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岩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颅内
  • 3篇胶质
  • 2篇动脉瘤
  • 2篇取栓
  • 2篇卒中
  • 2篇细胞瘤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母细胞
  • 2篇母细胞瘤
  • 2篇胶质母细胞
  • 2篇胶质母细胞瘤
  • 1篇大血管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性细胞
  • 1篇血管
  • 1篇炎性

机构

  • 7篇邯郸市中心医...
  • 3篇邯郸市第二医...
  • 3篇邯郸市传染病...

作者

  • 7篇马文群
  • 7篇高岩
  • 5篇田伟
  • 5篇张泰民
  • 4篇杨章超
  • 3篇王利娜
  • 3篇张娟
  • 2篇赵曙虹
  • 2篇马佳丽
  • 2篇杨华
  • 2篇王亚明
  • 2篇檀浩鹏

传媒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6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microRNA-490-3p抑制胶质瘤增殖及凋亡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490-3p(miR-490-3p)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观察miR-490-3p对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16例胶质瘤样本、胶质瘤旁组织及4种胶质瘤细胞系中miR-490-3p的表达;利用人工合成miR-490-3p mimic瞬时转染脑胶质瘤细胞株,qRT-PCR检测细胞中miR-490-3p的表达水平;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胶质瘤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胶质瘤细胞凋亡。结果胶质瘤样本及胶质瘤细胞系中miR-490-3p的表达量较瘤旁与正常胶质细胞系显著降低,miR-490-3p mimic能够显著上调胶质瘤细胞株中miR-490-3p的表达水平,并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株U251、U87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加细胞凋亡数量;结论 miR-490-3p在胶质瘤样本及胶质瘤细胞系中呈现低表达,过表达miR-490-3p有效抑制了胶质瘤细胞株的增殖,增加凋亡,提示miR-490-3p可能成为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
田伟张娟王利娜张泰民贾万良高岩杨章超马文群
关键词:胶质瘤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颈动脉狭窄程度对机械取栓后颅内侧支循环状态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颈动脉狭窄程度对机械取栓后颅内侧支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邯郸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n=23)、中度狭窄组(n=39)、重度狭窄及闭塞组(n=18),均行机械取栓,比较三组临床资料、机械取栓前后颅内侧支循环状态[神经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会(ASTIN/SIR)、基底动脉CT血管造影(BATMAN)评分],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ASTIN/SIR、BATMAN评分相关性,随访90 d,统计三组预后情况,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对颅内侧支循环状态、预后的影响,并采用KM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机械取栓后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及闭塞组ASTIN/SIR评分分别为(3.42±0.28)分、(3.05±0.22)分、(2.63±0.17)分和BATMAN评分分别为(8.24±0.71)分、(7.13±0.63)分、(5.29±0.42)分均高于机械取栓前(1.31±0.36)分、(0.87±0.21)分、(0.52±0.17)分和(4.78±1.12)分、(3.36±0.87)分、(2.09±0.54)分(P<0.05);且重度狭窄及闭塞组机械取栓前、机械取栓后ASTIN/SIR、BATMAN评分均低于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均低于轻度狭窄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机械取栓前、机械取栓后ASTIN/SIR、BATMAN评分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颅内侧支循环状态、预后的显著相关(P<0.05);随访90 d,重度狭窄及闭塞组预后不良率61.11%高于中度狭窄组35.90%、轻度狭窄组13.04%,中度狭窄组预后不良率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KM曲线分析,重度狭窄及闭塞组90 d生存率55.56%(10/18)低于中度狭窄组89.74%(35/39)、轻度狭窄组95.65%(22/23)(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对AIS病人机械取栓后颅内侧支循环状态与预后均有重要影响,术前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颅内侧支循环状态,强化机械取栓效果,�
田伟张泰民高岩杨章超杨华马文群
关键词:卒中颈动脉狭窄机械取栓预后情况
多种炎性因子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及相关研究
赵曙虹王亚明马佳丽高岩檀浩鹏马文群
探讨TNF-α和IL-6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人颅内动脉瘤壁中TNF-α、IL-6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动脉壁,并且在颅内动脉瘤的内膜、中膜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外膜。动脉瘤组TNF-α的平均光密度值与IL-6的平均...
关键词: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炎性细胞因子抑制剂
miR -181c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 T98G侵袭能力的机制
2016年
目的:探讨miRNA -181c(miR-181c)抑制胶质母细胞瘤(GBM )细胞株T98G侵袭的机制。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iR-181c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miR-181c与TGF-β对胶质瘤细胞侵袭的影响,利用分子克隆技术设计、克隆目的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3'-UTR)及其突变区域,通过荧光素酶分析miR-181c与目的基因的直接结合情况。结果 miR-181c转染后与TGF-β通路相关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GFBR1)、TGFBR2和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相关蛋白1(TGFBRAP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R-181c通过影响TGF-β信号减弱T98G细胞的侵袭性,且TGFBR1、TGFBR2和TGFBRAP1的3'-UTR是miR -181c的直接作用靶点。结论 miR-181c可能通过调控 TGF -β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细胞株 T98G的侵袭能力,可以做为GBM 治疗的重要分子。
田伟张娟王利娜张泰民贾万良高岩杨章超马文群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转化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及相关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经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并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的患者共16例(动脉瘤组)。对照组为同期经CT及MRI证实为非血管性疾病的外伤患者,共19例。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动脉瘤的瘤壁组织和正常血管壁中TNF-α、IL-6的着色部位,分析其表达染色后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进行染色强度的比较。结果 (1)对照组的动脉壁各层均无明显TNF-α、IL-6的阳性表达。动脉瘤组瘤壁组织的内膜、中膜、外膜均有TNF-α、IL-6的阳性表达。(2)动脉瘤组患者TNF-α、IL-6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82±0.069和0.148±0.062,高于对照组的0.144±0.031和0.105±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动脉瘤壁内、中、外膜各层TNF-α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24±0.071、0.134±0.040、0.106±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动脉瘤壁外膜IL-6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低于中膜、内膜(0.096±0.018比0.145±0.050、0.148±0.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组TNF-α的平均光密度值与IL-6的平均光密度值呈正相关(r=0.452,P<0.05)。结论 TNF-α、IL-6在动脉瘤的瘤壁组织中表达较高,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瘤的生成和破裂。
赵曙虹王亚明马文群檀浩鹏马佳丽高岩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免疫组织化学
miR-181c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微小RNA181c(miR-181c)在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选择41例份GBM组织(GBM组)、15例份正常脑组织(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组织中miR-181c表达。取胶质母细胞瘤T98G细胞,分为A、B、C、D组,A、B、C组分别转染过表达的miR-181c、空白对照miRNA、抑制表达的miR-181c,D组为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组。转染48 h观察各组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结果 GBM组组织中miR-181c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转染48 h时B、C、D组细胞侵袭数均多于A组,P<0.05;B、C、D组细胞相对迁移距离均长于A组,P<0.05。结论 GBM组织中miR-181c呈低表达;miR-181c低表达与GBM细胞的高侵袭和迁移能力密切相关。
田伟张娟王利娜张泰民贾万良高岩马文群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迁移细胞侵袭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取栓方式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合并房颤患者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不同取栓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于该院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82例AIS-LVO合并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方式不同分为单支架组(41例)和导管配合组(41例)。单支架组采用单支架取栓治疗,导管配合组采用中间导管配合支架取栓治疗,两组术后均给予替罗非班防止血管再闭塞。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情况、出血转化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S100β蛋白(S100β)、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导管配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靶血管开通率(90.24%)、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4.88%)与单支架组(80.49%、78.05%、14.6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配合组平均取栓次数、远端栓塞发生率、出血转化发生率均低于单支架组,开通时间短于单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配合组治疗后1、3 d血清S100β、Hcy水平均低于单支架组,血清SDF-1水平均高于单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配合组治疗后1、2周NIHSS评分低于单支架组,ASPECT评分高于单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配合组治疗后1、3个月SS-QOL、BI评分均高于单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支架取栓、中间导管配合支架取栓均为治疗AIS-LVO合并房颤患者的有效方法,可获得较高的血管开通率,中间导管配合支架取栓能更有效减少术后出血转化发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田伟杨华高岩杨章超张泰民马文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