国华吴妍徐小波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围手术期护理评估
- 文献传递
- 模拟失重状态下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结构及性能变化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尾部悬吊雌性大鼠模型松质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小梁结构、骨组织形态、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力学性能的改变,为女性航天员飞行后骨量变化及航天医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方法 3个月龄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尾部悬吊4周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连续饲养4周,定期记录大鼠活动、饮食、排便、体重、有无脱毛、有无死亡或尾部脱落等一般情况。到期处死大鼠,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DEXA)测定L4椎体、股骨踝部骨密度,Micro-CT进行骨小梁分析,改良丽春红染色法观察骨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并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建模4周后,2组大鼠活动、饮食、排便均正常,体重增加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脱毛、死亡或尾部脱落现象。悬吊组大鼠L4椎体、股骨髁部BMD均较对照组小,分别较对照组下降29%、30%(P<0.05)。悬吊组L4椎体、股骨髁部的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表面积体积比(bone surface/bone volume,BS/B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number,Tb.N)分别较对照组小,L4椎体各指标较对照组分别下降40%、15%、30%、33%(P<0.05),股骨髁部各指标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1%、25%、50%、19%(P<0.05);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悬吊组较对照组大,且L4椎体、股骨髁部较对照组分别增加92%、33%(P<0.05)。腰椎松质骨ROI骨小梁三维重建发现,悬吊组大鼠腰椎椎体内骨小梁密集程度、骨小梁实质的体积、粗细程度及连续性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呈明显的"蜂窝样"改变,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和骨小梁三维结构破坏。50X显微镜下也观察到悬吊组大鼠椎体骨质疏松样改变明显,骨小梁不连续、变细、间隙增大明显。悬吊组大鼠血清骨碱性磷酸酶(human 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
- 张恒任宁涛李洁雷伟刘宁张永刚张然杨彦玲崔赓
- 关键词:骨质疏松失重模拟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