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奇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玉米肽
  • 4篇螯合
  • 4篇螯合物
  • 3篇发酵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皂苷
  • 2篇酿酒
  • 2篇酿酒酵母
  • 2篇小鼠
  • 2篇小鼠免疫
  • 2篇免疫
  • 2篇酵母
  • 2篇枯草芽孢杆菌
  • 2篇发酵条件
  • 2篇
  • 1篇多糖
  • 1篇信息存储
  • 1篇修饰
  • 1篇衍生物

机构

  • 8篇东北林业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黑龙江省轻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12篇刘奇
  • 6篇张智
  • 2篇包怡红
  • 2篇郑喜群
  • 2篇王薇
  • 2篇刘慧
  • 2篇曲巍
  • 1篇国勇
  • 1篇刘东敏
  • 1篇赵大云
  • 1篇徐冰心
  • 1篇赵梓辰
  • 1篇胡俊飞
  • 1篇梁卓然
  • 1篇王振宇
  • 1篇杨可心
  • 1篇乔娜
  • 1篇孙琳琳

传媒

  • 2篇酿酒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计算机学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iquid-state fermentation with Bacillus subtilis Bs-07 to enhance anticoagulant function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polysaccharide
2015年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nticoagulant function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Auricularia auricula polysaccharide (AAP) was converted into its derivatives by the microbial fermentation method and then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with stronger anticoagulant activity were prepare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fermenting the polysaccharide from A. auricula were examined and the in vitro anticoagulant activities of transformed and untransformed polysaccharides were compared. Response surface tests and an orthogonal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best conditions for microbial conversion of AAP3 were an AAP3 concentration of 4.0 mg/ mL, a ratio of substrate (AAP3 ) to donor (p-hydroxybenzoic acid) of 40:1, and a pH of 6.0. Bacillus subtilis Bs-07 was inoculated and then placed on a rotary shaker ( 120 r/min), followed by fermentation for 48 h at 35 ℃. The conversion rate was found to be greater than 40%. The result of in vitro anticoagulant activity showed that the transformed polysaccharide improve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prothrombin time, and thrombin time values and greatly enhanced anticoagulant activity compared to the untransformed polysaccharide.
张智刘东敏徐冰心胡俊飞刘奇国勇梁卓然卢香泥赵梓辰王振宇
关键词:ANTICOAGULATION
玉米肽-香菇多糖螯合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研究玉米肽-香菇多糖螯合物(CPG)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采用玉米肽为原料通过螯合香菇多糖制备具有免疫功能的玉米肽香菇多糖螯合物(CPG),研究玉米肽(CP)、香菇多糖(G)进行对比;玉米肽低、中、高剂量组(CP-L、CP-M、CP-H);玉米肽-香菇多糖低、中、高剂量组(CPG-L、CPG-M、CPG-H);香菇多糖低、中、高剂量组(G-L、G-M、G-H),对小鼠生长性能、体液免疫能力、细胞免疫能力等方面的功能活性。结果表明:CP、CPG、G均能提高小鼠的体重,CP-M、CP-H,CPG-L、CPG-M、CPG-H,G-H剂量组均能显著(P<0.05)提高免疫器官指数,且CPG组较CP组的效果更加明显;CPG对小鼠巨噬细胞增殖能力和吞噬能力的提高效果优于CP,CP-H和CPG-L、CPG-M、CPG-H剂量组能显著(P<0.05)提高机体免疫球蛋白IgA水平,CP-M、CP-H和CPG-L、CPG-M、CPG-H、G-H均能显著(P<0.05)提高机体免疫球蛋白IgG;CPG较CP和G更能促进细胞从G1期向S期转化,有利于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力。这表明较玉米肽和香菇多糖而言,玉米肽-香菇多糖螯合物(CPG)可以通过促进小鼠机体生长性能、体液免疫能力水平、细胞免疫能力水平更好地发挥其免疫生物学活性,是一种潜在的免疫增强剂。
刘奇张智
关键词:玉米肽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大豆皂苷Bb乙二胺衍生物的制备
2015年
天然的皂苷分子结构不一定表现出免疫佐剂活性的最佳状态,为获得不同皂苷结构修饰衍生物,研究选用碳二亚胺法,借助于乙二胺衍生物的氨基,使大豆皂苷单体Bb分别与β-苯丙酸、L-脯氨酸发生缩合反应,将亲脂性的,带正电荷的、亲水性的化合物基团分别连接到大豆皂苷C-3-O位的葡萄糖醛酸羧基上,形成不同程度亲水、亲脂性的衍生物。分别使用分析及制备型HPLC分离纯化制备的衍生物,并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质谱等方法鉴定衍生物结构。研究结果形成了不同结构的衍生物,可用于后续的大豆皂苷结构与免疫佐剂活性的研究。
刘奇乔娜赵大云
关键词:乙二胺L-脯氨酸衍生物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玉米肽供体的筛选被引量:1
2019年
为研究不同供体修饰玉米肽(Corn Peptide,CP)所得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以CP为底物,通过添加酸类(琥珀酸酐、乙二胺四乙酸、乙酸酐、乙酸、柠檬酸、草酸)、糖类(葡萄糖、乳糖、半乳糖、甘露糖、果糖)和金属离子(硫酸铁、硫酸铜、硫酸镁、硫酸锌、硫酸锰、硫酸钙)等供体,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s-45为菌种,DPPH转化率为指标进行修饰供体的筛选,研究发酵后不同剂量(高、中、低)CP修饰产物体内、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后,三类供体对CP修饰效果整体表现为:糖类>酸类>金属离子,经筛选修饰CP的最佳供体为葡萄糖,当投料比为8∶1时,DPPH转化率达到79.84%。将发酵后得到的最优修饰产物(玉米肽-葡萄糖(CP-G))进行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实验发现,CP中、高剂量组和CP-G低、中、高剂量组均显著(p<0.05)提高血清和肝脏中的SOD活性。CP和CP-G低、中、高剂量组均显著(p<0.05)提高血清中的GSH-Px活性;CP低、中、高剂量组,CP-G中、高剂量组均显著(p<0.05)提高肝脏中的GSH-Px活性,说明经葡萄糖修饰后的CP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刘奇张智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供体
云计算趋势下EMC公司的转型策略研究
信息产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之一,对工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变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提供存储、备份、计算、网络等设备的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商对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云计...
刘奇
关键词:EMC信息存储云计算
文献传递
大豆皂苷单体的纯化及其乙二胺衍生物的制备研究
大豆皂苷单体(Soyasaponin)因其是大豆中含有的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快速高效地从大豆总皂苷中分离得到性质相似的大豆皂苷单体十分困难,已成为目前大豆皂苷单体研究的最主要的瓶颈问题。此外,皂...
刘奇
关键词: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化学修饰
文献传递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和先验控制向量在弱约束自然语言生成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自然语言生成是目前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一类人工智能任务.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语言模型是目前最为主流的自然语言生成模型.但是,LSTM语言模型的训练准则是词语级别的交叉熵,这会导致暴露偏差问题.此外,一般自然语言生成任务的评测指标是序列级别的BLEU分数或者词错误率,这与训练使用的交叉熵准则也不匹配.在本文中,我们使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重定义了自然语言生成问题,并通过从训练数据中提取的先验控制向量来指导生成过程.先验控制向量可以视作是对序列空间的一种先验划分的抽象,通过在自然语言生成中引入先验控制向量,我们可以更好的约束自然语言生成的空间.再通过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定义,我们可以使用策略梯度算法来直接使用测试使用的BLEU分数来代替交叉熵训练LSTM网络.在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显示本文提出的方法相比于普通使用LSTM语言模型的基线系统在BLEU分数上有大约绝对2%~3%的提升.
刘奇马娆俞凯
关键词:自然语言生成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酿酒酵母胞外多糖发酵工艺条件优化被引量:6
2012年
为提高酿酒酵母产胞外多糖能力,了解酿酒酵母生长情况、代谢产物等特性,进一步扩大微生物多糖来源范围,对酿酒酵母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及各种金属离子对其胞外多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碳源、氮源浓度配比进行了试验,还对发酵条件中pH、装液量、时间、接种量等组合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最佳组合:葡萄糖5%、酵母浸粉0.5%、KH2PO40.1%。用此培养基,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4.5,装液量为50mL/250mL,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2d,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可达到0.292mg/mL。
包怡红刘奇王薇
关键词:酿酒酵母胞外多糖发酵条件优化
玉米肽-锌螯合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测试了玉米肽(CP)、玉米肽-锌螯合物(CP-Zn)以及香菇多糖作为佐剂配伍玉米肽-锌螯合物(CP-Zn-LNT)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中CP、CP-Zn、CP-Zn-LNT分别灌胃高、中、低剂量水平,通过测其免疫器官指数、碳廓清吞噬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DTH、IgA、IgG分析不同剂量的3种物质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CP、CP-Zn、CP-Zn-LNT显著提高了免疫器官指数(P<0.05或P<0.01)、碳廓清吞噬指数(P<0.05),显著促进了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0.01)、DTH(P<0.01),明显提高了IgA(P<0.05或P<0.01)、IgG(P<0.01)含量。由此可见CP、CP-Zn、CP-Zn-LNT均能提高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且呈递增趋势:CP-Zn-LNT>CP-Zn>CP。Zn^(2+)加强了CP的免疫功能,LNT作为免疫佐剂与CP-Zn配伍,又进一步提高了CP-Zn的免疫效果。
张智刘慧刘奇郑喜群曲巍孙琳琳刘丹奇
关键词:免疫佐剂免疫功能
玉米肽-锌螯合物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以玉米肽(corn peptide,CP)为参照研究玉米肽-锌(CP-Zn)螯合物的结构表征和体内抗氧化活性变化。采用氨基酸分析、紫外扫描、红外光谱研究结构变化;对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CP、CP-Zn(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50、150、250 mg/(kg·d)),测其血清、肝脏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分析比较CP、CP-Zn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螯合前后氨基酸组成、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存在明显变化,Zn2+与—COOH、—NH_2、C=O进行了配位;CP高剂量、CP-Zn高、中剂量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肝脏中MDA含量(P<0.05或P<0.01),提高SOD活力(P<0.01)、GSH-Px活力(P<0.05或P<0.01),CP-Zn抗氧化活性优于CP。由此可见,CP-Zn属于螯合物,同时具有增强CP抗氧化活性的作用。
张智刘慧刘奇郑喜群曲巍杨可心
关键词:抗氧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