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银萍 作品数:11 被引量:60 H指数:5 供职机构: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人文精神教育内化于《儿科护理学》教学初探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人文精神教育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103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选取2017级护理本科专业学生118人为实验组,采用人文精神教育结合案例法教学,以南丁格尔精神、北大荒精神、佳医精神为人文精神思政元素,贯穿教学过程。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人文精神学习效果评价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文精神教育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课程思政教育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陈雨 黄金龙 许洪伟 姜明霞 宋银萍 庞伟关键词:人文精神教育 学习效果评价 《儿科护理学》 北大荒精神 案例法教学 引导式教育对3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3~6岁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引导式教育,康复护理3个月,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应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评定脑瘫患儿肌张力,并测定踝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护理3个月后,踝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踝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张力降低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结合引导式教育较常规康复护理相比,能显著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 许洪伟 姜明霞 孔祥颖 宋银萍 吴哲 陈宁 谭丽萍 庞伟关键词:脑性瘫痪 引导式教育 肌张力 关节活动度 角色转换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角色转换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2015级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13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学生65名,进行角色转换教学法教学;对照组学生65名,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实践教学,评价角色转换教学法的实施效果。结果:在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观察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色转换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升学生的创新性、自学能力、知识点理解和把握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在康复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许洪伟 姜明霞 孔祥颖 宋银萍关键词:康复护理学 护理教学 脑瘫患儿的个体化康复护理 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提高脑瘫患儿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针对4种脑瘫型制定针对性康复计划,成立专项小组、建立电子档案及培训家长来保证措施落实到位。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DL、粗大运动能力及精细运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 01)。结论对脑瘫患儿采取个体化康复护理可提高康复效果。 许洪伟 姜明霞 孔祥颖 宋银萍关键词:脑性瘫痪 个体化护理 康复护理 5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实施个性化小组式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运用个性化小组式康复护理干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年龄3~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在日常康复训练下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实施个性化小组式康复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的ADL能力、粗大运动功能及精细运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6个月后的ADL能力、粗大运动功能及精细运动能力分别为(51.33±8.31)分、(101.23±9.31)分、(148.23±7.31)分;对照组患儿干预6个月后的ADL能力、粗大运动功能及精细运动能力分别为(69.71±9.86)分、(137.81±9.86)分、(167.81±9.56)分;观察组干预后的ADL能力、粗大运动功能及精细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小组式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瘫患儿的ADL能力,有助于提升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效果等综合能力,效果较为明显。 姜明霞 孔祥颖 宋银萍 许洪伟关键词:痉挛型脑性瘫痪 康复护理 可调重服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可调重服的佩戴对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05~2016-12就诊于黑龙江省小儿脑瘫防治疗育中心并接受康复治疗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14)和对照组(n=14)。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佩戴可调重服。两组脑瘫儿童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对两组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儿童治疗后FMFM评分(70.84±5.72)分明显提高(P=0.041),观察组儿童治疗后FMFM评分(73.65±6.38)分显著提高(P=0.023)。治疗后,两组FMFM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4)。结论:可调重服的佩戴能有效提升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佩戴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解秋雪 徐磊 康贝贝 杨雅楠 宋银萍 黄夏 王京晶关键词:脑瘫 不随意运动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脑性瘫痪患儿个性化康复护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个性化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精准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通过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脑性瘫痪(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康复护理评定量表及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制量表评估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及认知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个性化康复护理模式的重要性较为突出,可以使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效果更佳,实现了优化患儿生活质量的目标,具有较强的应用意义。 宋银萍 陈雨 许洪伟 姜明霞 赵晶 孙光 谢欢关键词:脑性瘫痪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2年2月选取佳木斯大学护理学院2021级护理本科生2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班级分为对照组(45人)和观察组(4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比较两组的基础知识考核、教学主观评价、教学满意度。结果本学期社区护理学教学结束后,观察组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线上虚拟仿真实训考核成绩、线下现场实训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提升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认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总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提高社区护理学教学效果,且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高。 宋凡旭 宋银萍 吴青伟 姜明霞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满意度 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在康复护理中运用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3~6岁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式教育。两组均进行康复护理3个月,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D区及E区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于康复护理3个月后,GMFM站立、行走及跑跳两大功能区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GMFM站立、行走及跑跳两大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护理中运用引导式教育,有利于促进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提高。 许洪伟 姜明霞 孔祥颖 宋银萍 吴哲 陈宁 谭丽萍 庞伟关键词:脑瘫 康复护理 引导式教育 小组教学模式在《康复护理学》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2012年 随着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小组教学于上世纪应用于国外护理教学,近年来我国在护理教学中也相继开展小组教学。我们于2010年在《康复护理学》教学过程中选择部分教学内容,运用小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研究表明小组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挖崛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许洪伟 姜志梅 孔祥颖 宋银萍 姜明霞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护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