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丽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江西省科技厅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肠癌
  • 2篇中药
  • 2篇肿瘤
  • 1篇代谢
  • 1篇代谢产物
  • 1篇代谢组学
  • 1篇单侧
  • 1篇单侧唇裂
  • 1篇阴性
  • 1篇阴性乳腺癌
  • 1篇增宽
  • 1篇直肠癌患者
  • 1篇直肠肿瘤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三阴

机构

  • 7篇南昌大学第三...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邓丽
  • 4篇饶本强
  • 2篇曾广正
  • 2篇陈诚
  • 1篇王晓学
  • 1篇汪建平
  • 1篇祝永红
  • 1篇马景胜
  • 1篇章福保
  • 1篇黄缘
  • 1篇胡丹
  • 1篇杨俊
  • 1篇丁燕

传媒

  • 3篇肿瘤代谢与营...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JC724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肿瘤的临床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既往研究证实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JC724与5-Fu类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抗癌效应。本研究观察JC724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胰腺癌、结直肠癌等晚期肿瘤的临床效果和副作用,确定JC724治疗晚期肿瘤的剂量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卡培他滨口服化疗的35例晚期结直肠癌、胰腺癌等肿瘤患者,采用JC724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卡培他滨2,500mg/m2,口服,每日2次,共14天,休息7天,21天为一周期;JC724同步口服,剂量为800mg、1,000mg、1,200mg三组,每日2次。评价指标为治疗期间肿瘤体积的变化和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结果 35位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3岁,胰腺癌3例,结直肠癌18例,原发性肝癌3例,胆管癌1例,胃癌7例,乳腺癌2例,不明来源肝转移性癌1例,ECOG评分:0~1分30例,2分5例,所有患者共完成132个周期卡培他滨治疗(平均3.77周期,1~6周期),JC724共服药物134个周期(平均3.83周期,1~6周期)。1,200mg组出现DLT,800mg、1,000mg JC724均未出现DLT,我们将联合用药的JC724最大剂量定在1,000mg,3位患者出现PR,20位患者出现持续8周以上的SD。结论 JC724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等肿瘤患者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在该方案中,JC724 1,000mg口服,每日2次,1~14天,安全有效,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饶本强丁燕邓丽
关键词:晚期肿瘤中药
三阴乳腺癌细胞中Atg13基因的过表达与化疗耐药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13(Atg13)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化疗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间歇刺激法构建对阿霉素耐受的MDA-MB-231 TNBC细胞株(命名为MDA-MB-231/Dox),并采用药物敏感实验和细胞凋亡实验(TUNEL染色)对耐药细胞株MDA-MB-231/Dox的耐药表型进行鉴定;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敏感细胞MDA-MB-231和耐药细胞MDA-MB-231/Dox中的自噬相关蛋白LC3A、LC3B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测定细胞内的LC3B荧光斑点数;脂质体转染重组干扰质粒sh-Atg13至耐药细胞MDA-MB-231/Dox中,并经嘌呤霉素筛选得到稳转细胞(命名为MDA-MB-231/Dox+sh-Atg13),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稳转细胞MDA-MB-231/Dox+sh-Atg13及空载体对照细胞MDA-MB-231/Dox+control plasmid中的Atg13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检测细胞内的自噬水平(自噬相关蛋白LC3A、LC3B的表达量及LC3B荧光斑点数)及各组细胞对Dox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成功构建对Dox耐药的TNBC细胞株MDA-MB-231/Dox,并且发现耐药细胞中的基础自噬水平显著高于亲本细胞MDA-MB-231(P<0.05)。重组干扰质粒sh-Atg13抑制Atg13基因表达后,使得耐药细胞MDA-MB-231/Dox中的自噬体标志分子LC3B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且耐药细胞对Dox的药物敏感性增加(IC50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TNBC细胞MDA-MB-231中,Atg13参与了细胞对Dox获得性耐药的产生。
刘永波邓丽邓丽李艳萍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化疗耐药
JC724的提取及其抗结直肠癌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标化天然植物中抗癌化合物JC724的提取方法,并观察JC724对结直肠癌的作用。方法采用SOP程序从药食同源食品和抗癌中药处方中提取JC724,用Phytomics QC系统评价提取产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学效应,确定组方中原料比例和提取条件参数,研究JC724对结直肠癌的体内外抑制作用。结果使用10组不同条件的JC724提取方案,获得了30批次JC724,Phytomics QC系统评价其中一组获得的3批次JC724具有最稳定生物学活性,该组提取方法即为JC724标准化提取方法。96小时内JC724(20mg/ml)、5-Fu(5mg/ml)、5-Fu+JC724(5-Fu:2.5mg/ml,JC724:10mg/ml)对293细胞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93.2%、82.1%、3.9%,JC724对293细胞无抑制作用(P>0.05)。JC724、5-Fu、5-Fu+JC724对三株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HT-29、SW-480均有抑制作用。96小时内JC724、5-Fu、5-Fu+JC724对HCT-116细胞最高抑制率分别为92.5%、97.0%、100%,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HT-29细胞最高抑制率分别为84.2%、91.7%、98.5%,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SW-480细胞最高抑制率分别为84.3%、98.6%、100%,JC724组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JC724、5-Fu、JC724+5-Fu治疗9天后对结直肠癌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83.95%、85.60%、92.07%,JC724+5-Fu组与JC724组、5-Fu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JC724组、5-Fu组、JC724+5-Fu组小鼠体重依次是起始体重的106%、104%、73%、86%,后三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hytomics QC系统是质控植物活性成分提取的一种理想工具,JC724对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与5-Fu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和减毒作用。
邓丽丁燕饶本强杨俊
关键词:中药提取结直肠癌
嵴上瓣在改良Millard术式中的临床运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嵴上瓣在改良Millard术式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50例单侧唇裂患儿应用Millard改良法进行修复,同时运用嵴上瓣。结果有2例出现缝线排异反应,3例鼻底出现轻微糜烂,其余均Ⅰ期愈合。随访1-2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嵴上瓣在改良Millard法唇裂修补术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恢复患侧唇高、唇长,克服术后存在唇高下降不足及疤痕直线收缩形成切迹等缺陷。
祝永红胡海英史颂民邓丽
关键词:单侧唇裂改良MILLARD法
一种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增宽附着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改良的根向复位瓣术增宽附着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已行种植一期手术,植体潜入式愈合,二期手术术前种植位点附着龈宽度不足2 mm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例,研究组二期手术同期行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对照组行常规二期手术。比较二期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术区附着龈宽度,附着龈重建情况及改良菌斑指数。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附着龈宽度较术前平均增宽4.81 mm,且高于对照组[(5.72±0.86)mm比(1.23±0.55)mm,P<0.05],术后6个月亦高于对照组[(5.65±0.85)mm比(1.16±0.53)mm,P<0.05]。2周拆线时除研究组1个位点缝线脱落造成黏膜愈合不良外,2组黏膜均愈合较好,附着点重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改良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种植二期手术同时进行改良根向复位瓣术,能有效增宽附着龈,缩短种植修复疗程,无须开辟第二术区,创伤较小,能够改善口腔卫生,为临床种植体周围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张玲邓丽章福保
以TF为靶点的裸DNA疫苗脾内转染对结直肠癌的免疫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以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为靶点的裸DNA疫苗pγ1.Ig H.SPTT重组质粒脾内单次注射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携带TF靶向肽SPTT和免疫球蛋白H链基因的裸DNA质粒pγ1.Ig H.SPTT,质粒脾内单次注射后,检测外周血转基因产物SPTT-Ig H浓度,分析质粒脾内转染效率、特性及其对CRC的作用。结果:重组pγ1.Ig H.SPTT质粒脾内单次注射后第4周脾组织即有SPTT-Ig H融合基因强表达,12周强度开始下降,至16周消失;转染质粒后第2周外周血SPTT-Ig H浓度为7.2μg/L,后逐渐升高,第8周达高峰为13.11μg/L;质粒脾内注射后转录基因定向在脾组织表达,淋巴结、骨髓、肝、肾、等组织未发现目的基因转染;pγ1.Ig H.SPTT重组质粒脾内转染对结直肠癌具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以TF为靶点的裸DNA疫苗pγ1.Ig H.SPTT单次脾内注射可以激发机体对结直肠癌的保护性免疫反应,是治疗CRC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方法。本课题研究为裸DNA疫苗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邓丽陈诚胡丹曾广正马景胜饶本强
关键词: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粪便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粪便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焦磷酸测序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指纹技术分析15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2例健康人粪便菌群和代谢产物变化。结果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人群粪便菌群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菌种/属水平则有18种细菌相对丰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MS技术能清晰区分结直肠癌患者和正常人粪便代谢轮廓变化,结直肠癌患者粪便短链脂肪酸代谢产物醋酸、戊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及9种氨基酸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5),而3种不饱和脂肪酸、2种甘油及熊去氧胆酸则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粪便菌群与代谢谱变化之问有很强的天联。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人粪便代谢产物及某些细菌种类存在明显差异.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肠道菌群参与结直肠癌发生的机制和发现结直肠癌新的诊断及治疗靶点。
王晓学汪建平饶本强邓丽黄缘曾广正陈诚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道菌群代谢组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