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涛
- 作品数:29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 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的作物叶绿素含量有效估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的作物叶绿素含量有效估测方法。采用SG‑SNV结合的方法对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在单一变量筛选算法基础上,将UVE算法和IRIV算法进行耦合,提出一种改进的特征波长筛选算法——UVE‑IRI...
- 苏涛刘欣蓓曹宗友崔杏园
- 一种湖泊蓝藻水华面积提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湖泊蓝藻水华面积提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蓝藻水华监测时间和地理位置,选择光学遥感影像数据,并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数据的预处理,数据预处理包括: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环节。(2)选取需要使用...
- 苏涛徐良泉崔杏园
- 一种深度学习混合模型的干旱指数预测方法
- 一种深度学习混合模型的干旱指数预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从气象数据网获取一定区域的各种气象数据,例如气温、降水、风速和海平面气压等。首先判断气象数据在时间上是否连续完整,再对原始数据做预处理;(2)利用气象数据计...
- 苏涛 刘丹 崔杏园 豆献深
- 基于多源数据的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作物生育期实际蒸散发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探究区域作物生育期实际蒸散发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区域节水潜力评价提供依据。研究结合多源数据(种植结构、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等)和遥感陆面蒸散反演方法,得到作物实际蒸散发(ET),并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特点结合气象资料估算遥感数据缺失时期的ET。(1)基于遥感数据和SEBAL模型能够准确反演流域空间尺度的日蒸散发量,其生育初期和中期平均误差分别为11.49%和6.22%。5-7月,日蒸散发逐渐增大,且在7月达到峰值,8-10月日蒸散发逐渐降低,9-10月降低趋势较大;(2)不同作物之间,生育期ET差异明显,甜菜>土豆>玉米>小麦,分别为619.72 mm、558.67 mm、492.51 mm、456.58 mm。作物生育期ET变化范围分别在476.02~795.73 mm、405.41~684.84 mm、345.11~683.35 mm和313.34~604.62 mm之间;(3)同种作物因灌溉制度不同,其作物生育期ET在空间上表现出差异性。受流域南北降雨不均影响,4种主要作物生育期ET呈现明显的由南向北递减趋势。北部湖泊附近的小麦,因土壤含水量较高,其生育期ET高于周边其他区域。针对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内作物生育期ET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部分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等特点,调整流域内种植结构及灌溉制度尤为重要。
- 张文发苏涛雷波王蕾孙浩然许越越
- 基于指示Kriging法的地下水埋深与土地利用变化关系研究
- 2021年
- 研究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化对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促进作物生长以及防治土地盐渍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以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指示Kriging插值分析不同灌溉时期的地下水位埋深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图,叠加分析不同地下水埋深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解放闸灌域地下水埋深的年内变化呈双峰型曲线,最小值出现在5、6月,最大埋深值出现于8、9月,各年灌域内地下水埋深总体呈增大趋势,地下水埋深在空间上从西南地区向东北地区逐渐增大,具有浅埋区面积增大、深埋区面积减小的特征;②地下水埋深在1.82~1.99 m变化,有利于灌域内耕地、林草地的稳定生长;从局部区域的生态环境变化来看,当地下水埋深大于2 m,各地区均存在土地退化的不良转化现象。
- 许越越苏涛雷波王蕾
- 关键词:土地利用地下水埋深
- 一种灌溉水体提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溉水体提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灌溉时间和地理位置要求选择遥感影像数据;(2)计算水体敏感光谱指数,获得其空间分布;(3)对水体敏感光谱指数的空间信息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4)计算全局莫兰指数...
- 苏涛崔杏园王建崔灵芝
- 基于“源-汇”景观格局的城市热岛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合肥市为例被引量:5
- 2023年
- 选择城镇化增速居长三角三省一市第一位的合肥市作为研究区,通过提取植被指数、湿度指数、不透水面指数等地表特征敏感的遥感指数和地表温度来识别城市热岛的“源-汇”景观,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对“源”景观贡献度及城市热岛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热岛“源”景观的升温影响范围为150m,“源-汇”景观格局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程度由东南至西北呈强至弱的趋势,庐江县、巢湖市的缓解效果最好,蜀山区、瑶海区的缓解效果最差;“源-汇”景观面积的比值、“源”景观的有效粒径尺度越小,“源”景观的标准形状指数在0~0.35且景观斑块越离散,热岛效应的缓解程度越好;对任何地物斑块而言,热岛效应导致的温度上升都会削弱“源-汇”景观格局对热岛效应的抑制效率,增加林地的覆盖是减轻区域升温、缓解区域热岛的有效手段之一.
- 邸俊楠苏涛雷波刘欣蓓孟成徐良泉王仁义
- 关键词:城市热岛地表温度
- 基于地表参数变化的南京市热岛效应时空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针对城市热岛效应引发的一系列生态安全、居民健康等问题,选择传统“火炉城市”南京市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影像反演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进而获得研究区热岛空间分布,分析热岛重心转移情况,最后以空间叠加、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建筑、植被、水体对于LST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0—2020年南京市热岛、强热岛斑块随着建成区的扩张而扩张,面积占比由6.48%上升到40.81%,而绿岛、强绿岛区则由37.38%下降到13.39%,地表温度呈现明显城乡梯度差;热岛、强热岛斑块重心转移方向与城镇重心转移方向一致,都呈“先南后西”方向偏移,绿岛、强绿岛转移方向则相反;下垫面覆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分别是建筑>植被>水体。该研究成果可为南京市城市规划以及热岛效应缓解提供一定依据。
- 朱菲苏涛王建夏俊廖晋一
- 关键词:地表温度热岛效应地表参数
- 基于GEE的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趋势及核心,其生态环境压力却日益见长,如何有效合理地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以长三角城市群(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s,YRDUA)为研究区,选用MODIS遥感数据与“类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为数据源,对研究区域整体与区县的城市化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植被覆盖水平以及其相关耦合程度进行了长时间序列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2002—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和各区县的夜间灯光指数(Compounded Night Light Index,CNLI)均呈现上涨趋势;②2002—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与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总体均处于良好水平,由于区域内各区县具有特殊性,局部又呈现显著差异性;③2002—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指数(Urbanized and Ecological Coupling Index,UECI)从2002年的0.540上升至2021年的0.559,表明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趋势保持稳定。
- 王仁义苏涛徐良泉邸俊楠
- 关键词:长三角城市群植被覆盖度
- 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的作物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有效估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的作物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有效估测方法。采用MSC法对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在使用GA算法对全光谱波段进行特征波长筛选的基础上,选用基于SSA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来构建基于高光谱技术的GA‑...
- 苏涛刘欣蓓曹宗友崔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